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總編輯的話

共 115 筆相關資料

尋找甘地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15

尋找甘地

今年4月,我走過倫敦的國會廣場,看見甘地銅像披著短袍,雙眉微皺,一臉肅然,目光微微下望。他雙手相握,短褲下裸露著堅實的小腿,腳上則穿著簡陋的拖鞋。我看著這尊275公分高的塑像,心想英國政府能將一生以反抗英國帝國主義為職志的偉人放置在英國國會前的廣場上,也算是有幾分氣度吧。 我當時不知道的是,這座甘地銅像今年3月14日才剛剛豎立(由英國首相卡麥隆揭幕),是為了紀念甘地返回印度領導獨立運動100週年。而儘管甘地和平對抗強權的精神對印度、乃至於全人類的啟發與鼓舞早已屹立不搖,但是這座銅像的設置,在英國並不是全無爭議。 英國報紙《衛報》的一篇評論說,英國政府在銅像揭幕時,正在向印度的右派政...

鯨豚演出的背後
環境與保育|
Jun. 01 2015

鯨豚演出的背後

即使爭議性愈來愈高,圈養鯨豚作為表演仍然在世界許多地方的「海洋公園」十分常見。這理由顯而易見:人類對友善、聰明的海豚充滿好奇,尤其是彷彿總帶著微笑的瓶鼻海豚;牠們優雅敏捷,可以做出讓人驚嘆的動作,牠們在人類有計畫的訓練下,讓我們瞥見人與動物溝通的可能。牠們來自海洋,代表著一片仍然充滿未知的地域。也因此鯨豚表演往往為海洋公園等設施帶來大量人潮,鯨豚圈養也就在利益的驅動下,持續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發生。 人類對鯨豚的科學知識的確有許多來自對圈養鯨豚的觀察,然而,被圈養的鯨豚究竟要付出什麼代價?一般大眾在欣賞圈養鯨豚的娛樂表演,究竟得到的是知識還是誤解? 從離我們最近的一些圈養海豚的死亡狀況...

台灣的海豚會跟我們說什麼?
探索與冒險|
May. 01 2015

台灣的海豚會跟我們說什麼?

從本期雜誌開始,我們將以三期刊登《了解海豚》系列報導,討論人類與海豚之間的關係。本期探討的是海豚的智慧;未來我們還將探討海豚的圈養及文化議題。 海豚是地球上智慧最高的生物之一,牠們的大腦與身體重量的比例甚至超過黑猩猩,同時社會化的程度甚至可能超過人類。儘管仍舊缺乏證據支持牠們以「語言」溝通,但是科學家已經知道海豚會呼叫彼此的名字,並且用大量的精力來交換聲音。有些科學家相信,人類將有希望破譯海豚的語言,甚至有一天跟海豚直接溝通。本期雜誌報導的德妮絲‧赫辛的研究尤其令人振奮。 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在台灣的海域並不少見。經學者統計擱淺記錄與海上調查觀察的數量,台灣海域至少有31種鯨豚,占...

觀測太空的大業
探索與冒險|
Apr. 01 2015

觀測太空的大業

繞地球軌道運行25年來,哈伯太空望遠鏡拓展了人類知識的疆界,也開啟了大眾對宇宙的想像。然而,哈伯從最初的構想到升空運作的歷程,可謂命運多舛。 最早提出太空望遠鏡構想的是天文物理學者萊曼‧史匹茲,他在1946年的論文中提出,相較於陸地上的天文望遠鏡,太空望遠鏡有兩個優點:首先,地球的大氣層會模糊並扭曲來自星體的光,但是在地球大氣層之上運行的天文望遠鏡不會受此影響。第二,大氣層會吸收來自恆星及其他天體高溫現象的紫外線,使得地球上的儀器無法偵測到這些現象;天文望遠鏡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史匹茲提出他的構想後,建造大型太空望遠鏡的想法逐漸成為學界共識。1977年,在美國航太總署與史匹茲為首的學術社群...

面對高齡化
環境與保育|
Mar. 01 2015

面對高齡化

去年在一次對青年藝術工作者的點評會上,我看到了張國耀拍攝的一系列台灣人瑞的作品,印象極深。張國耀為了做畢業攝影計畫,選擇了在民國一百年時,拍一系列百歲老人的肖像。民國百年時拍百歲老人,這個主題算不上特別具有創意,然而在張國耀鍥而不捨的一一尋找台灣的百歲老人的過程中,讓人意外的情境卻逐漸浮現,讓我們不得不面對現代社會一個長期被忽略,卻又無法逃避的問題:社會的高齡化。 張國耀當時就發現,台灣百歲以上的老人超過兩千人(根據衛生福利部至去年8月底的統計,2014年台灣百歲老人已有2525人)。他通過民政與社會單位,找到其中一些人進行拍攝。雖然也吃了不少閉門羹,但幾年下來,他竟也拍攝到一百多位百齡...

