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Mar. 26 2015

台灣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島

  • 台灣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島

    台灣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島

1

2014年,E. C. M. PARSONS等人選出海洋保育的71個問題(分成8大類),刊登在《生物保育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這71個問題來自2012年國際海洋環境保護大會(IMCC),從專家、保育生物學家等人募集到的631個問題,再根據不同類別、問題的重要程度……等,進行篩選、投票,選出最重要的71個問題(註)。台灣四面環海,飲食有海鮮、娛樂去海邊……,生活與海息息相關;全球遇到的海洋問題,我們也無可避免。從這71個問題出發,我們將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審視這些龐雜的問題,重新整合再分篇討論台灣面臨的困境;期望從各個篇章中,探索餵養我們的生命之海,如何走上永續之路。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水下的美麗藍珊瑚。攝影:陳盡川。

台灣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島

撰文: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系統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十六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首次發現台灣時,有感於寶島陸地上的風景秀麗動人,不禁發出Ilha formosa(美麗寶島)的讚嘆。但老天真正留給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最可貴的自然襲產,其實是這裡異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然而,葡萄牙人沒有下海去看的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更是可觀。

台灣是魚類多樣性之島,魚類總數占了全球十分之一

台灣到底有多少種物種?已被發現和登錄了多少?2002年,在農委會林務局及科技部的委託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全國逾兩百位分類學者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開始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十多年來彙整了超過57,700種的本土物種(參見TaiCOL網站),其中的海洋生物已達13,000種。這比起宣稱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種數最多的國家,澳洲及日本的33,000種絲毫不遜色,因為澳洲及日本的領海面積及領土所跨的經緯度均遠遠超過台灣。

台灣的土地面積只占全球的0.025%(萬分之2.5)。故標準化後,台灣的物種數比起其他國家要高出400倍之多;陸域的物種數也有100倍之多。因此台灣才是真正的生物多樣性王國,非常值得我們慶幸與驕傲。譬如台灣的魚類總數,現已累計近3000種,占全球約十分之一。譬如「蝶魚」及「棘蝶魚」兩科之總種數即居全球之冠,故台灣在陸地上不僅是「蝴蝶王國」,在海裡也稱得上是「蝶魚王國」。至於那些洄游範圍廣的種類,如海龜或海豚,或地理分布廣的深海魚類,比例更可高達全球1/3到1/2。

台灣位於珊瑚三角帶。攝影:陳盡川。

台灣位處珍貴珊瑚三角地帶

台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豐富?主要因為台灣位於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之「東印度群島」區(或稱珊瑚三角)之北緣。地處全球最大歐亞大陸板塊及陸棚區的邊緣,同時具有深海及陸棚的海洋環境;以及位在東海、南海及菲律賓海三個「大海洋生態系 (Large Marine Ecosystem, LME)」 或「生態地理區(Ecoregion)」之交會處,故有「生態交會區」(ecotone)之效應,水產經濟物種逾2000種以上。

此外,臺灣本島含離島海岸線不過1600公里長,但因海流、底質、水溫、深度、地形多變化,使棲地(生態系)十分多樣化,造就出珊瑚礁河口、紅樹林、沙灘、潟湖、岩岸各種不同海岸或海洋生態系,適合各種不同海洋生物棲息成長。如台灣西岸皆為沙質淺灘,台灣海峽平均不過50公尺,除水中表層的洄游魚種外,均為沙泥底棲魚種。此外西海岸還有不少河口與紅樹林。東岸則水深可達數千公尺以上,孕育著許多鮮為人知奇形怪狀的深海生物。

我們擁有海中熱帶雨林

近40年來才被科學家所發現的熱泉、冷泉、海底山、藻礁等生態系,台灣也都陸續被發現。至於俗稱「海中熱帶雨林」物種最多的珊瑚礁,在全球海域面積雖僅占不到0.3%,但台灣卻何其有幸,在南北兩端及澎湖、小琉球、綠島及蘭嶼幾個離島也都同時有分布。此外,由於東部、南部及小琉球等離島主要受到溫暖黑潮北上的影響,與北部及澎湖受大陸閩浙沿岸冷水流南下影響不同,造成溫度在冬季時南北可差到4~5℃。也因此台灣南北海域海洋生物的物種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其分界線是從蘇澳到澎湖南方四島,右上左下的斜切方式來作區隔。換言之,如果上午在基隆八斗子潛水,當天下午趕到恒春墾丁去潛水,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海底景觀和海洋生物。這對全長不過400公里的台灣而言,殊為難得。

珊瑚礁的生態環境,豐富多樣,猶如海中的熱帶雨林。攝影:陳盡川。

三分之二海洋物種快速流失

但是台灣累積的物種多並非表示台灣的資源還很豐富,相反的,其中有將近一半到2/3的物種均已從過去的數量豐富、常見,變成今天的偶見、稀有,甚至絕跡。也就是說過去每次潛水可以看到的魚種,現在可能五年十年都看不到一尾。這也難怪台灣的魚種總數雖然比起帛琉、馬爾地夫、大堡礁等潛水勝地要來得多的多,但大家仍一窩蜂的花大把銀子捨近求遠到國外去潛水的原因。這其中代表的意義是:台灣原本的海洋生物甚為豐富,但卻被我們在這短短的四、五十年裡,重經濟輕環保、重陸域輕海洋,肆意地掠奪及到處污染和破壞下逐漸葬送掉了。

生物的消失除了較大的明星物種會受人注意外,其實更多小型、隱密的物種,甚至於尚未被人發現和命名之前即已消聲匿跡。許多物種的消失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以台灣為模式產地所命名的魚種(很可能是特有種),迄今不下150-200種,但絕大多數都已甚久未再發現,很可能早已滅絕,如淡水河口的「台灣下鱵」,所有存放在國外三處大博物館的標本,均採自1906到1969年間,但直到1989年才被國外學者發表為新種。但是,目前此種魚早已不見踪影,料想是這三十年來由於淡水河口的汙染把這種全球只有台灣才有的物種消滅掉了。

究竟,台灣的海洋生物消失的速度有多快?其原因為何?我們應該如何來挽救?若要保存台灣尚存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註:原文篇名:Seventy-One Important Question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arine Biodiversity。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定義問題。為了瞭解海洋生態系所面臨的問題到底有哪些,2011年第二屆國際海洋環境保護大會(IMCC)時,17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政府官員和非營利組織的成員集結合作,舉辦了一個為期兩天的工作坊。首先,他們跟IMCC的與會者、專家同儕和保育生物學會徵求問題,總共募到了631個候選問題,接著他們一一審視這些候選問題,透過篩選和投票將問題減少到316個,並將這些問題分類。2012年時,他們再度舉辦一個為期兩天的工作坊,這次與會者依其專長分組,分別檢視不同類別的問題、根據問題的重要程度進行篩選、依其相似性來進行合併,最後再由所有的與會者對候選問題進行投票,並依得票數的高低篩選出最重要的71個問題並分成8大類:漁業、氣候變遷、其他人為威脅、生態系、海洋公民、政策、社會和文化考量和科學事業。

海洋生態多樣性保育的七十一個重要問題(海洋大學海資所編譯)

編按: 國家地理中文網將針對八大類問題進行後續報導,敬請讀者期待。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