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生物多樣性

共 13 筆相關資料

來自科學與創新的第一線報導
環境與保育|
May. 01 2018

來自科學與創新的第一線報導

不睡覺的植物 「快速繁殖」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結實 如果太陽在夜裡不下山,小麥和大麥田就能長得更快。因此,一組跨國科學家團隊讓植物「快速繁殖」的其中一種手法,基本上就是讓陽光繼續照射。溫室中的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最適顏色波長的LED 燈下。這樣的結果造就了高產量的作物。與每年僅結實一次的田間小麥相比,接受22小時光照的植物一年可繁衍多達六代,而且能源耗費比傳統加熱燈少了很多。 哺乳動物若不睡覺可能會生病或更糟,而雖然植物也有生長需求,「但它們都健康且多產。」澳洲昆士蘭農業與食品創新聯盟的種子生物學家李.希奇說。都市化耕種和作物效率的趨勢,可能會將這種方式開放給其他可...

七種不可思議的水下生物
科學與新知|
Jul. 23 2024

七種不可思議的水下生物

從神祕的南極大王酸漿魷,到兇猛的巧𧊕,這些生物簡直比小說還玄。

綠色和平公布六大海洋觀光區大數據 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生態壓力堪虞
活動|
新聞稿

綠色和平公布六大海洋觀光區大數據 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生態壓力堪虞

綠色和平籲盡速通過海保法 守護臺灣海洋觀光資源 臺灣四面環海,獨具特色的海岸景觀與海洋生態備受全球旅客青睞,澎湖、綠島更曾獲選為世界級海洋觀光景點,但臺灣對這些指標景點的海洋生態卻缺乏全觀監測與掌握。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註1】,盤點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包括:澎湖國家風景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含小琉球)、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含龜山島)、北海岸國家風景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與墾丁國家公園沿岸。結果發現,上述指標觀光海域的人為活動相對頻繁,海洋生態壓力相對較高的區域為:大鵬灣、北海岸、東北角,且多數指標觀光區水下皆出現棲地遭破壞情況,急需《海保法》建立監測和管理...

守護台灣3%森林、海洋和濕地的民間力量
活動|
新聞稿

守護台灣3%森林、海洋和濕地的民間力量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滿21年,在過去21年來致力於以「環境信託」的方式保存自然,一直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在努力,也成功經營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 自然谷在原地主,亦是這個信託的委託人剛購地時,是一個已被開發過後又被棄置的荒地,小花蔓澤蘭大量覆蓋,造成許多樹木無法行光合作用進而死亡。在原地主一點一滴地清除芒草、藤蔓,開始種樹後,漸漸發現,其實森林是會回來的,除了人類在種樹外,大地自己也在種樹,只要給大地足夠的時間與養分,自然本身也會復原的。

一條河值多少? 聯合國報告:自然價值嚴重低估 生物多樣性陷危機
環境與保育|
Jul. 25 2022

一條河值多少? 聯合國報告:自然價值嚴重低估 生物多樣性陷危機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陳文姿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你如何評估一條河流值多少?用河流中魚的營養成分,還是用它為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又或者,你認為每一條河流都具有獨特性,無法以價值衡量? 聯合國旗下,由139成員國組成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臺」(IPBES)11日對外說明一份歷時四年的重要研究,其核心結論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經濟評估方式太過狹隘,讓生物多樣性陷入更深的危機。

聯合國擬將30%海洋陸地列為保護區 科學家警告仍不足以保護自然
環境與保育|
Feb. 13 2022

聯合國擬將30%海洋陸地列為保護區 科學家警告仍不足以保護自然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鍾友珊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專家小組警告,單單是擴大國家公園和保護區並不足以阻止對自然的破壞,須立刻針對過度消費、不當補貼措施和氣候危機採取緊急行動。

史上最完整 學者研發生物版Google Earth 200多萬物種一站式搜尋
環境與保育|
Jan. 27 2022

史上最完整 學者研發生物版Google Earth 200多萬物種一站式搜尋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思敏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為了讓大眾探索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演化史,以及了解有多少物種正面臨滅絕危機,科學家研發出一站式線上互動「生命地圖」。這張史上最完整的生命地圖OneZoom涵蓋了220萬種現生物種,並透過「生命之樹」(tree of life)將各個物種彼此連結。使用者可透過互動式的縮放(zoom)功能,在同一個網頁上探索特定物種,以及該物種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此外,網頁也提供超過8.5萬幅物種的影像。

毀林面積逾一個泰國 調查:本世紀東南亞山區森林加速流失
環境與保育|
Sep. 03 2021

毀林面積逾一個泰國 調查:本世紀東南亞山區森林加速流失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東南亞擁有世界上大約一半的熱帶山地森林。這些高地生態系統擁有大量的碳儲藏和可觀生物多樣性,以及許多地球上其他地方沒有的物種。但新證據顯示,這些生態避風港正處於嚴重危險之中。根據6月28日發表在《自然永續》(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的調查結果,整個東南亞地區的高海拔森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變成農田。

歐盟推CAP農業改革 號稱史上第一個農業生態計畫 仍遭批不夠力
環境與保育|
Jul. 28 2021

歐盟推CAP農業改革 號稱史上第一個農業生態計畫 仍遭批不夠力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綠色和平組織、歐洲環境局(European Environmental Bureau, EEB)、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歐洲地球之友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抨擊6月底歐盟針對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改革達成的臨時協議,不利歐洲公民、小農和氣候,並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視而不見。

解開大河之謎 國際組織投千萬美元 擬繪製淡水生物DNA地圖
環境與保育|
Jul. 09 2021

解開大河之謎 國際組織投千萬美元 擬繪製淡水生物DNA地圖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亞馬遜河、湄公河和剛果河等世界大河的生物多樣性,對科學家來說仍然存在諸多謎團。現在有一個注資千萬美元的計畫,打算利用DNA技術來描述和辨識世界各地主要淡水生態系統中的生命網絡。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