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Mar. 30 2025

是誰做出這些「魁儡」,又把它們留在金字塔頂端?

  • 考古學家在薩爾瓦多的一處遺址找到五個形似魁儡的雕像,這個遺址的居民來自未知的古文化。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考古學家在薩爾瓦多的一處遺址找到五個形似魁儡的雕像,這個遺址的居民來自未知的古文化。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 考古學家在發掘聖伊西德羅一處金字塔遺址的時候找到這些陶俑。圖中楊.席曼斯基將其中一個陶俑的頭交給妻子尤莉雅.普榭弗耶斯卡-席曼斯基(Julia Przedwojewska-Szymanska),助理約希姆.馬特基(Joachim Martecki)則在一旁記錄。PHOTOGRAPH COURTESY JAKUB PERKOWSKI, PASI

    考古學家在發掘聖伊西德羅一處金字塔遺址的時候找到這些陶俑。圖中楊.席曼斯基將其中一個陶俑的頭交給妻子尤莉雅.普榭弗耶斯卡-席曼斯基(Julia Przedwojewska-Szymanska),助理約希姆.馬特基(Joachim Martecki)則在一旁記錄。PHOTOGRAPH COURTESY JAKUB PERKOWSKI, PASI

  • 考古學家楊.席曼斯基表示,聖伊西德羅出土的「魁儡」中較大的大約30公分高,「大概和芭比娃娃差不多大,或稍微大一點,」但是這些陶俑可能不是玩具,因為陶土製品太脆弱,不適合把玩。上圖中小一號的陶俑大約18公分高,而最左側最小的陶俑則大約10公分高。  2.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考古學家楊.席曼斯基表示,聖伊西德羅出土的「魁儡」中較大的大約30公分高,「大概和芭比娃娃差不多大,或稍微大一點,」但是這些陶俑可能不是玩具,因為陶土製品太脆弱,不適合把玩。上圖中小一號的陶俑大約18公分高,而最左側最小的陶俑則大約10公分高。  2.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 較大的陶俑頭部底端都有用來和頸部鑲嵌的插槽,頭部因此可以轉動。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較大的陶俑頭部底端都有用來和頸部鑲嵌的插槽,頭部因此可以轉動。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 有趣的是,聖伊西德羅最小的陶俑剛好可以放進遺址外找到的另一個陶俑中空的腹中。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TOP) AND 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BOTTOM)

    有趣的是,聖伊西德羅最小的陶俑剛好可以放進遺址外找到的另一個陶俑中空的腹中。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TOP) AND 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BOTTOM)

1

這些人像的神秘製作者可能和鄰近的馬雅人與其他古代中美洲民族共享文化傳統。

考古學家在薩爾瓦多的一處遺址找到五個形似魁儡的雕像,這個遺址的居民來自未知的古文化。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考古學家在薩爾瓦多的一處遺址找到五個形似魁儡的雕像,這個遺址的居民來自未知的古文化。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3月5日出刊的《古物》(Antiquity)期刊提到,在薩爾瓦多出土的陶俑,可能是一千多年前的魁儡,曾透過「姿態」向觀者傳達訊息。其中有些陶俑的頭部不僅能拆卸,表情還極為生動,或許蘊藏著關於其神祕製作者的線索。

「它們真的很驚人。」研究共同作者,波蘭華沙大學考古學家楊.席曼斯基(Jan Szymański)說。最大的三個陶俑大約30公分高,赤裸且光頭。

AD

ads-parallax

2022年,席曼斯基和同事在聖伊西德羅(San Isidro)的一座土丘頂端發現了這些雕像。那座陡峭的土丘位於甘蔗田與玉米田之間,可能曾是金字塔的遺址。他們小心翼翼地移除一層又一層泥土,發現第一個陶俑面朝下躺在地上。他們繼續工作到入夜,清除陶俑上的泥土,一張臉便出現了。

