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27 筆相關資料
童年時期的卡爾.薩根沉浸在火星世界裡。這名未來的科學家是愛德加.萊斯.巴勒斯科幻小說的死忠書迷。他經常躺在空曠的停車場仰望夜晚的天空並「幻想自己就在那顆閃耀的紅色星球上。」他想像火星人的身體是五顏六色的(巴勒斯筆下的火星比地球多兩種原色),頭部可以取下,外型與人相同。「當時我不了解把其他星球的生物塑造成我們的樣子是一種人類沙文主義。」 然而,1965年第一次火星飛越任務傳回來的照片中,除了原始的岩石外什麼都沒有。這是個很大的打擊。《紐約時報》宣告火星是個死寂的行星。多年後,約翰.厄普代克為《國家地理》雜誌撰文時寫道:「那些想像中的火星大型動物就此被人遺忘了。」但薩根不放棄希望:那些照片模...
人們在地球的南北極能看到燦爛的極光,但是不僅地球擁有極光,太陽系其他行星(除了水星之外)也有,甚至有些衛星或彗星,也看到大氣輝光現象。它們通常與地球極光不一樣,有些發生在如紫外線等人眼看不見的波段。 科學家也在火星南半球的夜間發現極光,卻難以解釋其原因,因為火星以沒有全球磁場而聞名!最近,愛荷華大學物理學家領導的團隊發表論文,確認火星離散極光的成因。 其實,火星並非完全沒有磁場,特別是南半球地殼。科學家認為,火星形成後5至10億年其內核會產生強磁場,之後火星內核逐漸冷卻下來,其「磁發電機作用」停止運作,但是部分磁場保留在岩石中。這些局部磁場與太陽風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火星紫...
近幾十年來,確認火星的形成和演化歷史,一直是火星軌道探測器和漫遊車的任務目標。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史帝夫.羅夫(Steve Ruff)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幾個火星任務的數據,確認古瑟夫隕石坑和耶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中,富含橄欖石的岩層,可能是熔接凝灰岩(ignimbrite),熔接凝灰岩一般來自於巨大的火山爆炸式噴發所形成。 此推論如果正確的,將有利於了解火星其他富含橄欖石岩層的區域,這表示火星早期,可能常有火山活動,此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伊卡洛斯》(Icarus)期刊。 羅夫說:「有很多關於尼利槽溝(Nili Fossae)地區(包含耶澤羅隕石坑),大部分區...
好奇號探測車最近在火星表面拍攝看到似小花,大小約為1公分的奇特構造。但其實它是一種礦物結構,是由水中沉澱的礦物質所形成,它們被稱為成岩晶簇(diagenetic crystal clusters)。成岩指沉積物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使礦物的重組排列,而形成立體的晶體結構的過程。好奇號任務的科學家認為,這構造是硫酸鹽形成的。根據先前對火星的研究,最初該結構嵌入在岩石中,周圍岩石隨著時間逐漸消失,而這些礦物簇似乎可以抵抗侵蝕,所以留下來了。在2013年好奇號也看到「花」特徵的礦物。以前機會號探測車也看到又小又圓被稱為「藍莓」的特徵,因此在火星上看到貌似生物或化石的構造並不一定是生物造成的。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