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ug. 15 2025

藍鯨變得異常安靜──科學家說這是一種警訊

  •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一隻藍鯨在斯里蘭卡沿岸地帶泅泳。從加州到紐西蘭的研究都顯示,特定的鯨魚物種,像是藍鯨,會在熱浪擾亂食物來源時停止歌唱。Photograph By Alex Mustard/Nature Picture Library

美國加州海岸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顯示,海洋熱浪和噪音汙染導致海洋中體型最大的歌手都不出聲了。拯救海洋,是否該從聆聽海洋開始?

海面下,一縷樂聲蕩漾迴旋、高鳴低吟──鯨魚把牠們的歌聲傾注進入深海聲景之中,彷若銀流入海。

在喧囂深處,一條長達51公里的電纜自加州海岸線沿著海底往外延伸,固定在水下914公尺深處。電纜末端立著一個直徑5公分、有三腳支架的金屬圓柱。這個水聽器,也就是水下麥克風,可以連續錄音並追蹤海洋中不斷變化的和聲。

「一旦真正開始聆聽海洋中有多少東西發出聲音,你聽到的是真的令人非常驚訝。」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生態系海洋學家暨研究生物學家傑羅德.桑托拉(Jarrod Santora)說。

藉著聆聽海中的這些歌聲,科學家得以解讀海洋生命的節奏,尋找聲音中不平衡及具有韌性的各種跡象,並追蹤海洋物種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如何應變。當鯨魚泅泳在被氣候變遷、噪音和工業活動改變的海洋中,牠們的聲音也為這個變動的世界提供了關鍵的紀錄。

「直到我接上水聽器,才明白這個聲音的世界能協助我們了解人類造成的影響、了解大自然,還有這兩者之間的平衡。」蒙特里灣水族館研究中心(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的生物海洋學家約翰.萊恩(John Ryan)說。

今年稍早發表的一篇研究,追蹤了中加利福尼亞洋流生態系(central California Current Ecosystem)的聲學監測超過六年時間,萊恩和研究團隊也在累積多年、多個季節的資料中找出了鯨魚歌聲展現的清楚模式。機緣巧合下,錄音開始的時候,該地區正好碰到了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海洋熱浪。

這項研究從2015年7月開始記錄鯨魚的歌聲,研究發現,不同物種的回應也各不相同。座頭鯨的食性比較多樣,有能力適應艱困的狀況;牠們的歌聲沒有改變。但藍鯨和長鬚鯨幾乎只吃磷蝦,牠們歌聲的紀錄就比之前幾年少。

熱浪害鯨魚仰賴的食物減少、造成海洋化學出現有害的變化,使得有毒的藻類大爆發。「這造成了有記錄以來範圍最大的海洋哺乳動物中毒事件,對鯨魚來說是很困難的時刻。」萊恩說。

這篇近期研究顯示,因為獵物稀缺,藍鯨發出的聲音減少了將近40%,同時發生的還有磷蝦和鯷魚族群的崩潰。

「分析起來,那就像是已經在挨餓了卻還要唱歌,」萊恩補充說:「牠們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找食物上面了。」

異常的海洋熱浪事件

2013年,有一團暖得很反常的海水在白令海和阿拉斯加灣固執地停留了整個冬季。這個現象挑戰了簡單的解釋,持續的時間之久,也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2014年,這團溫暖的海水又順著太平洋沿岸往南擴散,一路從阿拉斯加延伸到墨西哥,也讓這團海水有了個綽號:「那一團」(The Blob)。

在某些地方,海水溫度竟比平均高了超過攝氏2.5度。「那一團」迅速擴張,覆蓋範圍超過805公里寬、深達91公尺。到了2016年,在太平洋擴張的範圍已經超過3219公里。

磷蝦──是一種體型微小、長相如蝦、組成海洋食物網基礎的物種──突然間變得極為稀少。過去幾年,在磷蝦汛期時,連漁網都會因為撈到太多磷蝦而呈現粉紅色。

可是在熱浪期間,磷蝦全都不見了。

「碰到這種真的很熱的年份和海洋熱浪,影響的可不只是溫度而已。」海洋學家凱莉.賓瓦-柏德(Kelly Benoit-Bird)說。她是蒙特里灣水族館的海洋生物學家,也是這篇研究的共同作者。「整個生態系都會改變,磷蝦都不見了,所以靠磷蝦維生的動物就倒楣了。」

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也在倒楣的行列中。牠們龐大的下顎和長了皺褶的喉嚨就是為了能一口吞下數千加侖的海水而生──但也只有在磷蝦的密度高到值得這樣做的時候才有用。「磷蝦群集的行為對藍鯨的生存至關重要,」賓瓦–柏德說:「每一口都必須值得牠們這樣辛苦潛泳。」

然而在碰到熱浪時,不只是磷蝦的數量會減少,連磷蝦的行為可能都不一樣了。因為往上湧的水流被熱浪擾亂,磷蝦因而四散在海水中。這也讓鯨魚更難找到足夠的食物。

「我們聽不到牠們唱歌,」萊恩形容那一年的水下錄音:「牠們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找食物,沒有剩下什麼多餘的時間──這告訴我們的是那幾年的壓力超級大。」

