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保育

共 114 筆相關資料

象牙禁令遭「以牙還牙」? 河馬、虎鯨、海象成替罪羔羊 英國擬擴大保護
環境與保育|
Jun. 07 2023

象牙禁令遭「以牙還牙」? 河馬、虎鯨、海象成替罪羔羊 英國擬擴大保護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2022年實施《象牙法》(Ivory Act)後,減少象牙交易頗有成效,其他動物牙齒卻淪為替代品,網拍上架數悄悄增加。近日,英國提出修正,擬擴大禁令範圍,將虎鯨、河馬、海象、獨角鯨(narwhal)和抹香鯨也列入保護。

櫻花鉤吻鮭復育有成 野外數量達1.5萬尾創新高
環境與保育|
Mar. 22 2023

櫻花鉤吻鮭復育有成 野外數量達1.5萬尾創新高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2022年櫻花鉤吻鮭野外族群達1.5萬尾,創歷史新高,不僅七家灣溪流域及合歡溪流域有穩定族群,也成功拓展至大甲溪上游,顯示鮭魚族群已能夠在野外健康成長與自我繁衍。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雪管處)表示,今年10月預計至中央尖溪進行鮭魚放流計畫,將首度採取運輸發眼卵至現地埋設的方式進行放流,克服長途運輸導致魚類不易存活的困難。

科學家對Etsy和eBay上的蝙蝠銷售潮感到憂心
環境與保育|
Mar. 16 2023

科學家對Etsy和eBay上的蝙蝠銷售潮感到憂心

光在去年10月,網路商店就刊登了五百多條動物製的壁掛藝術品、髮夾廣告,其中更包含一種近危物種。

這是世上最稀有的爬行類之一,現在牠們的數量正在回升
環境與保育|
Jan. 03 2023

這是世上最稀有的爬行類之一,現在牠們的數量正在回升

暹羅鱷(Siamese crocodile)本來幾乎被獵殺到滅絕,但透過重新引入保育計畫,這個物種或將成為柬埔寨最成功的保育故事。

拯救全世界最稀有犬科動物的努力遭遇挫折
環境與保育|
Oct. 11 2022

拯救全世界最稀有犬科動物的努力遭遇挫折

今年野放的十隻紅狼中,有九隻不是死了、就是又重回圈養環境。但還是有許多人努力不懈,希望能拯救這個瀕危物種。 2022年初,總共有十隻紅狼(red wolf)從圈養環境野放到東卡羅萊納州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這是由法院命令提前、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的長期復育計畫的一部分,旨在恢復這些嚴重瀕危動物的數量。這個計畫在長達數月的仔細規畫之後執行,有多間動物園及野生動物保護區合作,並由生物學家管理紅狼的復育。 在該地區偏僻的適應欄舍中待了好幾個星期之後,總共有三對繁殖紅狼、還有由五隻紅狼組成的家族狼群,被野放到短吻...

IUCN宣布:帝王蝶現在已成為瀕危物種
環境與保育|
Aug. 01 2022

IUCN宣布:帝王蝶現在已成為瀕危物種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宣布鱘魚正迅速減少,而老虎的族群則是愈趨穩定。 大家都喜愛的夏季花園訪客,現在已正式成為瀕危物種。 會遷徙的帝王蝶──北美洲常見的代表性亞種──已在7月22日由IUCN宣布瀕危,該組織是生物多樣性狀態的全球領導權威。 這種蝴蝶以每年兩度往返夏季與冬季棲地間長達4023公里的越洲飛行聞名,根據IUCN的資料,過去10年間,其族群數量的下降介於23%到72%之間。 儘管帝王蝶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處於受威脅狀態,但名列IUCN紅皮書──物種保育狀態名錄──則是這個物種首度被正式宣布面臨滅絕危機。 「大眾可能難以想像,會出現在他們家後院的某種生...

海灘貝殼失蹤之謎:為何海灘上愈來愈難找到貝殼?
科學與新知|
Jul. 11 2022

海灘貝殼失蹤之謎:為何海灘上愈來愈難找到貝殼?

去海灘玩時,請只帶走照片,也只留下腳印和沙堡。軟體動物的麻煩已經夠多了!

澎湖馬糞海膽50年銳減上億顆 採捕期將至 民團籲實施禁捕
環境與保育|
Jul. 04 2022

澎湖馬糞海膽50年銳減上億顆 採捕期將至 民團籲實施禁捕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澎湖馬糞海膽因鮮味足、甘甜度高,備受饕客喜愛,從7月1日已進入開放採捕期。不過,民間團體近期進行海域調查時,發現馬糞海膽面臨生態浩劫,於重要棲地已不見蹤跡,短短50年內個體數從2億顆減至現在僅存數萬顆。呼籲澎湖縣政府實施全面禁捕,勿再過度捕撈,造成「共有地悲歌」。 澎湖縣政府則回應,總量管制執行困難,正積極推動社區自主管理,未來希望由野生捕撈轉往養殖業發展。

保育也看外表? 新研究:「顏值」較低的魚種 滅絕風險較高
環境與保育|
Jun. 22 2022

保育也看外表? 新研究:「顏值」較低的魚種 滅絕風險較高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俗話說「人帥真好、人醜吃草」,近期一份新研究則發現,較「醜」的魚,受到人為威脅而滅絕的風險較高。 《獨立報》(The Indepedent)報導,法國蒙彼利埃大學(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學者主持的研究發現,瀕臨滅絕的珊瑚礁魚類往往「美感分數」較低,這表示如果人類傾向關注「比較漂亮」的物種,在保育工作中可能會忽視美感分數較低者。

改變中的社會氛圍──石虎復育的未竟之路
環境與保育|
May. 25 2022

改變中的社會氛圍──石虎復育的未竟之路

文:江俊緯(政治大學新聞系學生) 空氣中不時傳來陣陣溼潤的泥土味與青草味,放眼望去,兩旁都是淺山丘陵,丘陵上為自然生長的常綠植物,偶爾看見幾株果樹與檳榔雜植其中,沿著小溪的右岸向源頭走,只看見幾戶住宅,宅前種植水稻、火龍果、文旦、香蕉等經濟作物,每種作物的種植面積都不大,時值國曆1月,二期水稻已收割完畢,原先的水稻田已長滿油菜花,待翻土後成為下一期稻作的肥料。 這裡是苗栗縣通霄鎮楓樹里楓樹窩,以前此地長滿楓樹,現在則以有機米聞名。窩,是客家聚落常用的地名,形容三面地勢高、一面地勢低類似畚箕的地形,此種淺山丘陵正符合石虎生長。

AUG. 2025

為動物緝凶

鑑識科學如何打擊野生動物犯罪

為動物緝凶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