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Apr. 02 2016

深入里約放克音樂現場

  • 深入里約放克音樂現場

    深入里約放克音樂現場

1
ALL PHOTOGRAPHS BY VINCENT ROSENBLATT
ALL PHOTOGRAPHS BY VINCENT ROSENBLATT

 

放克卡瑞歐卡(funk carioca)也稱里約放克(baile funk),這種音樂風格已經有超過25年歷史,不過在里約熱內盧的貧民區,近年興起了新的放克歌手(funkeiros)風潮。這些人從身分認同、生活方式、時尚風格到肢體動作,全都以放客為依歸。

攝影師文森‧羅森布拉特(Vincent Rosenblatt)過去十年持續記錄里約熱內盧的放克圈,作品並於今年3月刊載於《國家地理》雜誌巴西語版中。

本刊攝影策畫愛德華‧本菲爾德(Edward Benfield )針對羅森布拉特的攝影計畫「里約放客!貧民窟的饒舌歌(2005-2014)」(Rio Baile Funk! Favela Rap (2005-2014)),進行了下面訪談。

AD

ads-parallax

放克歌手在奧拉里亞區(Olaria)的Club 18俱樂部跳舞,這個地區位在貧民區Complexo do Alemão’s的入口。

愛德華‧本菲爾德:我去過里約,當地文化充滿活力迸發的魅力。是什麼吸引你關注這個主題?

文森‧羅森布拉特:當時我在里約進行一個青少年媒體計畫,到處都可以聽到放克卡瑞歐卡(funk carioca)。我在家裡都能感覺到音樂。牆壁和窗戶會因為從附近貧民區街頭派對的喇叭大聲放送的放克音樂而震動。音樂的低音部分有一種磁鐵般的吸引力。

我開始在街上買音樂CD。我特別注意歌詞,從中了解貧民區裡的生活、行為和生存法則。

我再也無法抗拒,所以我在一個周六夜跳上計程車,來到卡斯特洛(Castelo),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熱舞派對(baile),舉辦地點在民兵控制的Rio das Pedras貧民窟。

一進到舞廳,我就知道我找到可以投入很久、很久的一個主題了。

少男團體Os Teimosos(壞男孩)的兩名成員。2008年攝於在里約一間森巴學校大廳上舉辦的舞會。這些森巴樂手說,他們的音樂在50年前開始被蔑視並宣告為犯罪行為。

女子表演團體Desejadas在里約Zona Norte區的Acari貧民區演出。

愛德華:你不是巴西人。這一點對你和你遇到的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你拍攝的照片,有什麼影響?

文森:身為外來者可能讓我得以進入許多當地人不會去的地方。

在去過離我家比較近的舞會之後,開始有DJ和MC會邀請我去他們各自居住的貧民區。為了可以這樣做,必須與那些地方的非官方勢力周旋。

[註:許多貧民區由州軍警或獨立的民兵組織所控制。]

這些藝人為我冒了生命危險,因為在貧民區中,媒體與攝影師被視為壓迫的工具。而一張照片如果顯示出拍攝的地方有問題,就有可能導致軍警介入──因為有許多地方很少被記錄到。

後來我學會把一盒盒照片帶著,展示給大家看,並且透過幻燈片投影成為熱舞派對的一份子。

能被邀請參與這些派對對我而言是難得的機會,特別因為照片可能是這些派對在某些貧民區中曾經存在的唯一證據。近年來在有關當局強力取締下,這些派對要不是受到嚴格限制,就是直接被禁。

這張照片在2005年攝於Rio das Pedras的Castelo熱舞派對。這個派對的舉辦地點在里約西區,以其多元的社會組成為人所知,有來自巴拉(Barra)區的玩家,也有貧民區本身的居民。

DJ比安諾(Byano)和MC提卡歐(Ticão)在Zona Norte區Chapadä貧民區的熱舞派對上表演。

愛德華:里約放克(baile funk)是這個城市獨有的特色。可以談談放克與這座城市之間的關聯嗎?

文森:放克就像這座城市血管裡流動的血。不同社區透過舞蹈派對連結起來。舉行派對時,一個貧民區周遭地區的青少年都會來到這裡,有的來自其他貧民區,也有的來自asfalto[里約較富裕的區]。資訊透過歌詞流通,而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分享著同樣的歌曲和舞步。這些場合持續探索性別角色,包括讓女性以及女性MC獲得更大力量。

然而在里約,放克與熱舞派對深受當地媒體所恨,並經常遭州軍警禁止。州軍警曾闖入熱舞派對,將音響系統燒毀、偷走或破壞。

如果與美國的嘻哈樂壇比較:想像美國國民警衛隊挾坦克闖入在布隆克斯(Bronx)舉辦的街頭派對,毀壞音響系統或攻擊出名的樂手,而起因只是他們歌詞的內容。

Bonde da Loira團體的舞者黛安(Daiane,別名Mullher Jaca)露出她的比基尼線。放克卡瑞歐卡(funk carioca)結合了時尚、打扮與舞步。

早上七點,一名男子正在拆卸名為鬥牛梗-Boladinho的音響系統,前一晚至少有500名舞者聚集在Morro dos Prazeres貧民區的這處屋頂上。這套揚聲系統將以人力搬運,穿過狹窄的巷弄運到貧民窟的入口,只有到了這裡,運貨卡車才能通行。

愛德華:放克對里約熱內盧的居民,特別是居住在貧民區的人而言,意義為何?

文森:熱舞派對對里約而言,就像劇場之於古希臘人──社群中所有的議題都在台上搬演。舞蹈與歌詞賦予人民力量。

至於對年輕人來說,放克歌手文化自成一格,獨立於毒梟、警察和民兵之外。他們許多人從這些舞會出身,成為MC、DJ或舞者,以此維生並養活家人。

在表演者之外,每個舞會中還有幾十個人在販賣飲料與食品,搬運巨大的音響系統和其他設備。舞會為許多人創造收入。沒有任何一個社會計畫曾經對貧窮地區有過這麼大的影響力。

表演團體Tchutchucas的成員,伊蓮、克莉絲、阿妮哈與丹妮,在伊蓮位於Vila Cruzeiro貧民區的住家屋頂上排練她們最新的舞步。

在2010年於São João貧民區舉辦的一場舞會上,羅森布拉特的照片投影在舞動的人群後方。投入多年記錄這些場合後,他開始在舞會上展示他的作品。

愛德華:這個題目你拍了十年。現在回顧,有哪些特別突出的主題?

文森:隨著時間過去,加上多了一點距離,我看到我不只記錄了很多肢體語言與舞步,還有那些巨大的音響系統和人潮。我甚至拍到了一些非常貼近放克歌手靈魂的肖像。放克音樂場合隨時在演進,所以我總是可以發現新的東西──即使在我覺得我沒辦法拍出新東西的時候。熱舞派對持續滋養著我對於攝影和表現的渴望。

 

作者:愛德華‧本菲爾德(Edward Benfield

ALL PHOTOGRAPHS BY VINCENT ROSENBLATT


文森‧羅森布拉特,1972年生於巴黎,目前在里約熱內盧生活、工作,並在當地的Santa Marta貧民區創立了青少年媒體計畫Olhares do Morro。讀者可以到他的網站riobailefunk.net欣賞他更多作品。

想聽聽放克卡瑞歐卡(funk carioca)音樂嗎?可到Soundcloud playlist聆賞。

更多攝影故事收錄在國家地理部落格 PROOF

延伸閱讀
>>《全球220大最佳旅遊城市》:最佳夜生活城市
>>工作怎麼可以沒有音樂
>>唱歌的人猿與動物音樂家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