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標籤
共 17 筆相關資料
本篇特別報導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帶讀者認識科學家如何在南極冰層上追蹤可能造成海平面大幅上升、引發全球危機的融冰現象。第二部分,帶讀者一覽難得一見又奇特的冰下海洋世界。 從空中俯瞰,派恩島冰棚就像正在慢動作發生的大災難,冰棚彎曲的表面有成千上萬道冰隙,顯得傷痕累累,冰棚邊緣則被將近半公里寬的眾多裂隙切割得支離破碎。在2015至2016年間,面積580平方公里的巨型冰山從冰棚末端斷開,漂流在阿曼森海上。過去幾十年來,阿曼森海的溫度已升高攝氏0.5度以上,而冰層消融、斷裂成冰山的速度是以前的四倍。
我們極少有機會觀察冰凍大陸底下的生命,這片寒冷的水域裡有企鵝、海豹和更多奇異的生物繁衍茁壯,展現令人驚奇的繽紛活躍世界。 早晨,我們從南極洲東部阿德利海岸的法國科學研究基地丟蒙于維勒站出發,步行抵達前一天鑽好的洞口,洞口已經形成薄冰,必須打破才能進入。這個洞貫穿3公尺厚的浮冰,寬度僅能讓一名成人通過,洞穴底下就是海洋了。我們未曾試過從這麼小的洞口潛水下去過。而這次由我打頭陣。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經歷破紀錄高溫的幾天內,南極洲東部一個面積相當於整個羅馬的冰架完全崩塌。
遠征團隊終於在海冰底下大約3公里處找到了堅忍號 。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科學家警告,南極洲因為融化風險極高而有「末日冰川」之稱的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在氣候變遷惡化之下,正在破裂並迅速消融。
研究人員在豹斑海豹的背部裝上了「動物攝影機」,並記錄到牠們捕食毛皮海獅(又稱海狗)幼崽的過程與一些前所未見的行為。雖然毛皮海獅幼崽原本就是豹斑海豹的獵物之一,氣候變遷似乎加劇了牠們被豹斑海豹捕食的頻率。
在這張發表於1996年5月號雜誌的照片中,科學家正在研究南極洲冬冰(winter ice)中的生命形態。 某些生物(例如某些藻類和蟎類)僅發現於南極洲,因此每次探勘都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一位海軍氣象員在塑膠罩中工作。這個透明的罩子為他阻隔了南極的嚴酷天氣。1957年9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記錄了這次探勘任務,考察隊由來自數十個國家的隊員組成。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澳洲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冰冰核中發現塑膠碎片。 過去學界曾在南極的地表水、沉積物和雪中發現了微塑膠,但海冰冰核中存在微塑膠表示,該地區以海冰中藻類為食的磷蝦所接觸的塑膠,可能比想像得要多。
雖然下著雪,這名前往南極的遊客仍在躺椅上睡了起來。
襁褓時期的撫觸 我們感到安心。最新科學研究正在深入了解擁抱與握手對於健康與人性有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