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Mar. 18 2025

十隻蜥蜴被藏在襪子裡走私進辛辛那提,如今已繁衍成數萬隻

  •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一隻普通壁蜥在伯內特森林公園(Burnet Woods)溫暖的岩石上晒太陽;牠是從歐洲移居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壁蜥後代之一。科學家表示,這座城市的丘陵地形、老舊的基礎建設,甚至氣候條件,都是幫助壁蜥繁衍興盛的推手。 Photograph By Jordan West

原產於歐洲的普通壁蜥,來到俄亥俄州以後長得更大、更快、更強健。科學家表示,城市的環境條件,或許是驅動壁蜥演化的助力。

過去七十多年來,數千隻來自歐洲的普通壁蜥(common wall lizard,又名拉撒路蜥蜴)以美國的辛辛那提為家,定居於此。即使遇到破紀錄的低溫和降雪,牠們仍成功存活下來,並且開枝散葉。不過,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的普通壁蜥,究竟是如何來到美國中西部這座城市的呢?一切的起因,來自某個十歲男孩和一隻裝滿蜥蜴的襪子。

1951年,小喬治.勞(George Rau Jr.,他的繼父是小弗雷.拉扎勒斯[Fred Lazarus Jr.],梅西百貨前身的零售連鎖店創辦人)在全家人去義大利加爾達湖(Lake Garda)時,偷偷帶了十隻壁蜥回到美國,在自家後院放生。他完全不知道,一場跨越數十年的生態實驗由此展開。

如今,這些壁蜥已經有幾萬、甚至可能幾十萬的後代。牠們被俄亥俄州野生動物管理局(Ohio Division of Wildlife)宣布為「常居物種」,在人行道上飛快奔竄、在磚牆上攀附爬行,即使這裡的環境看與牠們的原產地似截然不同,也沒有妨礙牠們繁衍興旺。為何辛辛那提會成為普通壁蜥的完美家園?

AD

ads-parallax

辛辛那提適合蜥蜴棲息的原因

俄亥俄衛斯理大學生物學教授艾瑞克.甘洛夫(Eric Gangloff)表示,辛辛那提「並不是一般認為適合蜥蜴生存的地方」,但事實證明,這裡是外來蜥蜴理想的安身之所。甘洛夫在辛辛那提花了五年時間研究這些壁蜥,而在此之前,他曾在牠們原生的歐洲山區進行研究。

1980年代,研究員S.E.西汀(S.E. Hedeen)發現辛辛那提的氣候跟米蘭很類似,而米蘭就在普通壁蜥原生地加爾達湖的西邊,距離僅113公里。兩地的全年氣溫僅相差攝氏幾度,每月降雨量同樣落在100公釐的級距。

不過,氣候並非讓這些爬行動物成功繁衍的唯一原因。原來,辛辛那提的地景也是牠們原生棲息地的理想替代品。

「辛辛那提地形崎嶇,而且很多舊街區都有砌石擋土牆。」從2000年代初期就開始監測壁蜥的爬蟲學家傑弗瑞.戴維斯(Jeffrey Davis)說。很多石牆的岩石之間並沒有砂漿或水泥,因此會「形成無數的小角落、縫隙和裂縫,壁蜥很容易鑽進去,也可以透過這些地方進入地下」,戴維斯補充,壁蜥冬天會鑽入土層。

「對於牠們能夠在這裡生存下來,生物學家或許不會非常意外,因為牠們已經預先適應了。」戴維斯說:「就我看來,最令人驚訝的是族群密度。」在俄亥俄州其他地區和加拿大的溫哥華島,也有人發現普通壁蜥的蹤跡,但應該都不像辛辛那提族群這麼多產。

在某些地區,一英畝(4046平方公尺)的土地就有多達1500隻壁蜥,遠遠超過牠們在歐洲的常態密度,部分原因在於天敵和寄生蟲造成的威脅減少了。就連小喬治.勞一開始放生壁蜥的托倫斯寇特(Torrence Court)社區,現在也仍是牠們的聚集地。

持續演化

在辛辛那提住了幾十年後,壁蜥們可能正為了更適應城市世界而持續演化。

甘洛夫負責指導一個由學生組成的研究小組(外號是「蜥蜴聯盟」),組員會在實驗室中研究壁蜥,測試牠們對不同環境條件的反應。目前,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壁蜥的體型愈來愈大,四肢也變得愈來愈長,這些特徵可能有助牠們逃離城市中最主要的掠食者:家貓。

研究人員還將壁蜥放在各種溫度和風速的環境中測試,原本他們假設壁蜥為了保持身體的水分,會選擇風力較強、溫度較低的環境,但壁蜥卻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反應。此外,儘管長期暴露在城市的重金屬中,這些壁蜥似乎也未受到影響。

「我們有一項實驗是讓壁蜥在跑步機上跑步,以此測試牠們的耐力,也研究牠們血液中的鉛含量對耐力有沒有影響,因為我們預期應該有某種關聯。」俄亥俄衛斯理大學神經科學三年級學生艾瑪.福斯特(Emma Foster)說:「結果我們發現,壁蜥似乎根本沒有受到鉛的毒性影響。」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從2022年起為這項研究提供為期四年的贊助,研究目標在於「了解普通壁蜥為什麼能以如此稀少的個體數量,在陌生大陸的新城市環境中繁衍擴散」。一般認為,俄亥俄州的所有普通壁蜥族群,全是由最初那十隻個體中的三隻繁殖出來的。

除了解決辛辛那提的壁蜥大爆發之謎,這項研究還可能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包括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福斯特表示,小鼠是生物醫學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模式生物,不過「研究與人類大腦差異較多的動物大腦,了解牠們獨有的特徵,也很有研究價值。」如果壁蜥對重金屬汙染的抵抗能力比較強,那麼是不是能對人類的藥物研發有所幫助呢?

「現在還言之過早,」她表示:「但如果看得廣一點,這類研究確實可以往相關方向發展。」

 

延伸閱讀:北美洲完全剷除「殺人胡蜂」,贏得罕見勝利 / 在印度的河流裡,農漁民用愛守護稀有鱷魚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