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Oct. 14 2019

聞所未聞!豬竟然也會使用工具!

  •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豬向來以聰明聞名,但這項觀察可能代表豬界過去未曾出現過的認知新技巧。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目前養在圈養環境中的捲毛野豬(Sus cebifrons, 圖為明尼蘇達動物園的捲毛野豬)大約只有300頭。牠們在野外的族群狀況不明。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2015年10月的某一天,生態學家梅瑞迪斯.魯特-伯恩斯坦(Meredith Root-Bernstein)在巴黎一間動物園觀察一群稀有的豬,有件事情引起了她的注意。

其中一隻捲毛野豬(Visayan warty pig)──這是一種原生在菲律賓、極度瀕危的動物──用嘴巴咬起一片樹皮,開始用樹皮挖土,把泥土弄到旁邊。「我說,哇,這好酷喔!」當時在巴黎人類學博物館(Musée de l’Homme)當訪問學者的魯特-伯恩斯坦說,她同時也是國家地理探險家。「後來我去搜尋豬使用工具的紀錄,結果什麼都找不到。」

AD

ads-parallax

這位好奇心大增的科學家在接下來數個月裡常常跑回巴黎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觀察這一小群豬,希望再看到這種行為,但一無所獲。她假設自己看到的情況跟築巢有關,而通常捲毛野豬每六個月就要準備迎接小豬,到時候就會築巢。果不其然,第二年春天,一位同事回去觀察這處野豬豬圈,結果記錄到三、四隻野豬用工具築好了巢,也就是裡面堆了樹葉的地洞。

 

雖然有許多野生動物會使用工具,從猩猩到烏鴉到海豚都有,但沒有人報告過看到豬使用工具,而全世界共有17種野豬和家豬。這點讓魯特-伯恩斯坦大感驚訝,尤其考量到豬科動物是出了名的聰明。

但因為研究野豬的人很少,且多數種類不是瀕危就是極度瀕危,所以人類沒發現野豬有這樣的創新行為,也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事情,魯特-伯恩斯坦說。她的研究刊登在9月份的《哺乳類生物學》(Mammalian Biology)期刊上。

她說研究工具運用特別引人入勝,因為這是人類也有的特徵,或許也是能凸顯相同演化史的一種特徵。「這讓我們和動物更像了,」她說,「也有助於我們理解,一切都是連結在一起的。」

事情的順序

為了這項研究,魯特-伯恩斯坦和同事錄下了豬爸爸、豬媽媽和兩隻豬小孩在2016年四度運用工具的影像,2017年也錄到七次。團隊認為牠們應該會比較喜歡好用的工具,所以又放了四把鍋鏟到豬圈裡,不過結果只有一把鍋鏟被用了兩次。

團隊注意到,這些豬──尤其是豬媽媽普莉希拉(Priscilla)──在築巢過程中一定會使用工具。根據魯特-伯恩斯坦的看法,這種順序上的一致性、再加上豬使用的工具確實可以挖土,的確符合工具使用的科學定義:「抱持(1)改變另一物體、物質、表面或媒介之物理特質的目的……藉由一種動力機制互動、或是(2)為了調節資訊流,對可自由操作的外部物體(工具)的掌控。」

這幾位科學家懷疑,普莉希拉可能是自己學會使用工具、再教會她的配偶和後代。

但魯特-伯恩斯坦明確指出自己的數據集很小,而且這種行為是發生在圈養環境中,畢竟圈養環境可能導致動物出現在野外時不會發生的行為。不過她也指出,圈養環境最常造成的是經常性的重複行為,如踱步之類;而這種使用工具的行為很少見,也只有在築巢的特定情況下才會發生。

「應該做的事」

她補充說,野外的捲毛野豬可能也會使用工具。菲律賓非營利保育機構塔拉克基金會(Talarak Foundation, Inc)致力於保護這個物種,該基金會的主席費爾南多.「迪諾」‧古鐵雷斯(Fernando “Dino” Gutierrez)也同意這一點。

幾年前,古鐵雷斯就看過一群野豬把石頭推去撞通電圍籬,用來測試圍籬。「牠們把石頭推去碰圍籬,然後等著聽有沒有喀喀聲,」他在一封電郵中說。「有喀喀聲就代表圍籬有通電,牠們會後退、不穿過圍籬;若是沒有聲音,就表示可以安全探索圍籬後面的東西。」

牠們是「聰明的小傢伙。」他說。

↑↑↑↑↑現實世界的乙事主:非洲森林中罕見的大林豬

 

拉斐爾.雷納-赫爾達多(Rafael Reyna-Hurtado)是國家地理探險家,也是研究非洲大林豬(giant forest hog)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他指出,這項研究的樣本數很小,又是在圈養環境中,但他也說,這項研究結果應該可以啟發研究野豬的科學家──包括他自己在內──開始注意是否有使用工具的情況。

像雷納就曾觀察到烏干達的大林豬──全世界最大的豬──在睡覺或休息之前會用口吻部把地上的小石頭都清理乾淨,不過他沒看過牠們使用工具。

對魯特-伯恩斯坦而言,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也就是說,如果豬鼻子已經這麼好用了,幹嘛還要用工具?最可能的答案,就是這其實沒有明確的功能性解釋,就像是黑猩猩彼此理毛的時候會牽手,讓理毛的黑猩猩只有一隻手有空。

「學來的事情和文化性的事情就是這樣運作的,」魯特-伯恩斯坦說。「可能,」她又說,「就只是覺得好像應該這樣做。」

 

延伸閱讀:快來看看這種有龐克頭的極危「搖滾豬」 / 這座無人島是「豬豬」的天堂!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