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地理新聞

共 516 筆相關資料

寂寞鬥牛士
科學與新知|
Jul. 10 2014

寂寞鬥牛士

「鬥牛是唯一會使藝術家處於死亡威脅之中的藝術,」大文豪海明威曾經這樣寫過。現在這項藝術本身似乎陷入了險境。自2007年至今,每年在西班牙舉辦的鬥牛賽數量已經減少了57%,失業的鬥牛士紛紛離開,前往拉丁美洲的鬥牛場工作,而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也已禁止這項有數百年歷史的表演。 如同在鬥牛場中不斷遭到戳刺的牛隻,鬥牛活動也受傷不輕。西班牙各自治區的民族主義人士因為鬥牛的西班牙色彩太濃厚而抵制它,動物權益組織則說鬥牛太殘忍。最深的傷口來自西班牙的經濟危機。「失業的人是不會去看鬥牛賽的,」巴塞隆納大學經濟學者維森提・羅尤艾拉說。去年,在59萬名西班牙人連署請願後,政府將鬥牛指定為文化遺產,以防止鬥牛在...

為了活命,螞蟻丟掉死亡的同伴
科學與新知|
Jul. 09 2014

為了活命,螞蟻丟掉死亡的同伴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不清除屍體的螞蟻聚落,死亡率較高。 圖中喝著水滴的小紅蟻(common red ant),原生地為歐亞大陸。攝影:RICHARD BECKER, ALAMY 撰文:Katie Langin 編譯:洪莉琄 最新報告指出,居家整理有可能會是件關乎生死的大事,至少對於像螞蟻這種社會性動物,確實是如此。 根據7月8日發表在期刊《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的研究報告,不會清除巢穴中同伴屍體的小紅蟻(學名Myrmica rubra),會比有清除習慣的小紅蟻更容易死亡。 這些體型和一顆米粒差不了多少的小螞蟻,生活在岩石和木頭下既稠密又擁擠的聚落裡。一...

圓滾滾的吉祥物:穿山甲
環境與保育|
Jul. 08 2014

圓滾滾的吉祥物:穿山甲

遇到危險,會捲成球狀的穿山甲。圖片: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撰文:潘佳修 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的吉祥物:「巴西三帶犰狳」,是種遇到危險,會把自己捲成球狀的可愛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4年的瀕危物種紅名單(Red List)裡,「巴西三帶犰狳」就名列其中,數量稀少。  在台灣,也有一種會捲成球的吉祥物叫「穿山甲」,俗稱「台灣鯪鯉」、「拉厲」(台語),也在IUCN瀕危物種紅名單中。穿山甲是夜行性、穴居型的哺乳類動物,以螞蟻為食,遇到危險,會將身體捲成球狀,靠堅硬的鱗片保護自已。  晝伏夜出的神祕客 台灣的穿山甲只有一種,是台灣特有亞種。由於穿山甲習性隱密,又是...

袋鼠的第五條腿
環境與保育|
Jul. 07 2014

袋鼠的第五條腿

科學家發現,袋鼠的尾巴能提供某種類似噴射推進的助力,能讓牠們跳得更省力。 澳洲的斯圖特國家公園內,紅袋鼠從一個水坑旁跳走。攝影: Theo Allofs, Corbis   撰文:Traci Watson,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魏靖儀 袋鼠有幾條腿?根據一份新研究,正確答案應該是五條。刊登於 Biology Letters 的一份研究表示,袋鼠走路時會用尾巴推動自己,把尾巴變成第五條「腿」。 這份研究發現,袋鼠走路的時候,牠的尾巴所使上的力,相當於一個體型相當的人類以一樣的速度行走時腿上所用的力。這是目前已知唯一會用這種方式使用尾巴的動物,而研...

伊波拉為什麼橫掃非洲?
環境與保育|
Jul. 05 2014

伊波拉為什麼橫掃非洲?

