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生物多樣性

共 21 筆相關資料

揭開剛果盆地之謎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5

揭開剛果盆地之謎

這處雨林的面積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然而幾十年來氣候科學家一直無從接觸與研究。如今,中非有一批本土培育出來的新生代研究人員正努力改變這個狀況,他們在那裡的發現正在顛覆我們對如何保護地球的認知。 撰文:梅蘭妮.高比 MÉLANIE GOUBY 攝影:妮可.索貝奇 NICHOLE SOBECKI   剛果盆地濃密的雨林樹冠層裡,午後的陽光已開始減弱,在一座自叢林中拔地而起的高聳金屬塔上閃爍著。這座高55公尺、瘦瘦長長的鋼鐵塔就像一具龐大的衛星網路天線,只不過配備的是各種更厲害的科學偵測器。風勢大了起來,吹得鋼鐵塔搖搖晃晃,隨著陣陣強風哀鳴不已。但生物學家...

巴西塞拉多被犧牲的荒野
環境與保育|
Mar. 01 2025

巴西塞拉多被犧牲的荒野

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農業浪潮正在改造一片暗藏奇景的遼闊稀樹草原。當我們還不了解哪些事物值得保存就先追求開發,就會發生這樣的事。 撰文:麥可.芬克爾 MICHAEL FINKEL 攝影:凱蒂.奧林斯基 KATIE ORLINSKY   此處名為塞拉多,葡萄牙語「封閉」的意思。 幾乎在整個人類史上,巴西中部這片廣袤的熱帶稀樹草原似乎一直都與世隔絕。那裡其實有人煙:打從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一些狩獵採集群體克服艱險的荒野,在塞拉多漫遊。到了殖民時代,逃走的奴隸經常遁入山巒後方,在那裡建立起關係緊密的社群,解鎖了這片土地幽微的禮贈,安定了下來。除此之外,過去這麼多個世紀以來...

深入探索歐洲野化之路
環境與保育|
Nov. 01 2024

深入探索歐洲野化之路

在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的高山地區,恢復古老生態系的偉大計畫正漸漸產生成效,灰狼、山貓、野牛和棕熊又開始繁盛起來。但生活在附近的人要付出什麼代價? 撰文:伊莎貝拉.崔里 ISABELLA TREE 攝影:亞斯博.杜斯特 JASPER DOEST   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的塞提克村裡,弗羅林.荷里亞.巴羅斯在兩層樓高、有木瓦屋頂的農舍外等候,一臉怒容。這名農場主人在半夜被豬棚的一場騷動嚇到。 「有隻熊從街上走過來,翻過柵欄,把門打破,攻擊棚子裡的豬。我和我的狗把牠趕走。」他說。幾小時後,那隻棕熊繞回來,以另一個豬棚為目標。此刻院子裡躺著兩隻死豬,第三隻豬仍活著,...

深入亞馬遜
探索與冒險|
Oct. 01 2024

深入亞馬遜

撰文:李永適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您手上的這期《國家地理》雜誌是非常特殊的一期。這期雜誌集結了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的極度深入研究、探索與記錄。 亞馬遜流域(Amazonia)指的是亞馬遜河及其支流行經的水路與陸地,它不僅是極巨大的碳匯,包含了3440億棵樹,也是包含了地球百分之十物種的生物多樣性天堂,更是包含著數千年來累積的人類知識與創意的文化寶庫。它包含的水源與養分孕育了海洋。沒有它,我們的地球確實會是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過去兩年間,由國家地理編輯團隊與科學家、研究者和報導者密切合作,跨越從安地斯山脈到大西洋的廣...

重新認識亞馬遜
探索與冒險|
Oct. 01 2024

重新認識亞馬遜

500年來,外人一直誤解這片全世界最大的雨林。現在終於開始改變了。 撰文:愛德瓦多.奈維斯 EDUARDO NEVES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亞馬遜這個名字的由來,要從1542年6月24日開始講起。那天,西班牙人法蘭西斯科.德.奧雷亞納正在祈求他的遠征隊能從這片綠色世界脫困。他的兩艘船和船上為數不到50、餓得發慌的探險隊員,正逐漸靠近他們一心想望的出路。過去七個月來,他們航行過一條又一條發源於安地斯山腳下的支流,如今總算抵達他們平生見過最大的河川,奧雷亞納祈盼這條河很快就會帶著他們駛入大西洋。 隨行的加斯帕.德.卡爾瓦哈是...

「沒人知道這地方」
探索與冒險|
Oct. 01 2024

「沒人知道這地方」

玻利維亞瑟庫勒河偏遠的源頭,暗藏著一個自然天堂。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撰文:喬丹.薩拉馬 JORDAN SALAMA   在伊西博羅瑟庫勒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領域內,安地斯山麓與低地雨林在玻利維亞相會之處,有個極難到達的地方,在近日以前少有人類曾經涉足。提斯曼、莫赫諾-特里尼塔里歐和尤拉卡雷原住民族群數千年來都在這裡的低地狩獵、捕魚,但是當地人說,記憶中不曾有人冒險逆流而上,前往亞馬遜河支流瑟庫勒河的源頭。「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地方。」尤拉卡雷族群的成員羅伊瑟.賀比說,「獨木舟也到不了那裡――很危險,水流很急。」 「叢林用打雷、暴雨...

亞馬遜的捕食者
環境與保育|
Oct. 01 2024

亞馬遜的捕食者

亞馬遜流域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季節變化極大,促使捕食者持續演化出極為豐富的生存策略與武器。 製圖:國家地理團隊,費爾南多.G.巴蒂斯塔、勞森.帕克、阿曼達.霍布斯與莉斯.席斯克   (點擊放大)  

大河入海流
環境與保育|
Oct. 01 2024

大河入海流

亞馬遜河口並不是這條全世界最壯盛河流的終點,而是一個驚奇水生國度的開始。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口述:安傑羅.貝納迪諾 ANGELO BERNARDINO   那是研究考察隊前進貝利克群島的第五天。對於會在這裡體驗到什麼,我毫無準備。這裡是亞馬遜河的最東端,是全球最壯闊的河流注入大海之處。 我是大學教授、海洋生態學家,也是巴西人。我知道,當這條河終於抵達大海的時候,它注入大海的水量會比僅次的六條大河加起來還多。恆河、長江、剛果河、密西西比河――我們可以把這些河的水量統統加起來,再加上其他幾條知名的河流,都還是比不上亞馬遜河的水...

來自科學與創新的第一線報導
環境與保育|
May. 01 2018

來自科學與創新的第一線報導

不睡覺的植物 「快速繁殖」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結實 如果太陽在夜裡不下山,小麥和大麥田就能長得更快。因此,一組跨國科學家團隊讓植物「快速繁殖」的其中一種手法,基本上就是讓陽光繼續照射。溫室中的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最適顏色波長的LED 燈下。這樣的結果造就了高產量的作物。與每年僅結實一次的田間小麥相比,接受22小時光照的植物一年可繁衍多達六代,而且能源耗費比傳統加熱燈少了很多。 哺乳動物若不睡覺可能會生病或更糟,而雖然植物也有生長需求,「但它們都健康且多產。」澳洲昆士蘭農業與食品創新聯盟的種子生物學家李.希奇說。都市化耕種和作物效率的趨勢,可能會將這種方式開放給其他可...

七種不可思議的水下生物
科學與新知|
Jul. 23 2024

七種不可思議的水下生物

從神祕的南極大王酸漿魷,到兇猛的巧𧊕,這些生物簡直比小說還玄。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Fixed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