考古學家在發掘聖伊西德羅一處金字塔遺址的時候找到這些陶俑。圖中楊.席曼斯基將其中一個陶俑的頭交給妻子尤莉雅.普榭弗耶斯卡-席曼斯基(Julia Przedwojewska-Szymanska),助理約希姆.馬特基(Joachim Martecki)則在一旁記錄。PHOTOGRAPH COURTESY JAKUB PERKOWSKI, PASI

考古學家在發掘聖伊西德羅一處金字塔遺址的時候找到這些陶俑。圖中楊.席曼斯基將其中一個陶俑的頭交給妻子尤莉雅.普榭弗耶斯卡-席曼斯基(Julia Przedwojewska-Szymanska),助理約希姆.馬特基(Joachim Martecki)則在一旁記錄。PHOTOGRAPH COURTESY JAKUB PERKOWSKI, PASI

「這張臉一方面呈現空洞、恍惚的表情。」席曼斯基說。陶俑的雙眼似乎凝望遠方,嘴張開。它看起來相當冷漠,又或許充滿輕蔑。然而當研究人員轉動陶俑的頭部,它的表情似乎跟著變化。從側面特定角度望去,它看起來有些憤怒。從上方看去,它又似乎受到驚嚇。席曼斯基回憶,在逐漸昏暗的陽光下,「我們有個奇怪的感覺,覺得好像找到了什麼詭異的東西。」經過四天的發掘,團隊在可追溯至公元前410到公元前380年的土層中,總共找到了五尊陶俑。

古人拿這些陶俑來做什麼?

三尊較大的陶俑,頭部都有一個可以和脖子接合的插槽。一條線穿過陶俑頭頂的兩個小洞,用來轉動頭部。陶俑沒有穿衣服或首飾,「可能是因為製造者想將它們做成通用款式。」席曼斯基說,這樣一來,就可用來表現各式各樣的人群。

當團隊重建這些陶俑在地面上的相對位置後發現,如果它們是直立的,會排列成一列、面朝西方。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這樣的排列方式顯示出一種刻意的設計,可能是用來傳遞訊息。席曼斯基說:「從一開始,我們就把它們當成魁儡──用陶土做成的演員。」

在整個中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及其他中美洲國家,也曾出土過陶俑,但多數都已碎裂成片,有些甚至是在古代的家戶垃圾堆(遺物堆積層)中發現。至今,考古學家僅曾發現過另一組來自原始安置位置的完整陶俑。

考古學家楊.席曼斯基表示,聖伊西德羅出土的「魁儡」中較大的大約30公分高,「大概和芭比娃娃差不多大,或稍微大一點,」但是這些陶俑可能不是玩具,因為陶土製品太脆弱,不適合把玩。上圖中小一號的陶俑大約18公分高,而最左側最小的陶俑則大約10公分高。  2.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考古學家楊.席曼斯基表示,聖伊西德羅出土的「魁儡」中較大的大約30公分高,「大概和芭比娃娃差不多大,或稍微大一點,」但是這些陶俑可能不是玩具,因為陶土製品太脆弱,不適合把玩。上圖中小一號的陶俑大約18公分高,而最左側最小的陶俑則大約10公分高。  2.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2012年,考古學家克莉絲塔.席伯德拉瓦雷達(Christa Schieber de Lavarreda)在瓜地馬拉的阿巴赫.塔卡利克遺址(Tak'alik Ab’aj)一座馬雅王室墓葬中發現一組六個陶俑。根據陶俑站立的樣子判斷,它們的位置也同樣由人刻意佈置。在阿巴赫.塔卡利克遺址工作的席伯德拉瓦雷達表示,四個陶俑站在四個基本方位,呼應馬雅宇宙觀。另外兩個陶俑分別面向東方與西方,朝向日出與日落。這樣的配置具有「深遠意義,」他說:「生命的循環就是死亡與新生。」他表示這就像戲劇或舞蹈一樣,以儀式呈現特定概念。

