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Dec. 12 2023

疫後全球碳排呈雙軌化 歐盟壓制反彈、世界碳排續飆升

  • 自21世紀初開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一直呈現成長趨勢,地球已經岌岌可危。照片來源:Kouji Tsuru/Unsplash

    自21世紀初開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一直呈現成長趨勢,地球已經岌岌可危。照片來源:Kouji Tsuru/Unsplash

  • 全球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全球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 歷年不同部門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2022年電力能源、交通運輸排放仍佔大宗。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歷年不同部門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2022年電力能源、交通運輸排放仍佔大宗。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1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吳宜靜 編譯;鄒敏惠 審校;李蘇竣 報導

自21世紀初,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斷成長,地球已經岌岌可危。今年9月,歐盟EDGAR全球大氣研究碳排放資料庫發表最新數據,2022年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高出約62%,平均每年增長近1.5%。報告也囊括各國的排放狀況,根據其推估,臺灣於2022年的減量幅度為4%,主要排放來自電力、能源與製造部門。

自21世紀初開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一直呈現成長趨勢,地球已經岌岌可危。照片來源:Kouji Tsuru/Unsplash

自21世紀初開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一直呈現成長趨勢,地球已經岌岌可危。照片來源:Kouji Tsuru/Unsplash

全球排放量2020年停滯 疫情後重新反彈

歐盟EDGAR全球大氣研究碳排放資料庫(Emissions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EDGAR)於2023年9月發布更新報告,統計世界各國自1970年至2022年間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報告顯示,因COVID-19疫情,2020年全球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3.7%,中斷了碳排連續成長十多年的趨勢。

AD

ads-parallax

不過在疫情高峰期過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2年重新來到538億噸(單位:二氧化碳當量),比2019年高出2.3%,比2021年高出1.4%。

報告也顯示,臺灣的淨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07年達到峰值後逐年減少,但2021年後一樣出現反彈。臺灣雖非《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但從2015年起就依循公約,制定國家溫室氣體清冊進行統計。

EDGAR是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指南的最新統計方法,針對每個國家進行獨立估算。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說明,EDGAR會蒐集不同排放係數,如最大宗的能源排放資料是採用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數據,能源以外的溫室氣體排放則是結合其他資料來源相互校準,進行總體推估。

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排放趨勢走不同的路

根據報告,2022年全球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分別為中國、美國、印度、歐盟27國、俄羅斯、巴西,排放量合計佔全球人口的50.1%、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1.2%、全球化石燃料消耗的63.4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61.6%。

在六個排放大國當中,中國、美國、印度的排放量在2022年有所增加,印度的增幅最大(5%)。而其他三國的排放量有所下降,以俄羅斯的降幅最大(2.4%)。

全球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全球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報告指出,2021年後,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出現疫後反彈,2022年全球排放大國(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1%)卻出現了不同的演變路徑——歐盟27國、美國、澳洲、日本、加拿大和韓國,2022年的排放量低於疫情出現前的2019年。而其他主要排放國,如土耳其、中國、印尼、沙烏地阿拉伯、印度等,2022年的排放量均高於2019年,顯示其排放量在2021年反彈過後仍繼續上升。

總體而言,排放趨勢出現雙軌——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成長至少達到了一個高原期,有時(如歐盟)明顯下降;但某些新興國家尚未達到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尚未與經濟增長脫鉤,也尚未往氣候中和進展。

全球電力、能源、交通運輸仍為排放大宗

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佔71.6%),甲烷(CH4)則佔 21%。

電力/能源和交通運輸仍然是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產業(分別為27.5%和 15.1%),其次是工業和農業(幾乎持平為12.2%)。2022年,國際航空和航運排放量分別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0.8%和1.4%,較2021年增加23.3%和5.7%,不過,航空排放量仍遠低於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

2022年全球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略增加(0.4%),使得1990年至2022年間的整體增幅達到8.3%(從6.24 噸增加到6.76 噸)。以GDP購買力平價(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GDP PPP)計算,2022年的全球排放強度達到52年來的最低值(0.386 噸二氧化碳/千美元),比2021年少了2%。

歷年不同部門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2022年電力能源、交通運輸排放仍佔大宗。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歷年不同部門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2022年電力能源、交通運輸排放仍佔大宗。照片來源:擷取自歐盟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CC BY 4.0)

臺灣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4%

2022年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為307.68百萬公噸,較2021年減少4%,較2019年略減11萬公噸,主要排放來自電力/能源與製造部門。其中,排放量最高的電力部門,2022年的減量幅度為4%,碳排貢獻次高的製造部門降幅則僅有2%。減量幅度最大的是運輸部門,排放量下降了8%,其次是化石燃料燃燒,降幅為7%。

2022年臺灣的全球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2.86噸,比起全球平均幾乎高出一倍。以GDP購買力平價來看,2022年臺灣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0.191 噸二氧化碳/千美元,為歷史低點,也與全球趨勢一致。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指出,EDGAR是國際重要的資料庫,可以即時、廣泛呈現各國排放狀況。但是礙於目前並沒有各國普遍的回報機制,這份報告仍採「推估」方式,但他認為,EDGAR對臺灣碳排放趨勢的推估,跟國內整體的狀況相近。

趙家緯指出,雖然報告顯示,臺灣2022年總體排放較前一年下降,但考量2021年國內經濟大幅成長,推升電力需求,碳排也大幅成長。與其說2022年排放下降是因為減碳有成,不如說是從「異常年」的基期往下降。

他也提醒,國際資料庫多少會有誤差,還是應以國內申報資料為主。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