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11 筆相關資料
不睡覺的植物 「快速繁殖」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結實 如果太陽在夜裡不下山,小麥和大麥田就能長得更快。因此,一組跨國科學家團隊讓植物「快速繁殖」的其中一種手法,基本上就是讓陽光繼續照射。溫室中的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最適顏色波長的LED 燈下。這樣的結果造就了高產量的作物。與每年僅結實一次的田間小麥相比,接受22小時光照的植物一年可繁衍多達六代,而且能源耗費比傳統加熱燈少了很多。 哺乳動物若不睡覺可能會生病或更糟,而雖然植物也有生長需求,「但它們都健康且多產。」澳洲昆士蘭農業與食品創新聯盟的種子生物學家李.希奇說。都市化耕種和作物效率的趨勢,可能會將這種方式開放給其他可...
文:江俊緯(政治大學新聞系學生) 空氣中不時傳來陣陣溼潤的泥土味與青草味,放眼望去,兩旁都是淺山丘陵,丘陵上為自然生長的常綠植物,偶爾看見幾株果樹與檳榔雜植其中,沿著小溪的右岸向源頭走,只看見幾戶住宅,宅前種植水稻、火龍果、文旦、香蕉等經濟作物,每種作物的種植面積都不大,時值國曆1月,二期水稻已收割完畢,原先的水稻田已長滿油菜花,待翻土後成為下一期稻作的肥料。 這裡是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楓樹窩,以前此地長滿楓樹,現在則以有機米聞名。窩,是客家聚落常用的地名,形容三面地勢高、一面地勢低類似畚箕的地形,此種淺山丘陵正符合石虎生長。
冬天是吃火鍋的季節,而金針菇等各式各樣的菇類更是不可少的火鍋配料,菇類品項眾多、料理簡易,低脂又富含膳食纖維,成為許多人喜愛的食材之一。根據統計,全台菇類年產超過150萬噸,產值高達130億,且持續成長,可以說是「小菌立大功」。 不過,多數的菇類都以太空包的方式種植,臺灣光是種植香菇每年就要用掉超過2億個太空包,若加上杏鮑菇、木耳等其他菇包用量上看5億個,這些太空包多數無法重複使用,過去都以堆肥處理。為了提高用過菇包的再利用價值,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結合循環經濟的精神,開發菇類剩餘資材的三度再利用技術,除了替菇農增加轉廢為材的效益,也可減少每年太空包的新刨木屑使用量。 俗話說的好,沒吃...
林下生機 ▼阿禮部落海拔1200公尺,是西魯凱族最古老、最高也最遠的部落,也是八八風災之後屏東縣霧臺鄉唯一沒有被放棄的百年老部落。這處祕境遠眺海拔2424公尺的大母母山與2287公尺的麻留賀山,空氣純淨,視野遼闊,不時可見大冠鷲盤旋,近期還有人看見熊鷹抓著山羌飛過。放置在這裡的蜂箱(左下),擁有的就算不是全臺第一、應該也是全屏東第一的純淨環境了吧。 ▼放置在林試所蓮華池分所這片印度栲試驗林下方的蜂箱,按照蜜蜂的生命週期,每一個星期都需要檢視照顧。王智聰說,林下養蜂在碰到森林中開花的植物較少的季節時,若不餵食,蜂群就會劣化,蜜蜂數量減少,這是他對照實驗後的結果,證實了林下養蜂...
根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在今年6月份的全球氣候報告(Global Climate Report - June 2019)中指出,今年6月陸地與海洋的溫度,比起20世紀的平均要再高於0.95°C,也是自1880年以來的最高值。 「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已是世界農糧組織(FAO)等跨國機構這幾年積極納入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程。有關影響的討論是「雙向」的,除了有研究者檢討慣習農業大幅運用地力的生產方式,可能會加速暖化與氣候變遷之外,最受到關切的,莫過於氣候變遷對於農業生產力所帶來的直接、間接影響,包括強降雨、乾旱、病蟲害,甚至是海水的酸化。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