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最新研究顯示,美國和英國的人均塑膠廢棄物製造量是世界大國中的前兩名。
過去研究認為,亞洲國家是最大海洋塑膠汙染者,美國是第20名左右,但沒有將美國的塑膠廢棄物出口或非法傾倒量算在內。分析還顯示,美國製造的塑膠廢棄物總量最多,在海洋塑膠汙染上的貢獻程度可能排名世界第三。
AD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最新研究顯示,美國和英國的人均塑膠廢棄物製造量是世界大國中的前兩名。
過去研究認為,亞洲國家是最大海洋塑膠汙染者,美國是第20名左右,但沒有將美國的塑膠廢棄物出口或非法傾倒量算在內。分析還顯示,美國製造的塑膠廢棄物總量最多,在海洋塑膠汙染上的貢獻程度可能排名世界第三。
最新研究顯示,美國和英國的人均塑膠廢棄物製造量是世界大國中的前兩名。照片來源:Ivan Radic(CC BY 2.0)
最新資料顯示,美國在2016年回收的塑膠廢棄物中,有一半以上運往國外,甚至大部分運往塑膠廢棄物管理有問題的國家。研究人員表示,這多年來的出口掩飾了美國其實是塑膠廢棄物製造大國的的事實。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的尼克.馬洛斯(Nick Mallos)說:「美國占世界人口的4%,但其塑膠廢棄物卻佔總量17%。美國需要在因應全球塑膠汙染危機時付出更多。」
美國製造的塑膠廢棄物之所以最多,和高收入、高消費水準有關。「我認為我們是最佳消費者。」海洋教育協會(Sea Education Association)成員、研究作者之一卡拉.列凡德洛(Kara Lavender Law)說。
皮尤信託基金會成員劉溫妮(Winnie Lau)表示:「一個國家製造的塑膠汙染並不受國界影響。例如,從美國出口的塑膠廢棄物同樣造就了全球海洋塑膠問題,這項研究檢視了這種汙染途徑的嚴重性。」她說,這樣的分析有助各國對塑膠廢棄物負起應負責任。
塑膠廢棄物遍佈整個地球,從最深的海洋到北極的積雪和高山土壤,且會危害野生動植物。人們愈來愈關注透過食物、水和空氣而涉入人體的微塑膠。
劉溫妮9月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動用所有目前可行的措施來減少塑膠汙染,也只能使垃圾量下降40%,到2040年仍將有7億噸排放到環境中。為避免在環境中大量累積塑膠,該研究主張,迫切需要全球合作協調來減少塑膠使用,並增加重複利用、廢棄物收集和循環。
中國於2018年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度和印尼也各有限制措施。原本要進入這些國家的塑膠後來流落何方目前尚不清楚,但據衛報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製造的塑膠正被運往世界上最貧窮的幾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寮國、衣索比亞和塞內加爾,因為那裡有廉價的勞動力和有限的環境法規。
列凡德洛說,COVID-19也導致塑膠廢棄物增加,特別是個人防護裝備垃圾,但目前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字資料。
最新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並使用了世界銀行217個國家/地區製造廢棄物的資料。它特別深入探討美國,並使用了美國國內亂丟垃圾、非法傾倒以及出口塑膠廢棄物的汙染,其中出口塑膠廢棄物尤其容易被傾倒而非回收。
研究人員發現,按世界銀行的估算,美國生產的塑膠廢棄物最多,2016年為3400萬噸,但若納入其他資料,總量增加到4200萬噸。印度和中國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但由於人口眾多,其人均塑膠垃圾量不到美國消費者的20%。
在塑膠廢棄物總產量最高的20個國家中,英國的人均僅次於美國,其次是南韓和德國。
「汙」名遠播 美國人均塑膠垃圾量世界第一 英國、南韓居二、三名
每個國家最終進入海洋的塑膠廢棄物量,印尼和印度排名最高。根據廢棄物進入環境的各種計算方法,美國排在第三和第十一名之間。分析發現,多達100萬噸美國出口的塑膠廢棄物最終成為海洋汙染。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家中開始,」馬洛斯說,「我們需要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垃圾,減少生產。我們需要包裝和交付貨物的新方法。在塑膠無法避免之處,我們需要大幅度提高回收率。」馬洛斯說,2016年美國僅9%的塑膠廢棄物被回收再利用。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