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Apr. 19 2021

你知道嗎?人類的尖叫至少能傳達六種情緒!

  • 人類會因為各式各樣的情緒而尖叫,從極端痛苦到非常開心都有。研究這種人類的非口語發聲的多樣性,有助於了解語言的起源。PHOTOGRAPH BY GLASSHOUSE IMAGES, ALAMY STOCK PHOTO

    人類會因為各式各樣的情緒而尖叫,從極端痛苦到非常開心都有。研究這種人類的非口語發聲的多樣性,有助於了解語言的起源。PHOTOGRAPH BY GLASSHOUSE IMAGES, ALAMY STOCK PHOTO

1

有一項新研究描繪出了人類尖叫和嘶吼的多樣性,也掀起了這種原始發聲在演化方面的疑問。

薩沙.弗洛霍茲(Sascha Frühholz)獨自在一間鋪著襯墊的小房間裡。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發出震耳欲聾的尖叫聲。他會在那裡,有一部份,是因為披頭四(The Beatles)。

弗洛霍茲是挪威奧斯陸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1960年代披頭四演唱會的錄影畫面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當音樂開始加快時,聽眾也發自內心地開心應和、尖叫嘶吼。這種行為甚至還有個名字呢:「披頭四狂熱」。「他們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表達這種滿溢的開心。」他說。

AD

ads-parallax

這個觀察看似簡單直白,但過去對人類尖叫的科學研究,幾乎都只針對痛苦的發聲——這樣的疏忽糾纏著弗洛霍茲。他和同事開始去分析描繪人類因各種正向或負面情緒所發出的尖叫的特色。他們在鋪著襯墊的小房間內錄下尖叫聲,藉著研究這些尖叫,他的團隊辨識出六大類在聽覺上有差異的尖叫種類:痛苦、憤怒、恐懼、喜悅、熱情和悲傷。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期刊上。

研究團隊也意外發現志願者能更快辨識出來──他們的大腦處理起來也更有效率──的是那些被認為沒有警示功能的尖叫聲,包括開心、熱情和悲傷,相對的則是痛苦、憤怒和恐懼的尖叫聲。對所有動物物種來說,尖叫都被認為是一種能將危機迅速傳達給附近其他生物的重要方式;為什麼最近這項研究發現的是開心的尖叫聲似乎能引發最強烈的反應,原因還不清楚。

針對人類非口語發聲的研究,相對來說還很新,並非團隊成員的里昂大學音聲研究人員卡塔珊娜.畢山斯基(Katarzyna Pisanski)說。早期對人類的研究,多半著重在口語與語言,因為這是動物界所獨有的現象。「就是這個讓人之所以為人。」她說。

不過也有愈來愈多研究探索諸如尖叫與笑聲等非口語發聲(類似動物發出的聲音)。人類會用非常多種方式來表達這些聲音,而不同聲音形式的功能,可能就掌握著協助了解人類溝通方式如何演化的關鍵。

「我們需要研究是什麼讓我們相同,才能了解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畢山斯基說。

創造尖叫聲

弗洛霍茲和同事一開始是錄下自己的尖叫聲,嘗試辨識出是哪些典型情緒激發出這些強烈的發聲。他們想出各式各樣的場景,像是想像你最喜歡的足球隊得了冠軍時你會怎麼尖叫,然後嘗試重現那樣的尖叫聲。

他們最後選定了六種想要評估的尖叫:痛苦、憤怒、恐懼、喜悅、熱情和悲傷。他們招募了12位志願者帶著每一種情緒尖叫。他們幫每位志願者提供了可以觸發各種尖叫的情境描述,像是在暗巷裡遭到陌生人攻擊之類的。同時每個人也要錄下「中性」的尖叫聲以便對照,那個就只是很大聲的「啊」而已。然後他們就指示參與者在那間隔音室中盡情展現。

「其實沒什麼難,」弗洛霍茲講起為各種不同情緒重現尖叫時這麼說。但尖叫太多也是很累的。「這是人類所能發出的最強烈的聲音了。」他說。

這些研究的挑戰之一,就是他們必須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造成研究對象的痛苦或恐懼是不道德的,畢山斯基指出。所以研究尖叫時能選擇的就很有限了:他們要不是得用演的,就是只能從以前的錄音中去找,就像在YouTube上能找到的那些。

