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Nov. 01 2016

泰坦巨龍遠征澳洲?先過南極再說

  • 泰坦巨龍遠征澳洲?先過南極再說

    泰坦巨龍遠征澳洲?先過南極再說

1

AD

ads-parallax

蜥腳類是一群擁有長脖子的草食性恐龍,這個類群包含了已知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最大的陸生動物;而這次在澳洲新發現距今九千八百萬到九千五百萬年的新屬新種化石──艾氏草原龍(Savannasaurus elliottorum),也屬於蜥腳類呢。

這份10月20號出版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的報告認為,蜥腳類恐龍直到大約一億年前才踏上澳洲大陸,比起其他類群的恐龍晚了大約數千萬年。

除此之外,親緣關係樹分析顯示,澳洲的蜥腳類恐龍非常有可能源自南美洲。如果這項推論是真的,也就表示蜥腳類恐龍在白堊紀時必須來一趟從南美洲到澳洲之旅,當時各大陸板塊飄移的位置可與現在相去不遠啊。

對於陸生的蜥腳類恐龍來說,那時候唯一可以走的陸地在哪呢?當時因為自然的全球暖化所露出的無冰南極大陸,對蜥腳類恐龍來說還算宜人。

服務於澳洲昆士蘭溫頓(Winton)恐龍時代博物館(Australian Age of Dinosaurs Museum)的古生物學家史帝芬·波羅帕特(Stephen Poropat)解釋:「藉由標記蜥腳類恐龍的演化與板塊的相對位置,我們得以推測這些泰坦巨龍大約何時開始遷徙。」

繪製泰坦巨龍的南極洲之旅,少不了要提一下這次新發現的骨頭;對蜥腳類化石十分罕見的澳洲而言,這可是難得的新紀錄。除了草原龍屬(Savannasaurus)以外,也發現了其他不盡完整的殘骸,包含了澳洲初次記錄到的蜥腳類頭骨,屬於已知的位在迪亞曼蒂納屬(Diamantinasaurus matildae)下的恐龍。

並未參與這次研究的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史帝芬·布魯索(Stephen Brusatte)在來信中提及:「澳洲始終是恐龍研究上的『黑暗大陸』。我們對生活在澳洲的恐龍所知甚少,連帶使得研究恐龍在全球遷徙的情形相當困難。」他補充說道:「這次草原龍屬(Savannasaurus)的化石新紀錄,得以使我們一窺蜥腳類這曾以澳洲為家的長脖子大個兒。」

與眾不同

草原龍在澳洲第一筆的化石紀錄,是2005年大衛艾略特(David Ellioot)在東澳草原上發現的。大衛除了是一名牧羊人之外,也身兼恐龍愛好者的身分,他帶起了澳洲澳洲的化石研究風氣,並創立了恐龍時代博物館。

而緊接的挖掘工作有更多草原龍化石出土。由於這些化石都包裹在比混凝土還要堅硬的岩石中,因此志工們花了許多年才清理出這些骨頭,波羅帕特與他們夥伴又花了更多年的時間來分析這些遺骸。

艾洛特在聲明稿中如此說道:「要描述這些恐龍可要花上好長一段時間,不過這還是非常令人振奮,牠們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蜥腳類恐龍都非常不一樣。」

一如所有的蜥腳類,草原龍為了減輕龐大骨架的重量,具備了中空的骨頭與遍布全身的氣囊。據推測,這種恐龍大約有6.1公尺高,15到20噸重。

不過就某方面來說,草原龍的確有些與眾不同之處。同為共同作者,任職於倫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與蜥腳類專家──保羅·厄普丘奇(Paul Upchurch),提到草原龍的臀部非常寬,這也許使得牠們在路上漫步時更加穩定與靈活。

牠們的骨盆也讓厄普丘奇十分意外:「這部分的骨頭就像紙一樣薄,我從未在其他蜥腳類的骨盆上見過這麼薄的骨頭。」波羅帕特補充說明,從寬廣的骨頭推斷,這種恐龍的腹部比起牠們苗條的親戚龐大許多,允許更加龐大與盤繞的消化系統,能夠從食物中吸收更多的養分。「從身體構造來看,草原龍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發酵槽…也像一個長脖子長腿的河馬。」

不過厄普丘奇與波羅帕特都坦言,要理解草原龍與其親戚,以及牠們是如何抵達澳洲大陸的,都還有許多工作有待完成。

波羅帕特表示,他們團隊很快會回顧草原龍的親緣關係與綜合描述這份新化石,釐清該物種的分類地位。

而厄普丘奇則說,團隊正手改寫已經發表的相關演化樹,這使得科學家們對於泰坦巨龍在古代何時生活、亡佚與分布更有把握。厄普丘奇言道:「就陸生動物而言,,牠們突破了許多極限。」

 

撰文:

編譯:曾柏諺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