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Jun. 22 2018

「要塑膠還是要地球?」這些社區將廢棄漁網變成地毯

  • 「要塑膠還是要地球?」這些社區將廢棄漁網變成地毯

    「要塑膠還是要地球?」這些社區將廢棄漁網變成地毯

1

探險家海瑟.寇德威正在協助菲律賓人民清除海洋中的塑膠,頭號目標就是幽靈漁網。

孩童在菲律賓保和島的一個垃圾堆旁邊玩耍。在大潮或下雨的時候,這裡的垃圾會溢流到海裡。菲律賓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中心,但在汙染海洋方面,也僅次於中國與印尼,全球排名第三。PHOTOGRAPH BY HANNAH REYES MORALES, NATIONAL GEOGRAPHIC

位於菲律賓中部的達納宏淺灘(Danajon Bank)曾經是擁有豐富海洋生物的地質寶地。它是菲律賓唯一的一個雙層堡礁,也是世上僅有的六個雙層堡礁之一。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自1960年以來的過度捕漁造成魚類資源減少了240%,迫使漁夫使用越來越極端的方法來捕捉數量逐漸減少的魚。

因應魚類數量的減少,放到水中捕捉牠們的網子數量就增加,很快地海灘和紅樹林繁盛多節瘤的樹根處就堆起成噸的廢棄漁網。離岸的近海上,這些所謂的幽靈漁網無拘無束地漂流數年,糾纏遇到的魚類、海綿、螃蟹與海參,它們也可能停留在脆弱的礁石上,悶死底下的珊瑚。

AD

ads-parallax

今天,曾經拖網捕捉臭肚魚和藍蟹的漁人改成收獲漁網。他們為方興未艾的漁網收回計畫工作,計畫的雙重目標是在付出生活費的同時能幫助復原慘遭蹂躪的生態系統。NetWorks是一個由倫敦動物協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進行部份營運的計畫,在濱海國家這類計畫的數量逐漸成長,以因應越來越多漁網棄置或遺失所造成問題和傷害。

回收漁具的產業相對而言還很年輕,而且直到近幾年,它還落後於投入阻止塑膠進入海洋的各種努力,雖然早在1970年代後期,尼龍漁網的問世就使得漁業因捕漁範圍和效率提升而增加了全球漁獲量。


↑↑↑↑↑這個菲律賓的社區將塑膠漁網變成地毯。

「我認為漁網被排除是因為對一般大眾來講它們是捕漁業的責任,所以不像瓶子、吸管和袋子那麼容易處理。」主持倫敦動物協會全球計畫的海洋科學家海瑟.寇德威(Heather Koldewey)說。「這是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它和處理陸地廢棄物以減少塑膠流入海洋不一樣。」寇德威說,她同時也是國家地理的會員。

不過問題確實存在。根據聯合國2009年公布的最新全球統計,每年有超過70萬5000噸的漁網遺失。根據海洋清理基金會(Ocean Cleanup Foundation)的海洋學家羅蘭.勒布頓(Laurent Lebreton)2017年的研究,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的表面垃圾裡,幾乎有一半的重量來自漁具。

巨大衝擊

漁具總計佔了海洋塑膠垃圾的10%,但是它所造成的海洋野生生物的死亡遠超過這個比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表示,它每年害死超過10萬隻大型鯨魚、海獅和海豹,以及不可計數的海鳥、海龜和魚類。

海瑟.寇德威是國家地理的會員兼探險家,她與倫敦動物協會合作協助各社區收集海洋塑膠。PHOTOGRAPH BY HANNAH REYES MORALES, NATIONAL GEOGRAPHIC

海龜似乎特別容易因纏到漁網而受害。根據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CSIRO)的助理研究員丹尼斯.哈德斯提(Denise Hardesty)和克里斯.威爾寇斯(Chris Wilcox)的研究,在澳洲這個六種受威脅海龜的家園所在,海龜最可能的死法就是被棄置漁網纏住。