演出來的尖叫通常會比自然的尖叫聲更單調一點,但過去的研究顯示這些尖叫還算是蠻準確的,畢山斯基說。「一般來說,考量到找到真實發聲的種種限制,這樣已經算很好了,」她說:「而且大家都蠻厲害的。」

研究團隊檢視88種聲學特徵,像是具有音高與強度特性的讀數,藉此分析每種尖叫的錄音。他們訓練了一個電腦演算法,去看每種尖叫的不同特徵,結果發現電腦在80%的狀況下可以將尖叫正確分類。最正確的分類是喜悅,正確性高達89.7%。

接下來,團隊研究的是當參加者在聆聽尖叫錄音時,能多快判別出觸發尖叫的情緒,方式是讓他們勾選電腦螢幕上的選項。他們也在一套測驗中,測試了大眾從這六種情緒或中性情緒中辨識尖叫類型的能力;而在另一套測驗中,聆聽者只能從兩種尖叫類型中選擇。這個團隊同時還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繪製出聆聽者在聆聽尖叫錄音時的腦部活動影像。

弗洛霍茲解釋說,他們對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影像上的三個特定腦部系統有興趣。第一種是聽覺系統,跟分析、分類每種聲響有關。第二個是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牽涉到的是情緒反應、尤其是在關乎生存的時候。最後一種是前額葉皮質(frontal cortex),這個系統跟做決策有關,也有助於把某種情境下所發出的聲音放在更大的脈絡下檢視。

響亮的發現

研究團隊意外發現聆聽者最快辨識出來的是非警戒性的尖叫,特別是喜悅。最慢辨識出來的是負面情緒的尖叫,包括痛苦、恐懼和憤怒。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分析也發現了類似模式,磁振造影顯示,與警戒性尖叫相比,非警戒性的尖叫聲會觸發聆聽者腦部更激烈的活動。不過,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還不清楚。

這項發現,剛好和原本認為尖叫的演化功能是為了要將危機迅速傳遞給聽覺範圍內所有生物的這種觀點背道而馳。「這真是令人意外。」畢山斯基說,並補充,她也不確定是什麼造成這種結果。

弗洛霍茲說,過去20年來,認為大腦是「威脅偵測器」的看法在科學家之間已經愈來愈普及,但這項新研究則暗示,在尖叫方面可能不是這樣。

「這會讓我們更細緻地去思考尖叫這回事。」紐約大學的神經學助理教授、並未參加這項研究的艾丁.佛林克(Adeen Flinker)說。他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和同事辨識出一種粗糙、高音的聲響變異,名為粗糙度(roughness),這是增強聆聽者迅速辨識出警告目的聲響的關鍵,這類警告聲響不是只有尖叫、同時還包括了諸如警鈴之類的人工警示聲音。

這項新研究同時也辨識出了負面與正向尖叫中的特徵,不過正向尖叫聲的粗糙度比較弱,佛林克指出。但即使有這種粗糙度,參與者在辨識並處理負面的尖叫聲時,也還是沒有像處理正向的尖叫那麼快。雖說這項新發現未必能排除掉粗糙度在警戒聲所激起的反應方面的重要性,但「這讓事情更複雜了。」他說。

也有可能,聆聽者所處的環境會影響他們對聽到的尖叫聲的理解,佛林克指出。如果聆聽者在聽到尖叫聲之前想像自己站在暗巷裡,無論尖叫者的情緒為何,這都可能會影響他們對這聲尖叫的詮釋。

另外一項可能沒那麼令人意外的結果,則是這項新研究發現正向尖叫聲同時也是最常被誤認為警戒尖叫聲的。看來,這種對於尖叫背後情緒的誤判,長時間看來對人類可能是有好處的。一如畢山斯基所說,「寧可未雨綢繆,不要事後後悔。」

更多研究能協助科學家更進一步細分人類對不同類型尖叫的反應。雖說尖叫可能和日常詞彙非常不一樣,但研究如此細微的發聲差異,以及這些非口語聲音傳達了些什麼給其他人,對追溯語言的根源來說非常重要,畢山斯基說。

「為了瞭解人類聲音溝通的演化,最終了解人類如何開始說話,」她說:「我們真的需要了解所有的差異。」

 

延伸閱讀:聽!地球上嗓門最大的鳥 / 石器時代「口香糖」上的DNA,訴說著奇妙故事

MAR. 2024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光達偵測發現了,6000多座遺址,揭開馬雅古文明數百萬人的生活全貌。

揭開神祕的馬雅城邦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