反應速度遲緩,病毒擴散至都會區,再加上民間迷信,使得病毒的擴散一發不可收拾。 今年3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衛生人員在幾內亞的柯那克里教導民眾如何預防被伊波拉病毒感染。PHOTOGRAPH BY YOUSSOUF BAH, ASSOCIATED PRESS 撰文:Dick Thompson 編譯:胡宗香 史上最嚴重的伊波拉疫情持續延燒。來自11個西非國家的衛生官員以及國際組織在迦納的阿克拉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緊急會議,商討如何因應這場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要阻止3月爆發的這場疫情擴散,必須採取「激烈手段」。迄今,幾內亞、獅子山及賴比瑞亞已有確認感染病例...

全球瘋世足
環境與保育|
Jul. 03 2014

全球瘋世足

編譯:向淑容 第一屆世界杯足球賽於1930年在烏拉圭舉辦,當時有四個隊伍參賽,比賽場地則是一座尚未完工的運動場。84年後的今天,有32個國家在12個新建或重建的場地競逐金杯,世足賽的熱潮也蔓延到了全球各個角落。 PHOTOGRAPH BY UESLEI MARCELINO, REUTERS 貧民區的小球迷 2014年6月17日,兩個巴西小男孩在巴西利亞市郊的瓦爾讓收看巴西與墨西哥代表隊的比賽。五度在世界杯奪冠的巴西隊目前世界排名第三。   PHOTOGRAPH BY MOHAMED ALHWAITY, REUTERS 市集圍觀 2014年6月1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的...

拍到稀有的亞馬遜叢林犬
環境與保育|
Jul. 02 2014

拍到稀有的亞馬遜叢林犬

在一個亞馬遜雨林最難以捉摸的棲地上,相機陷阱幸運捕捉到了這隻小耳犬的影像。   這種叢林犬科動物的體型和狐狸差不多,但愈來愈少見。事實上,你若到亞馬遜一遊,看到美洲豹的機會要比看到野生小耳犬(short-eared dog,學名Atelocynus microtis)高出很多。 「牠們很稀有,也很難見到,」獸醫暨生態學家芮娜塔.雷特.彼特曼( Renata Leite Pitman)表示,她是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也是國家地理學會的補助受獎人。她研究這種只生活在亞馬遜盆地的小耳犬已有14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裡,她僅抓到五隻小耳...

非洲溼地的迷人野生風情
環境與保育|
Jul. 01 2014

非洲溼地的迷人野生風情

撰文:Jennifer S. Holland 編譯:向淑容 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遼闊草原 位於波札那的奧卡凡哥三角洲上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第1000處世界遺產。這個得來不易的地位將能為它提供特別保護,免於遭到人為開發。 奧卡凡哥三角洲是一片面積7770平方公里的草原,當地的水富含養分,為數千種動植物提供了水道、潟湖及島嶼等庇護所。棲居在這個區域的動物包括地球上最大的大象族群。 在做了一些初步的觀光基礎設施擴大工程後,奧卡凡哥三角洲的新身分將會使得開發完全停止。 &n...

冷暖之間
科學與新知|
Jun. 30 2014

冷暖之間

撰文:Eve Conant 有一首歌叫做「妳那好冷的小手」,這歌名說得可能還有幾分真實。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女性的核心體溫可以比男性高出攝氏0.2度,她們雙手的溫度卻比男性低了攝氏1.55度;女性雙手的溫度平均為攝氏30.67度,男性則是攝氏32.22度。 男性與女性手部溫度的差異,透過熱能照片顯露無遺。 溫度下降時,末稍血管是人體最先收縮的血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佛列德瑞克.韋格利說,學界對這類寒冷反應在性別間的差異還沒有全面了解,但荷爾蒙濃度及肌肉質量可能扮演了一定角色。女性罹患雷諾氏症的機率最多也可比男性高出五倍;一旦患病,低溫甚或情緒壓力都可能造成血管暫...

AUG. 2025

為動物緝凶

鑑識科學如何打擊野生動物犯罪

為動物緝凶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