在澳洲橫亙昆士蘭(Queensland)和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之間的卡本塔利亞灣(Gulf of Carpentaria),被沖上岸的棄置或遺失漁網密度高居全球之冠,每年高達每公里3噸。哈德斯提稱這些漁網為「漂浮的死亡陷阱」,她還引述世界各地發生的案例。例如在華盛頓州曾經收回870張幽靈漁網,裡面還夾帶著3萬2千隻海洋生物,包括500隻鳥和哺乳動物。

↑↑↑↑↑救出被棄置的幽靈漁網圈住的海龜。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估計每張網可能纏住30到40隻海洋動物。在同一區域漁網遺失的過程差異頗大,取決於天氣、海象、遭到破壞或偷竊、或是捕魚行為合法與否。例如在西班牙北部,某一刺網漁業者估計每年損失2000張網,而同一區域的另一業者每年只損失100張網。

漁網收回計畫正在全球各海岸地區展開,從希臘到北海,再到紐西蘭。

人也需要幫

菲律賓婦女正在清潔要賣到國外再造的廢棄漁網。PHOTOGRAPH BY HANNAH REYES MORALES, NATIONAL GEOGRAPHIC

位在菲律賓中部的保和島(Bohol)、雷伊泰島(Leyte)和宿霧島(Cebu)之間的達納宏淺灘長達156公里,是全太平洋海洋生命的搖籃。就在島嶼村落當地的漁人因漁場衰退而不得不放棄捕魚時,NetWorks在2012年到來設立了一個首創的漁網收回計畫。不過在貧窮地區為了拯救受到威脅的海洋生物,科學家往往必須先則拯救世代生活在海邊的人們,而當地生活水準低於美國貧窮線的漁家超過60%。

這個漁網收復計畫不只能清潔海水,還能創造新工作。從前的漁夫如今潛水把網具拉回岸上,再轉移到保和島的綑包工作站,緊密壓縮成立方塊後,船運到位於斯洛維尼亞的網具回收公司Aquafil,這個公司從世界各地收購漁網轉製成尼龍紗線,接著再送去給美國的地毯製造商。

社區居民與國家地理探險家海瑟.寇德威(右)見面討論如何由垃圾中獲利。PHOTOGRAPH BY HANNAH REYES MORALES, NATIONAL GEOGRAPHIC

「我們連結了海洋保育和商業模式,讓開發中世界的邊緣社區加到主流的全球供應鏈裡。」寇德威說。

計畫的目標始終是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事業。到目前為止,這個計畫展現出足夠的前景,NetWorks不但在菲律賓成立了第二個中心,也擴展到中非的喀麥隆與印尼。

「這份工作是一個為改變世人對塑膠的觀點的大策略的一部分。塑膠不用丟,因為能從中取得經濟利益。」阿馬杜.布蘭可(Amado Blanco)說這話時,他進在進行四小時的小艇航程,從宿霧出發到的桂達希潘(Guidacpan)島。那座島上的第三代漁夫已成為全球企業家網路一份子。

布蘭可擔任這個計畫在菲律賓的專案經理的時間已久到足以看到人們態度的轉變。

寇德威認識了保和島上的居民。PHOTOGRAPH BY HANNAH REYES MORALES, NATIONAL GEOGRAPHIC

「人們不會再燒掉他們的漁網,」他說:「也不再將網子丟在岸邊,或是埋到地底。他們會把網子裝在袋子裡,然後賣掉。」

本文是「要塑膠還是要地球」專題的一部分,這是《國家地理》雜誌為了提升全球對塑膠廢棄物的危機意識努力數年的心血。從這裡可以了解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現在就下定決心身體力行。

撰文: Laura Parker

編譯:蔡雅鈴

延伸閱讀:這七件關於塑膠的事,你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微塑膠?海洋垃圾帶?你不能不懂的塑膠汙染知識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