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Jan. 02 2020

小菇不獨處 臺灣年用5億菇類太空包 農試所新解方:二度利用、三次再生化為泥炭土

  • 農試所研發廢棄杏鮑菇太空包循環利用,再生介質種出的杏鮑菇(右下)生長狀況良好。農試所提供

    農試所研發廢棄杏鮑菇太空包循環利用,再生介質種出的杏鮑菇(右下)生長狀況良好。農試所提供

  • 農試所菇類環控栽培室示範再生介質杏鮑菇種植(右)實況,新配方可取代木屑30~100%,產量相當且無安全疑慮。農試所提供

    農試所菇類環控栽培室示範再生介質杏鮑菇種植(右)實況,新配方可取代木屑30~100%,產量相當且無安全疑慮。農試所提供

  • 以香菇廢棄太空包介質調製的培養土栽培草莓苗,能節省泥炭土使用量達50%。農試所提供

    以香菇廢棄太空包介質調製的培養土栽培草莓苗,能節省泥炭土使用量達50%。農試所提供

1

冬天是吃火鍋的季節,而金針菇等各式各樣的菇類更是不可少的火鍋配料,菇類品項眾多、料理簡易,低脂又富含膳食纖維,成為許多人喜愛的食材之一。根據統計,全台菇類年產超過150萬噸,產值高達130億,且持續成長,可以說是「小菌立大功」。

不過,多數的菇類都以太空包的方式種植,臺灣光是種植香菇每年就要用掉超過2億個太空包,若加上杏鮑菇、木耳等其他菇包用量上看5億個,這些太空包多數無法重複使用,過去都以堆肥處理。為了提高用過菇包的再利用價值,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結合循環經濟的精神,開發菇類剩餘資材的三度再利用技術,除了替菇農增加轉廢為材的效益,也可減少每年太空包的新刨木屑使用量。

俗話說的好,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沒吃過香菇也要知道菇業廢棄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用過菇包的重生之路。

AD

ads-parallax
農試所研發廢棄杏鮑菇太空包循環利用,再生介質種出的杏鮑菇(右下)生長狀況良好。農試所提供

農試所研發廢棄杏鮑菇太空包循環利用,再生介質種出的杏鮑菇(右下)生長狀況良好。農試所提供

杏鮑菇包培養介質循環利用 可取代30~100%的新伐木屑用量

無論是香菇、金針菇或是杏鮑菇,菇類太空包中都含有玉米心、木屑、營養物與菌絲等複合材料,目前國內的太空包雖是自產自銷,除了部分菇農採用玉米心種植以外,多數的菇農仍使用相思木等木屑,然而受到國內林業限制,太空包使用的木屑也有一定比例需仰賴進口。

農試所植病組助理研究員李瑋崧說,臺灣對於森林的規範較嚴,多只能使用低海拔的闊葉林樹木,「在缺乏足夠相思木的情況下,國內的木屑品質受到影響,因此從20年前就有進口東南亞的木料使用,成本也會有所提高。」他說,不同的菇類特性不同,對於太空包的成分要求也不一樣,因此用過太空包的再利用也無法一概而論。

舉例來說,杏鮑菇的太空包從走菌到出菇大約只需60~70天,但是香菇從走菌到出菇則可能要8~10個月,且杏鮑菇僅採收一次,香菇則會採收三次以上。「因此用過的杏鮑菇太空包營養程度較高,可以趁新鮮回收處理,再做為其他菇類的太空包原料。」李瑋崧說,香菇的太空包等到廢棄時營養不足,就無法這樣處理。

經過農試所團隊的研究發現,栽培杏鮑菇的太空包能以30%~100%的不同比例的再生介質取代木屑介質,去混合甘蔗渣、牛糞等農畜剩餘資材再製作成杏鮑菇的太空包後,可維持81%至117%的產量,且經大葉大學藥用植物保健學系團隊分析,再生介質栽培的菇體在重金屬、活性及整體成分上都符合安全標準。

「杏鮑菇是近年栽培數量成長最快的菇類,但杏鮑菇可行,未必能套用在其他的菇類種植上。」李瑋崧強調,不同的菇類吸收狀況不同,像巴西蘑菇對重金屬的吸收會特別高,「受到時間及人力的限制,目前我們僅完成杏鮑菇的測試確認無誤,另外木耳仍在執行中,期待明年可以有好的成果。」

