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許芷榕 高雄報導
對居住在茂林的魯凱族人來說,每到冬季即有「黑黑的朋友」現身,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景象。直到1999年,臺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生詹家龍開始研究茂林紫斑蝶,才揭開臺灣紫斑蝶遷移的祕密。
每次度冬約50萬隻的數量,造就世界級的「紫蝶幽谷」,不過生態團體擔憂,暖冬其實正在影響臺灣紫斑蝶的遷移。
AD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許芷榕 高雄報導
對居住在茂林的魯凱族人來說,每到冬季即有「黑黑的朋友」現身,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景象。直到1999年,臺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生詹家龍開始研究茂林紫斑蝶,才揭開臺灣紫斑蝶遷移的祕密。
每次度冬約50萬隻的數量,造就世界級的「紫蝶幽谷」,不過生態團體擔憂,暖冬其實正在影響臺灣紫斑蝶的遷移。
當冬季結束,紫斑蝶便離谷遠行。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每到冬天,成群紫斑蝶會越過北迴歸線,抵達臺灣南部度冬。紫斑蝶屬於熱帶蝶種,正常活動溫度在攝氏15度以上,而臺灣正是全世界紫斑蝶分布最北的國家。臺灣以南如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家,冬天不冷,紫斑蝶不需要遷移,加上北迴歸線將臺灣劃分成熱帶與亞熱帶氣候,造成臺灣紫斑蝶南下度冬的獨特現象,形成了壯觀的「紫蝶幽谷」。
藤蔓上停棲的紫斑蝶群。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紫蝶幽谷指的是紫斑蝶群聚越冬的生態現象,而非地名。臺灣紫蝶幽谷與墨西哥「帝王斑蝶谷」齊名,是全球唯二大規模越冬型蝴蝶谷,同屬世界級奇景。
南臺灣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蝴蝶谷,其中幾處就位於茂林。清早走進茂林國家風景區內的生態公園,可以看見成群紫斑蝶在空中飛舞,原本黑色的身影隨著翅膀拍動、陽光不同角度的照射,露出漂亮的藍紫色。
長年在茂林記錄紫斑蝶數量、臺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副理事長陳瑞祥表示,茂林共有七個蝴蝶谷,每一次度冬整體數量都維持在50萬隻左右,「今年統計到現在大概30多萬隻,快40萬隻左右的紫斑蝶……去年大概48萬隻,數量都還蠻穩定的。」數量有高有低,但波動不大。
所謂標記,指的是在紫斑蝶身上用不含酒精成分的黑筆寫上一組號碼,代表標記地點與日期,再放飛,下次若有人捉住,便可得知這隻紫斑蝶從哪裡來、存活多久。掌握蝴蝶遷移路線後,就能劃出「蝶道」,連同遷移道路一起保護。臺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廖金山表示,紫斑蝶能活多久,也是透過標記才得知。而紫斑蝶壽命約6~8個月,是臺灣近400種蝴蝶中最長壽的一種。
廖金山補充,自2009年臺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開始做標記以來,多是北臺灣民眾發現來自茂林的蝴蝶,2019年12月首次在茂林發現一隻於苗栗標放的紫斑蝶,「是第一筆紀錄,非常珍貴。」也終於證實,南部紫斑蝶來自北部。
標記代號MT128的端紫斑蝶。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廖金山不諱言,紫斑蝶度冬不一定就待在茂林,茂林只是蝴蝶往南遷移時遇到較大的蝶谷,若環境有所改變,牠們就會離去。
關於留住紫斑蝶的方法,廖金山則解釋,「我們的蝴蝶谷主要核心保留區是不開放的,那是給蝴蝶住的,我們人是不會進去的。」此外,整個茂林的公園、校園、公部門場域周邊(例如警察局、衛生所)的閒置空間,也可以大量種植蜜源植物,吸引蝴蝶留下來。
茂林生態公園內,裝設了不少自動灑水系統,它們除了用來澆灌植物,還有另一項重要功能。廖金山表示,天氣乾冷時,公園灑水系統啟動,就能吸引蝴蝶出山谷吸食,「讓蝴蝶出來喝水給遊客看,當蝴蝶中午回到核心保留區,是不會被民眾、遊客打擾的。」因此即使茂林的觀光人數不斷增長,也不用擔心打擾到蝴蝶。
廖金山表示,茂林蝴蝶谷的核心保留區不開放一般民眾進入,紫斑蝶得以不受干擾地休息。許芷榕 攝
臺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也呼籲,民眾來到茂林,若遇到未開放區域,則勿私自闖入,恐會驚擾到蝴蝶,且土地多屬私有地。
提到環境改變,廖金山也表示,暖冬其實正在影響臺灣紫斑蝶的遷移。過去資料顯示,當秋分時節(9月23日前後)吹起北風,紫斑蝶開始南下,到國慶日時就會有非常多紫斑蝶來到蝴蝶谷。但這幾年觀察下來,直到11月還有很多紫斑蝶尚未抵達蝶谷。
「因為暖冬,當暖冬的時候,蝴蝶沒有感受到冷……其實蝴蝶是到處在玩的。」廖金山說,全球暖化確實延緩了紫斑蝶遷移的時間。
暖化不僅延後紫斑蝶度冬,也縮短了度冬時間。廖金山進一步解釋,紫斑蝶一般會在春分時節(3月20日前後)北遷,但近幾年過完春節,溫度可能已經來到攝氏30度,導致部分紫斑蝶提早往北飛,當冬天不冷,無形中也正在影響臺灣遷移的物種。
茂林除了是紫斑蝶度冬地,也是魯凱族人的家。對早期的居民來說,他們口中的「黑黑的朋友」,每到冬天就會出現,只是日常景象。
廖金山還舉例,「甚至於老人家要去山谷裡面挑水,他們覺得好煩,我要把蝴蝶撥開才能走路。」水桶裡也會掉入一些蝴蝶。現在,當地族人會特地買水、灑水給蝴蝶喝,並種植蝴蝶喜歡的蜜源植物。
根據屏東縣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口述資料,魯凱族的蝴蝶紋象徵「動作快」、「勤勞」的意思,善於編織的人也可以繡在衣服上;男性跑步比賽第一名也可以用蝴蝶作為代表,通常會出現在服飾、雕刻、頭飾。
停棲的紫斑蝶遠看像是樹上的葉子。許芷榕 攝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