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7 筆相關資料
一位巴西生態學家懷抱著保育的願景前往亞馬遜河流域,結果從當地居民那裡學到了方法。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口述:喬.坎波斯-席爾瓦 JOÃO CAMPOS-SILVA 有一尾魚,一尾看似史前生物的大魚,是窺探亞馬遜河複雜度的一扇窗。我做研究的地點在巴西的洪氾低地,介於安地斯山脈和海洋之間,而這就是我對巨骨舌魚的感想。牠又叫「皮拉魯庫」,在原住民語中的意思是「魚」和「紅」。 巨骨舌魚的頭部是灰綠色,但整個背部都有紅色的鱗片,會在交配的最佳時機變得亮麗,彷彿從裡頭透出光來。關於巨骨舌魚,我有好多驚人的事可以告訴你:...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陳文姿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你如何評估一條河流值多少?用河流中魚的營養成分,還是用它為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又或者,你認為每一條河流都具有獨特性,無法以價值衡量? 聯合國旗下,由139成員國組成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臺」(IPBES)11日對外說明一份歷時四年的重要研究,其核心結論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經濟評估方式太過狹隘,讓生物多樣性陷入更深的危機。
從克拉瑪斯河到亞馬遜河,全球原住民致力於保護他們的聖河,而賦予這些河流法律權力就是他們努力的方向之一。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根據一份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氣候危機正在改變全球河流的流量。 在歐洲北部等地區,氣候變遷使河流流量增加,而南歐、澳洲南部和南亞部分地區的河流流量減少。河流流量增加可能導致洪水氾濫,而河流流量減少可能促使乾旱。
我們在飲用水、食物與衛生方面都仰賴著淡水。如今淡水資源深陷危機,成為環境保護人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969年6月22日,克里夫蘭這條髒污的河流第13次也是最後一次著火,如今它和美國其他的河流都已經變得非常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