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Oct. 21 2020
特別企劃

暗夜謎禽—黃魚鴞的研究回顧與新發現

  • 繁殖期間在巢邊守護的親鳥(攝影:謝季恩)

    繁殖期間在巢邊守護的親鳥(攝影:謝季恩)

  • 約5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走出樹洞,即將離巢(攝影:孫元勳)

    約5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走出樹洞,即將離巢(攝影:孫元勳)

  • 在露天的樹洞中,約4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好奇看著研究人員(攝影:汪辰寧)

    在露天的樹洞中,約4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好奇看著研究人員(攝影:汪辰寧)

1

        黃魚鴞,台灣島上體型最大的貓頭鷹,雙翼展開的寬度相當於一個成人的身高,然而如此碩大的身形卻能夠完美隱身在原始山林之間。黃魚鴞特殊的棲地需求、晝伏夜出的習性、低沉且辨識度低的鳴叫聲,讓牠們成為台灣貓頭鷹留鳥中最晚被博物學家發現的種類(由日籍動物學家黑田長禮於1916年紀錄),後續的野外目擊紀錄也寥寥可數,生態習性充滿神祕的色彩。

        屏科大野保所的孫元勳教授長期投入黃魚鴞的研究和保育工作,自1990年代起陸續在台北烏來、花蓮砂卡礑以及台中武陵等地,帶領著熱血的助理和研究生們跋山涉水(是真的經常在山區溪流涉水調查)搜尋黃魚鴞的蹤跡,經過數十年的光陰和無數個不成眠的夜晚(研究貓頭鷹就要配合牠們的作息),總算逐漸拼湊出黃魚鴞的生活史樣貌。       

繁殖期間在巢邊守護的親鳥(攝影:謝季恩)

繁殖期間在巢邊守護的親鳥(攝影:謝季恩)

        黃魚鴞夜間在山區溪流覓食,主食包括魚類、兩棲類(青蛙、蟾蜍)和甲殼類(毛蟹)等,有時還會捕捉河烏、鴛鴦和水鼩來加菜,完全就是溪流生態系的頂端掠食者(溪流小動物的夢魘)。白天牠們則棲息在溪畔的原始森林中,隱身在茂密的樹叢裡,以避免睡覺時被打擾,這就是為什麼在白天非常難發現牠們的蹤影。根據(辛苦的)無線電追蹤結果,黃魚鴞的活動範圍沿著溪流可長達6-9公里,這麼大的活動範圍不只讓研究者人仰馬翻,整個晚上要拿著追蹤天線跟著跑,也代表他們的族群密度很低,一段將近10公里長的溪流可能只有一對黃魚鴞居住其中。

AD

ads-parallax

        貓頭鷹通常不會自己築巢,只能利用現成的樹洞或是其他猛禽的舊巢,而黃魚鴞因為習性實在過於隱密,直到1994年才由孫老師在砂卡礑溪首度發現繁殖巢位,是利用溪畔大樹上狀似鳥巢的崖薑蕨來繁殖,巢中只有1隻幼鳥。不過就在幼鳥即將離巢之際,公鳥遭獵人射殺,母鳥也棄巢不知去向,因此孫老師將幼鳥帶回交由木柵動物園照養,牠就是目前仍住在鳥園的母鳥「嘿美」。到了2010年雪霸國家公園委託孫老師團隊在武陵地區做研究,總算又再發現3處巢位,都是在大樹主幹或側枝斷裂形成的凹洞為巢,顯示在中海拔沒有大型附生蕨類的環境,溪畔有胸徑一米以上的大樹是黃魚鴞生存的重要關鍵。關於本團隊在武陵的研究過程,可參閱雪霸國家公園2014年出版的「暗夜迷禽-黃魚鴞」一書。       

約5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走出樹洞,即將離巢(攝影:孫元勳)

約5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走出樹洞,即將離巢(攝影:孫元勳)

        時間來到2019年底,某天台灣猛禽研究會接獲通報,在宜蘭某處養鱒場的防鳥網竟同時纏住兩隻黃魚鴞,於是緊急出動救援後送到位於台北的猛禽會救傷站,所幸經過診療之後並無大礙。拜科技所賜,近年來野生動物衛星追蹤器材漸趨成熟,因此其中一隻黃魚鴞野放時便首度繫上衛星發報器,在電腦前即可接收其活動位置(為什麼這樣的技術不早點發明!!)。透過衛星定位,收到的追蹤資料比傳統無線電追蹤更精準,也讓研究者更能掌握這隻黃魚鴞的活動習性和棲地利用狀況。然而就在野放兩個月之後,某天發現牠的活動點位異常,猛禽會人員緊急赴現場搜尋卻為時已晚,這隻鳥可能是停棲在山區電線杆上卻不慎觸電,導致翅膀和腳爪都爆裂焦黑,傷勢過重不幸死亡。

        經過這些年的研究,我們發現台灣的黃魚鴞面臨諸多危機,包括山區農業和溪流整治造成的棲地消失、山區養鱒場為防鳥類抓魚而設防鳥網或獸鋏、上面提到的盜獵和觸電案例、以及近年來逐漸加劇的極端降雨或乾旱影響溪流生態,這些因素都讓黃魚鴞的生存更加嚴峻。不過隨著我們對黃魚鴞的瞭解越多,也越能知道有那些因素威脅牠們的生存,並朝著降低威脅的方向努力。

在露天的樹洞中,約4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好奇看著研究人員(攝影:汪辰寧)

在露天的樹洞中,約40天大的黃魚鴞幼鳥好奇看著研究人員(攝影:汪辰寧)

撰文 :台灣猛禽研究會 理事/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博士後研究員 洪孝宇

2020 國家地理雜誌野生動物路跑 OWL RUN ~報名中

本活動收益將回饋27%捐贈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及6%捐贈予「台灣猛禽研究會」,公益資助世界各地優秀的探險、研究計畫及生態保育行動。

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

猛禽會於1994年由一群喜愛猛禽的鷹友發起成立,共同研討猛禽知識,進行長期調查,是台灣唯一專注於研究及保育猛禽的非營利組織。隨著發現許多猛禽因人為因素傷病,於2017年成立猛禽救傷站,聘任專業猛禽專科獸醫,至開站以來已受理超過400隻的猛禽。我們透過臉書、網頁讓社會大眾看到長久累積的研究結果與傷病原因,親近猛禽日常,加入守護猛禽的行列。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