席伯德拉瓦雷達沒有參與聖伊西德羅的新研究,但他認為聖伊西德羅的陶俑同樣展現了一齣舞劇編排。兩者具有「同樣的核心概念,只是以不同方式表達。」

較大的陶俑頭部底端都有用來和頸部鑲嵌的插槽,頭部因此可以轉動。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較大的陶俑頭部底端都有用來和頸部鑲嵌的插槽,頭部因此可以轉動。PHOTOGRAPH COURTESY JULIA PRZEDWOJEWSKA-SZYMAŃSKA, PASI

不只是「魁儡」

目前不清楚是什麼文明製作了在聖伊西德羅出土的陶俑。考古學家在1980年首次造訪該遺址,而該地至今仍大多未經發掘。透過馬雅的藝術與文字,考古學家得以了解儀式與象徵在中美洲文化中的重要性。席曼斯基說:「在儀式中透過物件進行再現,實際上就是在賦予它們生命。」這些陶俑可能曾經用在許多儀式之中,最後在這座金字塔頂經歷了它們的最後一場儀式。席曼斯基說,它們張開的嘴可能曾經歌唱、說話,或施展咒語。

「這些張開的嘴確實具有意義。」茱莉亞.格恩西(Julia Guernsey)說,他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藝術歷史學家,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表示張開的嘴也指向餵食。他的團隊曾經發現瓜地馬拉的陶俑口中的殘留物裡有當地人曾經食用的澱粉痕跡。他很好奇人們是否也曾經餵食聖伊西德羅的陶俑。

瓜地馬拉市弗朗西斯科馬羅金大學考古學家芭芭拉.阿羅約(Bárbara Arroyo)表示,這些陶俑可能遠不止是魁儡。他認為它們可能具有多種用途。他對陶俑擺放位置的意義抱持懷疑態度。他說,對站在地面上的人來說,很難看得到擺在建築物頂部的小陶俑。他認為可能還有其他解釋,例如這些陶俑可能曾經被包裹在一起,放在那裡當作貢品。

不過這依然「是重要的研究,」阿羅約說。考古學家傾向忽視薩爾瓦多,因為當地許多遺址有土造建築物,與石造建物相比,土造建物更難發掘和修復並向大眾開放。然而薩爾瓦多的遺址蘊藏彼時中美洲的線索,例如曾經在這裡流通或者源於當地的物品。

有趣的是,聖伊西德羅最小的陶俑剛好可以放進遺址外找到的另一個陶俑中空的腹中。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TOP) AND 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BOTTOM)

有趣的是,聖伊西德羅最小的陶俑剛好可以放進遺址外找到的另一個陶俑中空的腹中。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TOP) AND PHOTOGRAPH COURTESY G. PREJS, PASI (BOTTOM)

這些古代「魁儡師」是誰?

聖伊西德羅本身在古代可能相當重要。席曼斯基表示:「由於它的規模,而且它掌握了維繫沿海與內陸的唯一一條天然路線,我們認為這裡曾經是某種貿易樞紐。」

席曼斯基希望能更加了解使用這些陶俑的人,以及他們和馬雅文化與周圍其他人群的關聯。他們掌握的其中一條線索是埋在陶俑附近的一件文物──一枚雕刻成鳥神形狀的玉墜,這樣的設計常見於當時的哥斯大黎加。席曼斯基說,這枚玉墜的原石可能來自瓜地馬拉,然後在哥斯大黎加雕刻成形,再回到聖伊西德羅。於此同時,阿羅約認為,聖伊西德羅外觀各異且大小不一的陶俑可能暗示當時聚集在此地的各種族群。

薩爾瓦多在當時的中美洲文化中或許扮演了比人們所知更核心的角色。「薩爾瓦多不只是被動接收外來文化,」席曼斯基說:「它在積極參與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內涵。」

 

延伸閱讀:日本史上最傳奇的三名女性武士,你認識幾個? / 500年前被獻祭給印加諸神!科學重現冰封「印加少女」面容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