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Aug. 05 2016

【考古發現】大禹治水、建夏朝之證據

  • 【考古發現】大禹治水、建夏朝之證據

    【考古發現】大禹治水、建夏朝之證據

1

大禹治水是否僅為傳說?夏朝真的存在過嗎?中國地質與考古團隊在青海省發現了曾有大洪水的證據,回溯時間點,正好與夏朝吻合。

水壩(圖中紅色區域)下游25公里處為喇家遺址。紫色區塊為洪水沉積物範圍,白色區塊為堰塞湖沉積物範圍。

由北京大學考古學者吳慶龍主持的團隊,試圖還原一系列導致洪水暴發的自然事件,包含強震及隨之而來的土石流,在積石峽河谷因土石流造成的天然水壩,堵塞了寬1.3公里、高達240公尺的河谷,在水壩後方造成約200公尺深的堰塞湖(可達臺北101大樓的40層樓高)。然則水體過於龐大,累積6至9個月的黃河水量,最終出現潰堤,大水順勢傾瀉而出,溢出河道,對行經河段產生嚴重破壞,影響遍及黃河下游及其支流約2000公里。

AD

ads-parallax

積石峽河谷今貌。從黃土色地層構造可看出堰塞湖當時的沉積物。PHOTOGRAPH BY WU QINGLONG

位於青海省的地質調查,提供黃河流域在公元前1920年爆發大洪水的證據;這起洪水事件被視為在過去一萬年以來世界最大的淡水洪水之一。參與此研究的學者高德(David J. Cohen),比對大洪水發生的時間點、威力和造成的影響,推測這起自然事件為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傳說中,關於「黃河巨洪」、「大禹治水」及禹建立夏朝的故事基礎,且該研究論文今日正式登上《科學》雜誌(Science)。

離水壩下游約25公里處的喇家遺址(有「東方龐貝」之稱),以目前發現世界最早的麵條著稱,也受這起巨大且突然的洪水所破壞。受地震、洪水與土石流破壞的喇家遺址,提供了洪水發生的時間資訊,居民被因地震倒塌的房屋活埋,在對三具被房屋掩埋的兒童骨骼進行放射性碳定年之後,得知其死亡時間為公元前1920年。另外,因地震造成的地面裂縫中,其沉積脈絡可推知水流量以及當時正處於乾季期間,藉由這些線索,顯示在地震發生一年內水壩突然潰堤。

喇家遺址:當時居民因地震而遭活埋的骨骸保存迄今。PHOTOGRAPH BY WU QINGLONG

考古學上,公元前1900年標誌了中國中部平原的重大轉變。當時,社會組織的發展已達酋邦(chiefdom)程度的龍山文化逐漸衰敗,而中國史上第一個具有國家(state)發展程度的城市在河南省偃師的二里頭出現,代表了中國青銅器時代的濫觴。因此,這研究將當時黃河上游爆發的洪水視為造成黃河河谷社會政治轉變的因素,並間接促成了第一個國家的出現。

 

學者簡介:

Prof. David J. Cohen 為美國人,目前於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擔任專任助理教授。高德為中國考古學專家,其考古田野之研究計畫包含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轉換與農業起源,以及早期陶器與青銅器時代。

任教於台大之前,他於美國波士頓大學進行13年的研究工作。他同時為《東亞考古學期刊》(The Journal of East Asia Archaeology)的總編輯以及《亞洲考古學期刊》(Asian Archaeology)的英文編輯審查委員。

高德在美國哈佛大學受教於已故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張光直,並於2001年於取得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1994年他前往中國展開考古發掘工作,研究對象主要為黃河下游的新石器時代與青銅器時代的遺址,以及中國南部舊石器時代早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包含著名的仙人洞遺址與玉蟾岩遺址。

近年來,高德分別於《科學》期刊(Science)(2012年發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2009年發表)以及《當代考古學》(Current Archaeology)(2011年發表)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於本篇關於中國大洪水的論文中,他提供了中國青銅器時代早期國家形成的面貌,以及中國早期文字記錄的詮釋。

 

採訪報導:吳靖雯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