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pr. 23 2015

動物園的黃魚鴞「嘿美」喜獲麟兒

  • 動物園的黃魚鴞「嘿美」喜獲麟兒

    動物園的黃魚鴞「嘿美」喜獲麟兒

1

等了20年嘿美終於有了第一個小孩。照片提供: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貓頭鷹「黃魚鴞」等了20年終於傳出喜訊!20年來每年都賣命產卵與孵卵的母鳥「嘿美」,終於遇對另一半,是到園區才3年的年輕公鳥「愛洛」。兩人分工合作,孵出一隻超級可愛的黃魚鴞寶寶「小豬」。由於這是台灣黃魚鴞在圈養環境下首次的繁殖紀錄,讓同樣守候多年的保育員們相當振奮。一個多月大的「小豬」相當活潑,透過監視器已可看到雛鳥在巢檯內活動,累了就鑽回媽媽翼下休息。

動物園的保育員,是哈利波特小說迷,因此為黃魚鴞一家取名,都是書中的貓頭鷹角色。母鳥「嘿美Hedwig」是海格送給哈利的貓頭鷹;公鳥「愛洛Errol」是衛斯理家的貓頭鷹」、雛鳥「小豬-豬水鳬Pigwidgeon」則是天狼星送給榮恩的迷你貓頭鷹。

「嘿美」淒苦的身世

「嘿美」20年前在花蓮砂卡礑溪旁出生。1994年4月,「嘿美」還是羽毛稀疏的毛小孩,住在8、9公尺高大樹上的巢中,是當時才在博士班唸書,現在是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護所的教授孫元勳,研究的巢位之一。5月時,孫元勳正要再去觀察巢位中雛鳥的情形,遇到迎面而來的獵人,幾分鐘後槍聲傳出,「嘿美」竟然就與爸爸天人永隔!當時的「嘿美」才一個月大,卻面臨爸爸被獵人殺害,媽媽棄巢的窘境。

1994年砂卡礑溪巢中只有18天大的「嘿美」,還是個羽毛稀疏的小孩。攝影:孫元勳。

砂卡礑溪嘿美的生父,死在獵人的槍下。攝影:孫元勳。

幸好研究黃魚鴞的孫元勳與太太即時伸出援手,把「嘿美」帶回家飼養;等她長大了,本想原地野放,「嘿美」卻似乎不想離開的又飛回來,後來才轉送動物園飼養。直到今日終於傳出喜訊,孫元勳聊起「嘿美」,就像聊到自己小孩結婚生子一樣,感到欣慰不已。轉眼已經22歲的「嘿美」,原本居住在夜行館,近二十年來每年總會產下二顆卵,還會認真地孵蛋。但是,動物園早期遺傳鑑定技術尚未建立,僅由外形研判,誤讓「嘿美」跟同性室友,大眼瞪小眼住在一起好幾年,孵的都是空包蛋,沒有小貓頭鷹。

「嘿美」與「愛洛」。照片: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攝影:張庭瑜。

 

「嘿美」與「愛洛」共築愛巢

後來,動物園與調查局合作,運用遺傳鑑定技術為「嘿美」挑選另一半,但還是沒能成功繁殖出雛鳥。2012年,「嘿美」搬遷到空間更高更寬敞的鳥園雉類珍禽區欄舍,保育員也決定為她更換配對組合,與當時剛剛因為救傷來到動物園的年青公鳥「愛洛」送作堆。

期間「嘿美」曾有2次產蛋紀錄,今年再度產下2顆蛋,總算成功孵化一隻雛鳥「小豬」。除了全新的配對組合,食材的營養與多樣化也是提升保育繁殖成功率的重要考量;青蛙是黃魚鴞最愛的美食之一,保育員也特別提供在園區內捕獲的外來種斑腿樹蛙給「嘿美」和「愛洛」品嚐。

「嘿美」從今年1月初開始,就整天窩在巢箱內幾乎不離開,保育員從監視器努力觀察,確定至少有一顆蛋在巢內,而公鳥「愛洛」則開始負起叼食物送給「嘿美」的責任。3月初,為了確認巢內的最新情況,保育員自製超長的探巢器,總算清楚地拍到一隻毛茸茸、胖嘟嘟的雛鳥「小豬」,從體型大小估計,應是在2月中旬孵化。

雛鳥「小豬」長大了,獨自待在巢位中。嘿美一家三口在動物園的合照。攝影:張庭瑜。照片提供:台北市立動物園。

黃魚鴞雛鳥十分活潑可愛,常會在媽媽面前跳舞和磨蹭撒嬌,看到專程送食物來的爸爸,也會興奮地不斷搖頭晃腦。爸爸「愛洛」總是貼心地把食物交給媽媽「嘿美」,由媽媽負責餵食,雛鳥「小豬」狀況良好,一次可以吞下一整隻小老鼠。

黃魚鴞是臺灣的貓頭鷹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58公分,也是唯一生活在溪流附近的貓頭鷹,以溪流附近原始林的大樹、大型蕨類及樹洞為繁殖育幼場所,雖然廣泛分布在台灣中低海拔,但隨著道路開發及農業開墾,自然溪流與原始森林持續減少,對黃魚鴞族群的影響很大,如今已是數量稀少、瀕危的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夜行性的黃魚鴞,以水生動物或兩棲類動物為主食,腳趾沒有羽毛,趾腳底有棘狀肉墊,方便捕捉水中濕滑動物。保育員參考相關文獻資料,估計2個月大的「小豬」就會準備離巢,展開新的生活。

嘿美小時候,睜著無辜的大眼睛。攝影:孫元勳。

 

相關文章:《武陵暗夜迷蹤,尋找黃魚鴞》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孫元勳教授

整理撰文:潘佳修

SEP. 2024

深海探索新紀元

深海是鮮少有人探索的寂靜世界,本文記錄了研究船海洋探索號上的科學家團隊,潛入灰六鰓鯊獵食場進行標識任務,希望藉機窺探這片未知境地。

深海探索新紀元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