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幽鶴國家公園
Jun. 2015

幽鶴國家公園

  過去,幽鶴國家公園只是荒野鐵路上的一座小站,現在,它是科學研究與欣賞美景的熱門去處。

恐龍之謎
Jun. 2015

恐龍之謎

乍看之下,在中國東北出土、年代在1億2000萬年前的化石群,看起來像是一窩幼恐龍與一隻負責照顧牠們的成年恐龍。「我和大家一樣,也覺得看起來是那樣,」最近研究了這批特殊化石的古生物學家布蘭登.赫德瑞克說。這片寬約1公尺的化石群是農民發掘出來的,但他們沒有挖掘到周圍的特徵,例如巢穴的邊緣,如果有,會有助於說明這些恐龍當時在做什麼。赫德瑞克愈深入檢視細節,愈發現牠們不像是一群同巢的恐龍。 他提供了兩種其他可能性。這些恐龍可能是躲在一個地下巢穴裡,但洞穴坍塌壓死了牠們。這種恐龍名為鸚鵡嘴龍,因為巨大的喙部而得名(牠們的學名為Psittacosaurus,意思是「鸚鵡蜥蜴」),可能生活在有很多個體...

與海豚對話
May. 2015

與海豚對話

  建立人類與海豚的溝通橋梁。

台灣的海豚會跟我們說什麼?
May. 2015

台灣的海豚會跟我們說什麼?

從本期雜誌開始,我們將以三期刊登《了解海豚》系列報導,討論人類與海豚之間的關係。本期探討的是海豚的智慧;未來我們還將探討海豚的圈養及文化議題。 海豚是地球上智慧最高的生物之一,牠們的大腦與身體重量的比例甚至超過黑猩猩,同時社會化的程度甚至可能超過人類。儘管仍舊缺乏證據支持牠們以「語言」溝通,但是科學家已經知道海豚會呼叫彼此的名字,並且用大量的精力來交換聲音。有些科學家相信,人類將有希望破譯海豚的語言,甚至有一天跟海豚直接溝通。本期雜誌報導的德妮絲‧赫辛的研究尤其令人振奮。 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在台灣的海域並不少見。經學者統計擱淺記錄與海上調查觀察的數量,台灣海域至少有31種鯨豚,占...

觀測太空的大業
Apr. 2015

觀測太空的大業

繞地球軌道運行25年來,哈伯太空望遠鏡拓展了人類知識的疆界,也開啟了大眾對宇宙的想像。然而,哈伯從最初的構想到升空運作的歷程,可謂命運多舛。 最早提出太空望遠鏡構想的是天文物理學者萊曼‧史匹茲,他在1946年的論文中提出,相較於陸地上的天文望遠鏡,太空望遠鏡有兩個優點:首先,地球的大氣層會模糊並扭曲來自星體的光,但是在地球大氣層之上運行的天文望遠鏡不會受此影響。第二,大氣層會吸收來自恆星及其他天體高溫現象的紫外線,使得地球上的儀器無法偵測到這些現象;天文望遠鏡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史匹茲提出他的構想後,建造大型太空望遠鏡的想法逐漸成為學界共識。1977年,在美國航太總署與史匹茲為首的學術社群...

生命的光輝
Mar. 2015

生命的光輝

  地球上數量最豐富的光源之一, 就是生物。

慢郎中之愛
Feb. 2015

慢郎中之愛

樹懶是一般認為地球上動作最緩慢的哺乳動物。究竟有多慢?一天移動的距離:往往僅有幾公尺。靜止不動的時間:每24小時中可達20小時。新陳代謝:慢到這些住在樹上的草食動物大約每星期只會下樹排泄一次。這樣也好,因為牠們在地面上笨拙的行動,只會讓牠們容易為汽車、人類與其他動物所傷害。 樹懶的骨架適合讓牠們斜倚或倒掛在樹上,而樹懶就用這種姿勢進食、睡覺、生產――和交配。美國巴爾的摩國家水族館雨林展示區的館員肯‧豪威爾說,雖然雨林區曾經迎接過四隻樹懶寶寶,但是工作人員從來沒目睹過樹懶誕生或交配:「我想牠們希望保有生活隱私。」當獨處的時間讓樹懶有機會交配時,他說,「顯然很快就結束了。」 這樣說也對...

JUL. 2024

原住民族逆轉未來

全球各地最早的住民如何找回環境、文化與自我認同主導權

原住民族逆轉未來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