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Oct. 26 2020
特別企劃

台灣貓頭鷹所面臨的各種危機

  • 草鴞(攝影:李昱緯)

    草鴞(攝影:李昱緯)

  • 黃魚鴞(攝影:陳明德)

    黃魚鴞(攝影:陳明德)

  • 短耳鴞(攝影:林文隆)

    短耳鴞(攝影:林文隆)

1

台灣有12種貓頭鷹,各自使用不同類型的棲地。體型最大的黃魚鴞,仰賴溪流環境為生;瀕臨滅絕的草鴞以低海拔草生地為休息和繁殖的重要棲地;身形最迷你的鵂鶹棲息於中高海拔森林環境;而長途跋涉來台灣度冬的短耳鴞,多用平原農耕地;低、中海拔森林環境中的領角鴞正進軍到城市公園、校園綠地。台灣的河口、高山,草地、原始林,都市至人煙罕見的區域都有貓頭鷹的蹤跡。人類與貓頭鷹間存有活動時差的瓶頸,受限於夜間視力,解答貓頭鷹謎團的過程就像場漫長的馬拉松,在尚未了解貓頭鷹之時,常常不經意就傷害到牠們。

被列為I級保育類的草鴞,主要分布於南部丘陵的草生地,是台灣唯一的地棲型貓頭鷹,以小型哺乳類為食,尤其喜好鼠類。大多看到草鴞本體,多是牠誤中鳥網之時。2016年高雄市野鳥學會發現育雛中的草鴞親鳥死在巢位前,從其肝臟等檢體樣本驗出可滅鼠0.34ppm、撲滅鼠0.1ppm、伏滅鼠0.015ppm,是國內首次在草鴞體內驗到滅鼠藥的案例。鳥網使用、鼠藥等都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果,即便知道貓頭鷹能控制老鼠、食穀鳥類的族群量,在講求效率便利的時代中,這些人為操作間接傷到貓頭鷹。

草鴞(攝影:李昱緯)

草鴞(攝影:李昱緯)

而台灣體型最大卻最晚被發現的貓頭鷹「黃魚鴞」,牠們捕食溪流中的魚類、蛙類、螃蟹等,利用原始林相的大樹樹洞、大型附生蕨類等營巢,過度的溪流整治時讓溪流生態系趨於單一,溪流旁林相變得開闊可棲息的雜木樹林減少,甚至是可利用的巢樹在工程過程中被移除,再再都有可能提高黃魚鴞覓食與繁殖的難度。

AD

ads-parallax

黃魚鴞(攝影:陳明德)

黃魚鴞(攝影:陳明德)

不只棲地人工化、環境用藥等危機,貓頭鷹可愛的模樣,總是引人嚮往。社群平台資訊流通快速,貓頭鷹現身的情報傳播速度之快,加上聲音回撥被濫用,曾有築巢中的鵂鶹疲於奔命地回應長時間撥放的人工鳥音,未能好好覓食、照顧幼鳥,導致育雛失敗的慘痛案例。草生地、河口濕地、廢棄農耕地等區域,是來台度冬的水鳥、冬候猛禽棲息的區域,短耳鴞、長耳鴞藏身在罕無人煙的長草區中,我們看似一片荒蕪,想移除荒煙漫草另作他途之時,即有可能讓貓頭鷹少了一塊可以安心度冬的區域。上述種種台灣貓頭鷹所遭遇的危機,在擬定相關保育策略上,都要花費相當大心力與時間來凝聚在地居民、主管機關等眾人的共識而後執行。

科技進步,研究者透過更先進的方式去認識貓頭鷹,像是衛星追蹤的使用,分析貓頭鷹的活動範圍、棲地環境等,但要能完全掌握所有種類的貓頭鷹所需、成就全貌拼圖,還需要集結眾人的意志力,以接力賽方式一步步,持續不斷投入研究的行列,才有機會減少貓頭鷹的生存威脅。

短耳鴞(攝影:林文隆)

短耳鴞(攝影:林文隆)

撰文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祕書長 蔡岱樺

2020 國家地理雜誌野生動物路跑 OWL RUN ~報名中

本活動收益將回饋27%捐贈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及6%捐贈予「台灣猛禽研究會」,公益資助世界各地優秀的探險、研究計畫及生態保育行動。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

猛禽會於1994年由一群喜愛猛禽的鷹友發起成立,共同研討猛禽知識,進行長期調查,是台灣唯一專注於研究及保育猛禽的非營利組織。隨著發現許多猛禽因人為因素傷病,於2017年成立猛禽救傷站,聘任專業猛禽專科獸醫,至開站以來已受理超過400隻的猛禽。我們透過臉書、網頁讓社會大眾看到長久累積的研究結果與傷病原因,親近猛禽日常,加入守護猛禽的行列。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