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氣候變遷

共 69 筆相關資料

拯救海洋
環境與保育|
Jun. 01 2017

拯救海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為受保護的水域網絡新增了超過22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但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命懸一線
環境與保育|
Jun. 01 2017

命懸一線

加拉巴哥群島的物種啟發了達爾文的天擇說,而今暖化的地球卻威脅到牠們的生存。

氣候變遷:你必須知道的七件事
環境與保育|
Apr. 03 2017

氣候變遷:你必須知道的七件事

我們需要能源──食物、燃料和電力──才能過現代化生活。數十億人口自然需要更多能源。但我們獲取能源的方式正在改變地球,進而對我們所有人造成威脅。我們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嗎?氣候變遷並不是一場騙局或科學陰謀,而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事實如下。

與科學站在一起
科學與新知|
Mar. 01 2017

與科學站在一起

科學家證實,繼2014和2015年後,2016年已連續第三年打破高溫紀錄,成為有全球氣候資料以來最熱的一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統計,自1880年代以來,在氣溫最高的17個年分中,2000年後就占了其中16個。 儘管這些數據如此驚人,不承認氣候變遷的存在、不相信政府與民間應該改變既有生產與消費方式的力量卻出奇地強大,包括擁有巨大權力和影響力的政治與民間團體,竟可以悍然無視鐵證如山的科學事實,導致讓地球免於危機的努力不斷地被削弱。 《國家地理》雜誌一百多年來一直以推動與普及科學知識為己任,但今天我們推動這個使命的需要恐怕從來不曾如此迫切。因此,過去三年來,我們的雜誌刊登了超過30篇...

氣候變遷
環境與保育|
Nov. 01 2015

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已經來臨。我們該如何為地球提供電力……又不讓情況變得更糟?

面對到來的氣候變遷
環境與保育|
Nov. 01 2015

面對到來的氣候變遷

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在不久前剛剛公布,今年9月是地球自1880年有氣候紀錄的1629個月以來,溫度高於20世紀平均溫最多的一個月。就在此時,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也即將於巴黎召開。這次大會上能不能達成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大氣溫度上升的決議還尚不可知,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已經到來,它的影響將會是全面而劇烈的。 氣候變遷的議題確實容易讓人氣餒。因為這個問題「非常巨大,而就個人層面而言,我們顯得相當渺小,很容易讓人們覺得力不從心。」 比爾.麥克奇本說。他在1989年撰寫《自然的終結》,向大眾介紹氣候變遷的概念。但一個世代之後,他看見了突破。隨著全球氣溫不斷破紀錄...

研究顯示,兩極的冰架可能會比預期更快融化
環境與保育|
Mar. 06 2023

研究顯示,兩極的冰架可能會比預期更快融化

在這一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約20公分,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辯論中進一步說明,海平面的上升將導致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們面臨生存風險。而來自韓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我們設法將地球的增溫控制在攝氏2度,格陵蘭及南極洲的巨大冰架也將走上不可逆的融化之路。 釜山國立大學氣候科學家Jun Young Park(朴勇俊,音譯)領導的團隊認為過往的電腦模擬中往往沒有考慮到冰棚或冰蓋的融化也會同時影響海洋本身的運作機制,又更加速這些冰棚的融化進度影響氣候。雖然研究團隊並未建立一套與其它主要氣候模型一樣高解析度的資料,但是他們已經從近幾年的氣候資料,譬如:格陵蘭的降雨量、南極冰架的融冰波動量增加...

3200年古老樹木,揭示青銅時代帝國崩毀的神祕面紗
歷史與文化|
Mar. 01 2023

3200年古老樹木,揭示青銅時代帝國崩毀的神祕面紗

強盛的西臺帝國直至消失以前都與埃及相抗衡。一篇新研究可能可以解釋帝國消亡的原因。

研究指出本世紀末地球三分之二的冰川將消失
環境與保育|
Jan. 12 2023

研究指出本世紀末地球三分之二的冰川將消失

根據新的研究,地球上的冰川萎縮和消失的速度比科學家想像的要快,依照目前氣候變化的趨勢,預計三分之二的冰川將在本世紀末融化消失。 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這項研究以比以往更全面的方式研究了全球21.5萬條的大陸冰川,但不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蓋上的冰川。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計算,在不同程度的變暖情況下,會有多少冰川消失、多少兆公噸的冰會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多大幅度。 根據該研究,到2100年預計的冰損失範圍為38.7兆公噸至64.4兆公噸,具體取決於全球變暖的程度以及燃燒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數量。這些所有融化後的冰將使海平面上升,上升範圍從最好情況下的90公分到最壞情...

氣候危機使58%的傳染病更嚴重 研究籲減碳才是根本解方
環境與保育|
Oct. 17 2022

氣候危機使58%的傳染病更嚴重 研究籲減碳才是根本解方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美國研究發現,人類傳染病的疫情,58%會因氣候災害更嚴重,無論是細菌引發的疾病(如炭疽桿菌),或病毒(如茲卡病毒)、寄生蟲(如瘧疾)疾病都會受到影響。不過,也有16%的疾病會因氣候災害而減緩。 該研究也列出了氣候災害導致疾病的1006種傳播型態與途徑。由於數量實在太多,作者認為,想靠氣候調適來降低風險幾乎不可行。從源頭著手,也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是最迫切的事。 這篇研究於8月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由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Man...

MAR. 2023

失落文物爭奪戰

在昔日殖民地要求歸還文物的聲浪下,19世紀興起的大型博物館面臨新的挑戰。

失落文物爭奪戰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