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恐龍

共 42 筆相關資料

智利挖出7300萬年前新種恐龍,尾巴竟如「黑曜石砍刀」
科學與新知|
Dec. 28 2021

智利挖出7300萬年前新種恐龍,尾巴竟如「黑曜石砍刀」

這具從智利南部出土的化石融合了甲龍類與劍龍類的特徵。 距今7500萬年至7200萬年之間,在今日智利巴塔哥尼亞地區,一隻尾部粗短的恐龍出於某種原因,被掩埋在河口三角洲中,細緻的沉積物將牠的骨骸以化石的形式完好保留了下來。 以恐龍的標準來說,這隻生物並不大。牠以四肢行走時身高不到60公分,吻部至尾巴的體長不超過200公分。然而這隻活在巨獸世界中的小動物可不好惹;牠的皮膚上嵌滿防禦用的甲冑,身後還有一把獨特的武器。 牠的尾巴末端跟科學家見過的任何尾巴都不像:骨骼融合在一起,像一把鋸齒狀的板球拍。「這是前所未見的。」智利大學古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巴爾加斯(Alexander Varg...

什麼?古代靈長類曾生活在霸王龍左右?
科學與新知|
Apr. 06 2021

什麼?古代靈長類曾生活在霸王龍左右?

已知最古老的靈長類化石,其定年結果剛好落在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之後──這也意味著,靈長類的某些先祖可能生活在更早的年代。

「河中怪獸」棘龍是否如鸛鳥一般狩獵?
科學與新知|
Feb. 08 2021

「河中怪獸」棘龍是否如鸛鳥一般狩獵?

一篇新研究認為,這種15公尺長的駭人恐龍並非如先前宣稱的那樣,會主動於水下追逐獵物。

重現埃德蒙頓龍!
科學與新知|
Dec. 01 2020

重現埃德蒙頓龍!

不斷進步的3D技術讓我們得以栩栩如生地重現恐龍生前的樣貌,從而為牠們的生理、生態與社交行為提供新的思路。科學家現在知道,許多大型恐龍可能擁有複雜的社會結構,並能用隆隆的低鳴聲進行溝通。

「決鬥恐龍」化石潛藏了14年,現在科學界終於可以一解其奧祕
科學與新知|
Nov. 24 2020

「決鬥恐龍」化石潛藏了14年,現在科學界終於可以一解其奧祕

北卡羅來納州一座博物館最近取得一副由私人收存超過十年的化石標本,長眠其中的是糾纏在一起的霸王龍和三角龍,牠們貌似於爭鬥之中死亡。

暴龍胚胎化石首度面世
科學與新知|
Oct. 26 2020

暴龍胚胎化石首度面世

在掃描了一組白堊紀的下顎與爪子化石後,科學家發現這些恐龍霸王在生命初期跟一隻小型犬差不多大。

精細化石顯示,這種小恐龍的觸覺超群絕倫!
科學與新知|
Oct. 12 2020

精細化石顯示,這種小恐龍的觸覺超群絕倫!

這種與雞差不多大的恐龍來自侏儸紀的歐洲。牠尾巴上的敏感鱗片或許有助於在黑夜的水中狩獵。

「河中怪獸」棘龍的案情因新發現的牙齒化石而更加明確
科學與新知|
Oct. 06 2020

「河中怪獸」棘龍的案情因新發現的牙齒化石而更加明確

摩洛哥沙漠中的新發現顯示,這種巨型掠食者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水中。

國家地理探索系列:發現恐龍的黃金時代就是現在?
科學與新知|
Sep. 30 2020

國家地理探索系列:發現恐龍的黃金時代就是現在?

當全新發現配上最新科技,發現恐龍的黃金時代就是現在!近年來,我們對恐龍的外貌、生活和演化史開始有了革命性的見解,尤其是牠們與現生鳥類之間的緊密關係。

國家地理探索系列:追尋恐龍滅絕之謎
科學與新知|
Sep. 08 2020

國家地理探索系列:追尋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統治世界長達1.4億年,卻在6600萬年前突然消失。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多數科學家現在認為罪魁禍首是一顆撞進墨西哥灣的小行星,但在那之前也出現過許多匪夷所思的滅絕理論。

JUL. 2025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像長鼻猴這樣的動物雖然長相奇特,卻也說明了,美這種事本來就見仁見智。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