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9 筆相關資料
魯肉飯、茶葉蛋、再來杯珍奶!臺灣常見的豬肉、雞蛋、牛奶等食材,大都來自養殖的動物,源源不絕滿足人類的需求。當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時,動物福祉卻時常被大家忽略。像是炎熱的夏日時光,能否也讓動物過得舒適?但是,畜牧動物過得更好,對人類也有益處嗎? 飼養動物獲取資源,也要注意動物的福祉 林怡君助理教授是動物福祉的專家,她任職於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她解釋,「動物科學」衍生自過往的畜產領域,包括飼養動物的育種、篩選、飼料、健康,以及肉乳蛋等相關產品加工,都是動物科學涵蓋的範圍。 「獸醫」是針對動物的醫學,和動物科學密切相關。獸醫專注於疾病診斷、治療、藥物使用等,林怡君老師解釋,假...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路透社》報導,近日破紀錄的氣溫和野火肆虐英國、法國和南歐,空氣汙染也同步惡化。除了熱浪跟溫室氣體相互作用,增加臭氧汙染,另一方面,野火讓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上升。新研究顯示,極端高溫與極端的PM2.5同時存在時,將對人體產生更高的危害。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經歷破紀錄高溫的幾天內,南極洲東部一個面積相當於整個羅馬的冰架完全崩塌。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美國航太空總署(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新公布的年度分析發現,2021年是有紀錄以來第六熱的一年,也是全球近1/4人口經歷了破紀錄高溫的年份,且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平均水準高攝氏1.1度。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 WMO)認證,2020年夏季熱浪期間,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維科揚斯克市氣象觀測站測得的氣溫攝氏38度 ,確實是北極最高溫紀錄。 北極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兩倍多 WMO表示,這比西伯利亞地區夏季的平均氣溫高攝氏10度,已經是地中海地區的氣溫。 同時,熱浪助長了毀滅性的野火,造成大量海冰消失,也讓2020年成為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三個年份之一。 北極正在經歷極端高溫,而且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多,WMO為此在其「極端天氣和氣...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今年截至目前,北極野火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比2019年全年高出35%。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 CAMS)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24日,今年北極野火釋放了2億4500萬噸二氧化碳。去年全年的數字為1億8100萬噸。
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顯示,全球暖化的最糟狀況正在發生,極端潮溼和高溫將可能威脅人類的生存。 潮溼比乾熱更危險,因為會影響人體自然的體溫調節系統──流汗。 科學家們在亞洲、非洲、澳洲、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幾個熱點,發現數千件前所未見的致命極端天氣事件。根據這份新研究,1979年至2017年期間,潛在致命的高溼高溫事件數量增加了一倍,而且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
專家預期未來會見到更多極端暖化事件,為世界最大的冰凍大陸的未來敲響了警鐘。 在南美洲的合恩角(Cape Horn)往南約800公里處,一塊狹長陸地和零星島嶼組成了南極半島的頂端,這塊由冰和永凍層(permafrost)構成的嚴峻之地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那裡是一種受歡迎的企鵝的繁殖地。不過這塊大陸的最北端(最近正沐浴在夏日的陽光之下),卻因為一件比一大群不會飛的大鳥更奇特的事而上了新聞:攝氏21度的天氣。 南極半島正從一波熱浪中復原,這波熱浪不僅重新定義了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冰凍大陸可以穿T恤的天氣,也為它的未來敲響了警鐘。最近位在靠近半島北端和附近島嶼的氣象站記錄到攝氏17、18,甚至接...
「天氣愈熱,可能從塑膠轉移到食物或飲水中的東西也愈多。」 因為大規模熱浪來襲,美國東岸和中西部有數百萬人在上個周末都處於高溫警戒狀態中。這炙人的7月周末就緊接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總署(NOAA)才剛指出是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之後。 但在你伸手拿塑膠水瓶補充水分之前,可能應該先想想這瓶水是否已經在烈日下晾了太久。 「溫度愈高,塑膠中的東西就愈可能轉移到食物或飲用水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生物設計研究所環境衛生工程中心的主任羅夫.豪登(Rolf Halden)說。 大部分的塑膠物品都會釋出微量的化學物質,滲入所盛裝的飲料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