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Dec. 23 2019

臺灣海邊哪裡有海龜 海保署邀釣客回報 iOcean 建構海洋生物大數據

  • 海保署鼓勵釣客回報垂釣成果,協助建構海洋生物資源大數據。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鼓勵釣客回報垂釣成果,協助建構海洋生物資源大數據。攝影:李育琴

  • 海保署長黃向文表揚海洋公民科學家,海龜普查員蘇淮和海龜點點名團隊。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長黃向文表揚海洋公民科學家,海龜普查員蘇淮和海龜點點名團隊。攝影:李育琴

  • 海保署公布iOcean目擊回保成果,鼓勵民眾加入海洋公民科學家行列。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公布iOcean目擊回保成果,鼓勵民眾加入海洋公民科學家行列。攝影:李育琴

1

為了解臺灣周邊海域生物多樣性的情形及熱點,協助政府進一步評估海洋保育資源的投入,海洋保育署今年發起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鼓勵民眾將垂釣及海洋生物目擊資訊回報至「iOcean海洋保育網」平臺,共同參與臺灣海洋生物資源的大數據建構。

海保署鼓勵釣客回報垂釣成果,協助建構海洋生物資源大數據。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鼓勵釣客回報垂釣成果,協助建構海洋生物資源大數據。攝影:李育琴

釣客在全臺各地不同垂釣點到底釣到了什麼魚?數量有多少?海龜出現的熱點又在哪裡?海保署昨(18)日發布iOcean初步目擊回報成果。

今年8月起,海保署與民間協力團隊合作,全臺有近200位釣友參與,共蒐集了4000多筆垂釣回報資料。而海龜的目擊回報大約有200筆,共有86人參與回報。海保署表示,這些回報資料經專家辨識確認後,都在iOcean平臺公開,讓民眾可上網掌握臺灣海域周邊資源。

AD

ads-parallax

海洋公民科學家 有助了解海洋資源

海保署昨也表揚積極參與目擊回報的海洋公民科學家,「海龜普查員」蘇淮及「海龜點點名」團隊,以及「魚訊情報員」賴建霖等人。

海龜目擊回報的資料多來自小琉球,占總回報數的72%。來自小琉球,熱愛潛水、被朋友戲稱「海龜痴漢」的蘇淮說,下水觀察海龜是他的興趣,且小琉球的海龜很給面子,讓他可以盡情觀察,並回報多筆數據。他表示,透過平臺資訊公開,能讓更多人了解臺灣有很豐富的海洋生物,並且讓民眾有機會多接觸海洋。

海保署長黃向文表揚海洋公民科學家,海龜普查員蘇淮和海龜點點名團隊。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長黃向文表揚海洋公民科學家,海龜普查員蘇淮和海龜點點名團隊。攝影:李育琴

喜愛釣魚的上班族賴建霖,把每週末到臺南安平港、黃金海岸等地釣魚的結果上傳回報,協助建立魚訊資料。不過他發現,近年釣況並不好,經常「摃龜」,漁業資源有枯竭的趨勢,因此希望參與海洋公民科學家回報資料,能作為漁業資源保育的基礎,期望政府在規劃相關漁業魚法的管理上,能有更積極有效的作為,並且確實執法。

從魚訊回報 推動友善釣魚

根據海保署統計iOcean釣訊回報,從今年8到11月,北部和中部地區最常釣到的魚種為白帶魚和石斑,南部及東部則為黑格(黑棘鯛)及煙仔虎(鰹魚)。較熱門的釣魚點,則有新北市淡水河出海口、深澳漁港外海、臺中港、嘉義漁港、彰化海岸邊等地,垂釣方式以堤岸垂釣、出海船釣和荒磯野場最多。這些資料的回報,未來都可作為政府施政和管理的依據。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臺灣喜歡釣魚的人多,但過去對於這個區塊的資源並沒有詳細調查或進行管理。今年海保署結合港區垂釣單位,舉辦推廣友善釣魚的活動,希望釣客在享受休閒活動時,更能關注海洋資源永續利用。

所謂友善釣魚,是指針對不同魚種有攜回和應放生的尺寸和數量,海保署提供魚尺供釣客參考,並建議釣獲適量攜回就好,同時鼓勵釣友回報垂釣成果,協助建置沿海釣魚資料庫。

回報資料和熱點 轉換成下一步具體保育行動

「人人都能成為海龜普查員、鯨豚觀察家、珊瑚礁健檢員及釣訊情報員!」海保署表示,只要整年度針對海龜、鯨豚、珊瑚礁觀察目擊,以及垂釣回報超過一定次數,或者參加海洋保育相關講座課程達三次以上,即可獲得布章及獎品獎勵,鼓勵更多民眾參與iOcean目擊回報,成為海洋公民科學家。

海保署公布iOcean目擊回保成果,鼓勵民眾加入海洋公民科學家行列。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公布iOcean目擊回保成果,鼓勵民眾加入海洋公民科學家行列。攝影:李育琴

「公民科學家計畫的推動,不只是為了科學資料的蒐集,也是公民教育推廣的重要工作。」黃向文說,這項計畫可作為保育工作的規劃基礎。

她進一步解釋,公民科學資料的累積,可建立海洋生物資源的熱點,這些熱點和民眾的想法將轉換成政府下一步的行動。例如針對特定物種去做生理生物研究,或者在海龜較多的季節,針對特定地點進行保育工作。民眾透過公民科學的參與,能更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這是海保署加強保育工作的基礎,未來會有更多的海洋保育員一起協助海洋資源復育。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李育琴 高雄報導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MAR. 2024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光達偵測發現了,6000多座遺址,揭開馬雅古文明數百萬人的生活全貌。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