菇類產業從上游到下游可大略分成菇包製造廠、菇農、清理業者、廢包處理場,李瑋崧表示,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養菇業者有一條龍的規模,且菇類種植多有產業聚集,「我們實驗的八種配方,目前已經有三家以上的業者接觸洽詢,我們技轉的配對會考量業者當地的農畜業與菇類種植情況,會有適地性,讓物料來源與產品銷售可以做搭配。」

李瑋崧說,菇包的製包廠商現有的設備就能混用這項技術,因此不會提高成本,反而能降低購入原料的成本,也可能連帶讓菇包的銷售價格更為親民,有助於菇農增加收入,「目前我們提出的數據顯示這樣的菇包並不影響生長,又可節省成本,因此養菇業者的接受度很高。」

農試所菇類環控栽培室示範再生介質杏鮑菇種植(右)實況,新配方可取代木屑30~100%,產量相當且無安全疑慮。農試所提供

農試所菇類環控栽培室示範再生介質杏鮑菇種植(右)實況,新配方可取代木屑30~100%,產量相當且無安全疑慮。農試所提供

再生介質用過後,三度再生培養土:草莓育苗可取代50%泥炭土用量  

太空包介質被二度使用後,營養程度下降,會變得跟香菇的太空包一樣無法再種菇,然而,李瑋崧指出,還有第三度利用,「過去一直都有廢棄香菇包處理業者,已經形成既定的經濟模式,把PP塑膠袋脫袋回收後,剩餘的介質就會做堆肥處理。」因此,農試所將末端的菇包剩餘資材和其他配方攪拌混合,作成可取代泥炭土的再生栽培介質。

部分太空包內的介質過去經過一次使用即廢棄,未來可以二度種菇,三度成為泥炭土,泥炭土是用途相當廣泛培養土,也是理想的設施栽培介質,有機農業、花卉、蔬果都會使用,目前大部分均為進口。循環經濟除了轉廢為材,同時降低農業廢棄物的產生。

李瑋崧表示,菇包剩餘介質經過混料攪拌、殺菌、冷卻後混入泥炭土,時間和人力成本都不高,「本次實驗主要分為100%泥炭土、50%混合再生介質、100%再生介質三組,作為草莓和夏季萵苣栽培,結果顯示100%再生介質的生長狀態會略差,但50%混合則與100%泥炭土相去不遠。」他表示,這些再生介質不只可以種萵苣與草莓,過去在其他單位也有試驗過文心蘭、稻米育苗等,盡可能的開發再利用的用途。

以香菇廢棄太空包介質調製的培養土栽培草莓苗,能節省泥炭土使用量達50%。農試所提供

以香菇廢棄太空包介質調製的培養土栽培草莓苗,能節省泥炭土使用量達50%。農試所提供

5億個用過太空包內的有機物質雖然找到了三度再利用的方式,然而,外包的5億個PP塑膠套卻仍只能仰賴塑膠回收業者處理,就跟農地膜、育苗袋等其他農業資材一樣,因為沾染泥土、清潔不易、回收成本提高,有時也會有隨意棄置、焚燒的環境問題。

李瑋崧坦言,依照目前的菇類種植採摘技術,太空包的塑膠套仍無法找出適合的替代方案,「曾經有菇農試過用可重複利用的養菇瓶、罐,但是採摘時除了容易傷到菇作物,許多農友的手也因為要將其完整挖出而造成職業傷害。」

至於近年相當熱門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李瑋崧則說,太空包在製作過程中都需要經過殺菌的程序,「PLA等生分解塑膠通常不耐熱,以攝氏100~121°C的高溫殺菌就會變形或破孔。」他表示,金針菇原就使用瓶栽的方式,而木耳的質地,應有機會以重複使用的養殖瓶罐取代太空包,但香菇、秀珍菇等其他菇類採摘時仍要破壞外太空包袋,因此只能以塑膠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來完成資源的循環。

 

共同企劃:臺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MAR. 2024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光達偵測發現了,6000多座遺址,揭開馬雅古文明數百萬人的生活全貌。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