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衛星

共 6 筆相關資料

比衛星影像更棒的視野
科學與新知|
Feb. 01 2018

比衛星影像更棒的視野

衛星影像讓我們能俯瞰地球,但是還有一種更靠近地球的科技,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細節。 「空載雷射測距技術」又稱為「光達」,運作原理是從飛機、直升機或無人機發送雷射脈衝,然後這項裝置會接收到下方地面的資訊。 以往光達的最佳解析度大約是每平方公尺50點。然而,紐約大學有一組研究人員將解析度調高到每平方公尺335點,讓從上方俯瞰的影像─特別是在都市地區─能夠呈現前所未見的細節,就連裂縫、路緣和建築物的立面都清晰可見。 Lidar 〈比衛星影像更棒的視野〉 來自太空或微縮模型的傳統影像有什麼不好呢?光達不只是產生影像,還能以高解析度的幾何表示法呈現城市的動態情形。路面的緩坡能...

科學家找到造成土衛二發出噴泉的原因
科學與新知|
Mar. 28 2022

科學家找到造成土衛二發出噴泉的原因

土衛二(Enceladus)是直徑僅504公里的小衛星,上面覆蓋20-30公里厚的冰,表面溫度為攝氏零下201度。在卡西尼任務中最大的驚喜之一,是2005年底看到土衛二南極附近的「虎紋裂縫」噴出水,估計有時水量可高達每秒200公斤。由於卡西尼觀測噴泉為鹽水,甚至有含碳分子如甲烷、丙烷、乙炔和甲醛等跡象,表明內部漆黑的海中或許含有生命!只是這顆小而寒冷的星球如何能夠維持地質活動,一直是個科學難題。最近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認為長達億年的冷卻週期中,不斷膨脹的冰造成壓力,不僅會破壞衛星冰殼而且讓其內部的海洋噴出,造成了間歇泉。...

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
科學與新知|
Nov. 16 2021

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

曾繁安|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戰場上,分秒之差就能是決定勝敗生死的關鍵。因此如何更迅速捕捉敵軍的動向蹤跡,便成為國防軍備的一大研發重點。多頻譜影像技術能確切捕捉到物體反射的光譜資訊,並已在衛星、醫學、動植物辨識領域取得可行的成果。來自中正大學的研究團隊,便致力於建立多頻譜影響處理演算法的資料庫,期望能應用在軍事目標物的偵測追蹤上,為前線戰士助一臂之力! 掌握物體的「本色」:多頻譜影像技術 色差,是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困擾:不管是印刷品的呈色與預想不符,或是網購的衣服顔色與想象中有所落差。這與傳統的色彩影像量測技術,如電腦電視使用的 RGB 三原色光模式及彩色印刷的 CMYK 四分...

研究首證實 碳排使平流層變薄 可能影響衛星和GPS運作
環境與保育|
May. 27 2021

研究首證實 碳排使平流層變薄 可能影響衛星和GPS運作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份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發現,人類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正在使地球平流層變薄。自1980年代以來,大氣層的厚度已經減少了400公尺,如果碳排沒有顯著減少,到2080年,可能將再減少約1公里。大氣層變薄可能影響衛星、GPS導航系統和無線電通訊的運作。

101科學教室:月球
科學與新知|
Apr. 25 2019

101科學教室:月球

有超過150顆衛星繞著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運行,其中一顆衛星稱地球為「家」。根據一個理論,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曾猛烈撞上另一顆早期行星;碰撞後產生的碎片開始圍繞地球運行並累積,最後形成今天的月球……

MAR. 2023

失落文物爭奪戰

在昔日殖民地要求歸還文物的聲浪下,19世紀興起的大型博物館面臨新的挑戰。

失落文物爭奪戰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