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的偏見與傲慢
1969年,當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和酷兒(LGBTQ)在石牆酒吧這間格林威治村的小酒館抵抗警察突襲時,他們讓逐漸壯大的解放運動浮上檯面。如今,紐約的LGBTQ文化生活的能見度比以前更高,研究人員正在重建它隱密的歷史。為了繪製夜生活地圖,OUTgoing NYC計畫的傑夫.費爾佐寇從圖書館找資料並蒐集個人軼事,以找出這些人可能公開或私下會面的地點。

製圖:蘿絲瑪莉.沃德利
A:中央公園|在20世紀的多數時間裡,中央公園裡的漫步區是低調會面的地方。
B:地獄廚房|到了2000年代的中期,許多新的會面場所在地獄廚房開張。
C:曼哈頓中城|曼哈頓中城的俱樂部和舞廳是1970年代迪斯可時代的特色。
D:格林威治村|格林威治村是石牆酒吧的所在地,這裡舉辦全世界數一數二大的的同志驕傲大遊行。
E:包厘街|包厘街有許多「男同勝地」,在19世紀末受到波西米亞人的歡迎。
F:布魯克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女同性戀者為了到工廠工作而來到布魯克林。
鼓舞全球
2016年,石牆酒吧附近的區域因為其歷史影響力而被指定為國家紀念區。今年6月,在石牆起義50年後,來自世界各地的狂歡者將參加紐約市的年度同志驕傲大遊行。
不斷發展的景象
活動場所的平均數量以每五年為間隔的紀錄,LGBTQ在紐約的夜生活場所數量在1970年代晚期達到高峰,已知的地點大約有400處。
1950年之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摧毀文化生活之前,公開參加變裝舞會的人數以千計,許多以男同志文化為主的咖啡館和沙龍在當時也蔚為風潮。
1950-1979
對社會邊緣人和非主流關係的壓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到了巔峰,同性戀社群以行動主義和公開表達作為抵抗。
1980-1999
愛滋病毒和愛滋病的增長深深影響了同性戀社群,加劇了80年代的文化反挫,並可能導致夜生活的場所減少。
2000-2018
隨著這個社群透過社交媒體和其他科技增加了彼此的連結,一些人認為在LGBTQ專屬場所見面的壓力已經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