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7 筆相關資料
動物都在說些什麼?研究者終於開始打造幫助我們理解的工具了。 撰文:安娜.皮爾 ANNA PEELE 那是2020年5月的某一天,普拉尤莎.夏瑪正大費周章地分析資料,希望從中找出模式,為她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會議做準備,而這也不是普通的資料集――這個資料集始終無法解讀,裡頭包含十年來所收集、抹香鯨用於溝通的喀答聲,足有數千小時之久。 夏瑪是鯨豚翻譯計畫(CETI)的一員。用研究團隊的話來說,這項計畫希望理解「鯨魚在說什麼」。目標單純明確,但困難度超乎想像:CETI要翻譯的是非人類的溝通內容。因此夏瑪與團隊伙伴也招募了非人類的盟友:一個基礎AI程式,協助他...
鯨魚每天排出超過946公升的尿液,對維持海洋生態很有幫助。 在蔚藍的大海中,一頭剛滿月的座頭鯨正依偎在母親身旁。轉眼間,一團深黃色的尿液噴湧而出,宛如金色煙霧彈般在海中散開,讓整片水域都泛起了一抹綠意。 此情此景透漏出一個維繫海洋健康的重要線索──鯨魚尿液。 長期以來,科學家關注鯨魚糞便(又稱「鯨泵」)中的營養成分,是如何隨著鯨魚在深海覓食後,一路游抵海面排出,進而滋養淺海生物。 然而,科學家始終忽視了另一項關鍵的營養來源──尿液。 如今,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補上了這一塊知識缺口──指出鯨魚尿液是海洋生態維持...
死後被沖上海岸的深潛型齒鯨,胃裡塞滿了塑膠袋和獵物。牠們內建的聲納似乎無法分辨兩者的差異。 為了在黑暗中尋找食物,深潛型的鯨魚會仰賴牠們天生的聲納系統,當聲音碰到可能的獵物時就會反彈、揭露所在位置。但對這些鯨魚來說,漂浮在海裡的塑膠垃圾「聽起來」可能就像美味的烏賊。 有一項新研究顯示,像購物袋之類的塑膠碎片,反彈出去的回聲和烏賊的非常像──可能是因為形狀、大小、風化的程度和化學成分等因素的綜合結果,作者寫道。 雖然估計數據不一,但每年很可能都有數百萬公噸塑膠進入全球海洋,累積了高達數十兆的塑膠碎片。 隨著塑膠入侵海洋環境,塑膠也在數以百計的報告案例中出現在海洋哺乳動物的...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 2022年9月,美國水族館的科學家發現北大西洋露脊鯨(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s)「雪錐」(Snow Cone)第五次被漁具纏繞,實際次數可能更多。她拖著重重的漁具,狀態極差,「游動的速度很慢,無法潛水,她正在承受痛苦,存活的可能性極低。」 美國東北與加拿大東岸一代是著名的龍蝦盛產地,也是極度瀕危、僅剩不到340隻北大西洋露脊鯨的遷徙路徑。像雪錐這樣被漁具繩子纏繞的事情不是個案。據估計,86%的露脊鯨曾被纏繞,已經成了第二大死因。政府跟民間祭出的手段都無法有效降低死亡。現在有公司積極研發無繩漁具,但龍蝦業者擔心影響收入...
海洋中只剩不到 400 頭北大西洋露脊鯨;能拍攝到這種少見的行為令人欣喜。 兩頭雄性北大西洋露脊鯨(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並排巡游,將各自的一隻鰭搭在身旁的夥伴身上。 牠們看起來就像在擁抱。 「牠們是在展現親密?還是在展現愛意?」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發想著可能性。摩爾是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一名露脊鯨專家。那時,他正與同事艾美.諾頓(Amy Knowlton)和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Brian Skerry)及攝影助理在鱈角灣(Cape C...
科學家如今有了難得的機會,能研究一個少了許多人為噪音的海洋環境。 這波疫情讓蒙特里灣(Monterey Bay)變安靜了。快艇、遊艇和賞鯨之旅都沒了,關閉的餐廳和碼頭阻絕了商業漁船,連遊輪旅遊也中斷了。 今年稍早隨著COVID-19導致的第一波封鎖達到最高峰,鯨魚科學家亦國家地理探險家阿里.弗里德倫德爾(Ari Friedlaender)看到了一個契機。他從南極研究鯨魚回來後發現,道路上的車輛變少了,水上更幾乎沒有任何船隻,此時座頭鯨也正從墨西哥的冬季育幼場陸續返回加州中部。在這個加州最受歡迎的海岸休憩景點之一,對海洋生物有害的人為噪音突然消失了。 於是弗里德倫德爾取得了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