下降的油價與上升的海平面
環境與保育|
Feb. 01 2015

下降的油價與上升的海平面

今年1月5日,日本氣象局公布了一項新聞,正式證實了科學家們的預期:201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 關於全球暖化的預測,科學家們的數據愈來愈不樂觀。不僅暖化的速度、海平面上升的幅度較過去的評估值不斷提高,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影響預估也持續擴大。 本期關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報導,具體說明了沿海低窪地區將要面臨的挑戰。如果海平面上升1.5公尺,那麼僅僅在邁阿密一個城市中,將有9萬8500戶人家受影響,而這些人家的房地產總值計有314億美元,對營造業、觀光業,以及農業都將造成嚴重的打擊。 那麼對於台灣這個海島,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又是什麼呢?我們邀請台大地理系賴進貴教授撰文,分析了台灣...

先天與後天:從哲學到神經科學
科學與新知|
Jan. 01 2015

先天與後天:從哲學到神經科學

一個人的認知能力以及行為的發展究竟是受先天還是後天因素決定?這個問題的探討至少可以追溯至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的論辯。柏拉圖主張人的所有知識都是與生俱來,學習只是回憶起原已「皆備於我」的知識;亞里斯多德則認為,人出生時如一塊白板,一切都由後天經驗與學習而得。 隨著時代變遷,類似的哲學問題以益加先進與複雜的形式出現,但即使到了近代西方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論戰,數千年來知識論的哲學討論主要還是在思辨的層次上進行。20世紀初,極端行為主義者曾經主張僅以「刺激―反應」來解釋人類行為,把這個問題的討論帶入了心理與行為科學的領域。 時至今日,很少科學家或哲學家還在主張素樸的、化約式的先天或後...

當美味關係摻入黑心油
旅遊|
Dec. 01 2014

當美味關係摻入黑心油

美味的食物絕不僅於止饑,也可以是精神的饗宴,能去除煩躁,帶來喜悅,消憂解愁。更多情況下,吃是一種社交方式,在對味覺的滿足裡,在碗盤箸匙的碰撞中,食物不落痕跡地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食物的這種「附加價值」究竟如何衡量?從近來中國的打貪運動中可見一斑。根據中國政黨之一「九三學社」在2012年提出的一份建議報告,中國在2012年以公款吃喝的開銷達到3000億人民幣,約合1兆5000億台幣。不過據北京報紙《新京報》今年5月報導,自中國政府大力掃蕩貪腐以來,北京高檔餐廳的營業額在2013年的前兩個月就下降了35%。 由於掃貪行動持續升溫,今年以來更是雷厲風行。近來在北京某一政府機關大樓裡...

聖母峰雪崩之後
歷史與文化|
Nov. 01 2014

聖母峰雪崩之後

4月18日清晨,一群雪巴族與其他尼泊爾籍的登山嚮導啟程穿越坤布冰瀑,這片迷宮般錯綜複雜的冰峰與冰隙極不穩定,是聖母峰基地營與峰頂間最危險的一段路程。此時,在一行人上方大約300公尺的地方,重量估計達1400萬公斤的一條懸冰川發生移動,轟然往山下墜落,沿途夾帶更多冰雪與石塊。 16人就此喪命,埋葬在大小有如卡車的巨大冰塊下。另有十數人受傷。這是聖母峰登山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山難。 本刊特約撰述奇普.布朗過去大半年來與攝影師艾倫.休伊一起深入聖母峰地區的雪巴人村落採訪,並在〈高山上的悲歌〉中重新訴說了這場悲劇。他也從失去父親的孩子人數(28人)、腰斬的登山季,以及聖母峰上或許將永遠改變的登...

認識基因改造食品的事實
環境與保育|
Oct. 01 2014

認識基因改造食品的事實

如何餵飽全世界未來的90億人口?這是我們的雜誌在這一系列〈食在未來〉的關鍵問題。這個問題無可避免的要觸及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基因改造食品。 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實現的基因改造植物培育成功至今已經超過30年,基改食品上到人類的餐桌也已超過20年,如今基改食品早已充斥在每個人的日常飲食當中,除非真正與世隔絕,否則現代人很難不吃到基因改造食品。 然而基因改造食品與基因改造手段所帶來的爭議不曾一日稍歇。關於基改食品可能導致的生態問題、健康問題,乃至於宗教信仰問題的討論仍在熱烈進行。 不過正如美國著名天文物理學家,也是科普節目《宇宙大探索》第二代主持人尼爾.迪格拉斯.泰森曾在Twit...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