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Jul. 20 2020

家貓祖先的遺骸出現在波蘭的洞穴中──離家3218公里遠!

  • 歐洲野貓(圖為義大利自然野生動物園[Parco Natura Viva]的個體)曾於7000年前在波蘭跟近東野貓共享棲地。PHOTOGRAPH BY JOEL SA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歐洲野貓(圖為義大利自然野生動物園[Parco Natura Viva]的個體)曾於7000年前在波蘭跟近東野貓共享棲地。PHOTOGRAPH BY JOEL SA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1

歐洲發現了有7000年歷史的近東野貓遺骸,為貓的演化故事再添波折。

約在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民從肥沃月灣(Fertile Crescent)出發,帶著他們新近馴養的動物如山羊、綿羊、牛和狗一起走。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有一種偷偷摸摸的小動物,也就是近東野貓(Near Eastern wildcat),也搭了順風車、跟他們一起上路了。

當這些人類移民約在6000年前抵達波蘭、開始把森林變成開闊的田野與農地時,齧齒動物與野貓──我們家貓的祖先──立刻就安頓了下來。這是一項新研究的結論,而這項研究在早期農業聚落附近的四個洞穴中,發現了已知第一具近東野貓的遺骨。

「這實在太意外了!」研究主持人馬達琳娜.克拉卡茲(Magdalena Krajcarz)說,她是波蘭托倫(Torun)尼可拉斯哥白尼大學的動物考古學家。其中有一項很值得關注的發現,是跟陶製容器一起嵌在一層沉積物中的貓肱骨,也就是長腿骨。

AD

ads-parallax

他們並不確定那隻貓跟人類到底有沒有關係,克拉卡茲說──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偶爾會去洞穴,骨頭也可能是被掠食動物帶進洞裡的。但這隻貓科動物的出現,暗示著牠就算不是完全和人類生活在一起、可能也是安然自在地生活在人類附近,這是徹底變成馴養動物的重要步驟。克拉卡茲說。

現代所有家貓都是近東野貓的後代,這種動物最早是在約1萬年前於近東地區被人類所馴養。根據這篇於7月1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現在又在歐洲發現了近東野貓,可能會讓這個故事再多添一些波折。

舉例來說,科學家在這些洞穴中還找到了四隻歐洲野貓(European wildcat)的骨骸,這是近東野貓的歐洲原生種親族。這代表當近東野貓來到新家(這兩個物種的最後共祖約出現在20萬年前)的時候,一定也曾經遇到這些遠親。

這帶出了許多引人入勝的問題,克拉卡茲說,像是這兩種貓科動物會不會競爭獵物、或甚至雜交。如果真是這樣,那也意味著人類寵物貓的演化歷程,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

骸骨線索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兩種貓之間的關係,科學家分析了貓骨骸中的氮同位素──也就是不同化學型態的氮──以探究這兩種貓都吃了些什麼。

有其他研究顯示,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會用糞肥替作物施肥。能看出這點,是因為他們骨骼中的含氮量很高,他們養的狗和家畜的骨骼也是一樣。然而,近東野貓骨骼中的氮濃度比較低,是這些野貓「跟人類關係不太親密」的跡象,當然牠們就不是依賴人類取得食物,克勞迪歐.奧托尼(Claudio Ottoni),羅馬智慧大學的古遺傳學家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相反的,這些貓吃的可能是生活在農地中的齧齒類,或許包括了近東家鼠(Near Eastern house mice)、還有當地的原生物種如田鼠(vole)和森鼠(wood mice)。

歐洲野貓骨骼分析的結果,也顯示了類似的模式,代表牠們利用的也是農田與穀倉中的獵物。但分析顯示,歐洲野貓的食性已從之前吃的小型森林動物轉為野生的候鳥(如鶇),這些鳥類可能是被新開墾的空曠農地吸引來的。

「所以,這兩種野貓並沒有直接競爭,」克拉卡茲說:「牠們可以在這片新棲地上共存」,而且很可能有雜交。更進一步的遺傳研究或許可了解牠們雜交的程度——以及這額外的歐洲野貓基因對近東野貓演化成家貓又有什麼影響。

舉例來說,歐洲的基因或許會讓歐洲這片地區的近東野貓在更久之後才被人類徹底馴養。這樣是說得通的,因為真正的家貓骨骸,要到公元200年才出現在波蘭。如今,家貓和歐洲野貓還是會雜交,這對歐洲家貓的遺傳健康是一大威脅。

並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奧托尼,對這項分析了古代野貓食性的研究大加讚賞。「這代表的是」我們對家貓演化知識的「重大進展」,他說。

追溯抵達人類沙發之前的旅程

考古學家懷疑,近東野貓──比現代家貓稍微大一點、但外型幾乎一模一樣──首度溜出沙漠、是為了好好享用能輕鬆到手的餐點:在肥沃月灣農田間橫行的家鼠。

牠們是共生的,共生就是跟其他動物一起利用資源——如貯藏的食物或垃圾──但同時也盡可能避免更親近的關係。「一般認為,狼和豬應該也是以很類似的方式踏上馴養之路。」克拉卡茲說。

人類可能先是容忍這種毛茸茸的肉食動物,或許還很感謝牠們主動擔下控制囓齒動物族群數量的工作,最後終於讓牠們走入家中。

已知最古老的家貓墓葬(一座有9500年歷史的墳墓),是2004年在土耳其本土南方約70公里處的塞浦路斯島上發現的。跟那隻八個月大的貓咪葬在一起的還有些裝飾性文物,包括貝殼、打磨光滑的石頭,以及一具年約30歲的人類骨骸(性別不明)──或許,他是貓的主人。

因為塞浦路斯並沒有原生的野貓,有些科學家認為,是水手在約1萬年前把這些貓科動物帶到島上去的。

到底是遺傳與生活方式上的哪些改變,把野貓變成了家貓?這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待解。比方說,牠們是靠著遠洋船隻擴散到全球、還是靠四條腿慢慢地從一個聚落走到下一個聚落?

克拉卡茲希望,更進一步的遺傳分析有一天能揭開野貓從沙漠到農田、再到壁爐前的溫暖處——還有我們心裡——的那趟完整的旅程。

 

延伸閱讀:貓也知道自己的名字,但反應為何還是無法跟狗比擬? / 埃及的聖貓古城如何重見天日

MAR. 2024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光達偵測發現了,6000多座遺址,揭開馬雅古文明數百萬人的生活全貌。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