而因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愈來愈多,也留住了更多太陽能量,海洋已經吸收了氣候變遷帶來的額外熱量的90%以上,但也更容易受到海洋熱浪與更強的聖嬰現象之類的極端事件影響。最近一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的研究發現,自1940年代以來,海洋熱浪持續的時間已經拉長了三倍,這些事件現在已經比平均溫度高出約攝氏1度,有些地區甚至出現高達攝氏5度的峰值。

「這些海洋熱浪事件帶來的是對整個生態系的影響,」賓瓦–柏德繼續指出:「如果牠們找不到食物,是有可能會橫越整個北美洲西部海岸繼續覓食的,這真的是很大規模的影響。」

在大洋的另一邊,藍鯨也重複著一種趨勢

學者也在南半球紐西蘭島嶼之間的水域研究2016到2018年間的鯨魚,意外發現在「那一團」肆虐的那幾年間,水域安靜得很詭異,就跟加州聽到的狀況一樣。

「我們想了解藍鯨的生態。」唐恩.巴洛(Dawn Barlow)說,她是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的生態學家,也是該篇研究的第一作者。「結果意外變成研究海洋熱浪的影響──在如今這個時候和年代,在進行海洋相關研究時真的難以避免。」

巴洛和團隊在南塔拉納基灣(South Taranaki Bight)以水下錄音設備追蹤兩種不同的聲音:跟覓食相關的低頻D型叫聲,以及跟交配有關、具有模式的歌聲。在海水熱得不正常的年頭,他們發現春夏季的D型叫聲比較少──顯示在覓食方面的努力變少了。接下來的秋天,藍鯨歌聲出現的頻率也變低了,指向生育活動的減少。

「當進食機會變少,牠們也會減少繁殖行為。」巴洛解釋。

科學家說,沒有歌聲,已經成為一種警訊。

「藍鯨就像是哨兵,」巴洛說:「海洋的許多作用都有牠們的參與。牠們在哪裡,還有牠們在做什麼,都會透露出許多跟生態系健康狀況相關的事情。」

而每一次熱浪的影響都會延續到溫度降下來之後很久很久。

「『那一團』真的凸顯了這些影響可以持續多長的時間,」她補充說:「這不是只有在熱浪期間發生什麼事而已──而是持續的影響,尤其是對鯨魚之類壽命很長的動物。」

這樣的長壽也讓鯨魚成為很厲害的哨兵。如果一種有能力游過整個海岸線的物種開始跌跌撞撞──找不到食物、推遲繁殖行為──研究人員說這種信號是不可能弄錯的:生態系深處一定有某種事情發生了變化。而在熱浪一次又一次肆虐的地方,這樣的變化可能無法逆轉、受影響的海洋則會出現重大──可能也是永久性的變化。

「有可能,其中一次的這類事件會變成臨界點,而且可能無法恢復到原本的狀態,」賓瓦–柏德說:「而這也會造成影響。不管是對海洋如何吸納碳、對我們要吃的魚,還有對海洋生態系的未來都是。」

聆聽鯨魚的聲音,是否有助保護海洋?

就算是在槍蝦(snapping shrimp)會發出如水下爆竹般嗶嗶剝剝聲的淺水域,如今聽起來也開始不太一樣了。2022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作為海洋中最活躍的「聲音製造者」之一,槍蝦在水溫上升時會更頻繁、也更用力地發聲。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是因為牠們變得更加躁動。

要利用聲音量測整片海洋的變化,其中一項挑戰就是要知道原始海洋聽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建立一條基準線。COVID-19疫情提供了一個罕見的經驗。當全球海運活動暫停,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短暫的靜默,包括海洋也是,然後才又突然回彈到更迅速的生產活動。

「動物當然也會有所回應──牠們會改變自己的分布行為,當棲地中沒有人類活動的時候,牠們運用這些空間的方式也會不同。蒙特里灣水族館的賓瓦-柏德說。

她回想起有許多人看到野生動物出現在空蕩蕩的城市街道上。在海洋中,動物的反應也一樣強烈,只是比較不容易看到。「我們往往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去想像人類也存在於大海裡,」她補充說:「但我們確實也在海洋中──我們無所不在。」

雖說科學家最近已經找出了特定的模式,但還是需要更多資料,才能把特定的聲音和特定的環境變化連結在一起。

「要在海洋中觀測是很困難的,」NOAA的桑托拉說:「像這樣的網絡為保育、為管理、以及減緩衝擊開啟了一扇通往無限可能性的大門。」

鯨魚的生命節奏比魚類緩慢、壽命長達80年,而且世代重疊,掩蓋了短期的變化趨勢──雖說鯨魚族群在捕鯨終止之後有所成長,但也才經過約30個世代,而科學家說我們可能需要兩倍的時間才能理解鯨魚今日所面對威脅的影響。

「科學顯示氣候變遷影響到的是整個海洋,」唐恩說:「我們在不同營養階層、還有各個生態系中都看到了這一點。傾聽、並向這些地方學習,對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而且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聆聽。」

 

延伸閱讀:臺灣白海豚2019年監測資料出爐:可辨識個體47隻、大安溪口到外傘頂洲三社群 / 最近發生的六起死亡事件,讓這種稀有鯨魚離滅絕又更近了一步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