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5 筆相關資料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臺美研究團隊今年8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指出奈米級塑膠微粒,除了降低海洋浮游植物的存活率,也會刺激海洋浮游植物產生高蛋白且具黏性的分泌物,加速塑膠微粒聚合,學者為這些聚合體,提出一個新名詞:「海洋塑膠雪花」(Marine plastic snow)。 研究認為,這些與周圍的海洋有機物、塑膠微粒所形成的較大聚合體,恐會增加塑膠微粒沉降海洋的速度與深度,影響表層及深層海洋生態系統;並推論塑膠微粒會更容易沾黏至胞外聚合物,被魚蝦等攝食者攝取,最終可能進入人...
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塑膠微粒在巨海扇蛤體內會快速移動,讓科學家驚訝不已。 巨海扇蛤(Pecten maximus)是具有高經濟價值的軟體動物,如今科學家發現牠們可以吸收數十億的塑膠微粒。PHOTOGRAPH BY AGE FOTOSTOCK/ALAMY STOCK PHOTO 在英格蘭沿岸捕獲的巨海扇蛤(Pecten maximus)可以攝入數十億個塑膠微粒,這些粒子會散布到牠們的全身,包括腎臟、鰓、肌肉以及其他器官。整個過程只需要六個小時。 這項發現是最新研究結果,還有許多類似研究在持續增加中,證實更多野生動物會吃進微塑膠,以及更微小的奈米塑膠微粒。研究結果...
海洋清理基金會設計的浮管欄柵長600公尺,在未來一年裡將從巨大的環流垃圾帶中,把海裡的塑膠垃圾收集起來。 像這種塑膠瓶之類的塑膠垃圾,是海洋清理基金會的垃圾收集機首要清除的目標。該機器在2018年9月8日星期六下水出海。 PHOTOGRAPH BY RANDY OLSON,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今年9月8日,全球海洋塑膠垃圾清除運動出現了轉機:一台超巨大的漂浮型垃圾收集器從舊金山出海,這台機器正是為清除廣大的太平洋垃圾帶所設計的。 這個裝置明年一整年會進行最後的測試,以及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科技真能戰勝大自然嗎?荷蘭海洋清理基金會(Th...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