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Oct. 11 2016

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

  • 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

    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

1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來到台灣海拔兩千公尺的太平山上,這裡是山林雲霧帶,有紅檜、扁柏、鐵杉隱身其中,東北季風帶來豐沛的水量,雨露潤澤,萬物滋生。就在晨光與落日前的時刻……白耳畫眉、黃腹琉璃、藪鳥、小翼鶇、台灣叢樹鶯、山羌、山羊、台灣獼猴,牠們每天都在森林中舉辦音樂會,所有生命傳唱著屬於自己的旋律,入山者得靜下心來,才能真正聽見。

台灣由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而逐漸隆起,形成山脈、峽谷和平原。除了造山運動,海洋的呼喚也不可少:一股來自熱帶的洋流、沿著台灣東岸一路向北,這是寬度超過100公里、深度約700至1000公尺的「黑潮」。這條墨藍的磅礡洋流提供迴游性魚類便捷的快速通道;順著波濤壯闊的軌跡,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除了綿細迤邐的沙灘,還有卵石撞擊的迴響。

在這場音樂會裡出現的「聲景」,有些是音樂家利用樂器本身特性模擬自然界聲響的結果,也有不少是野地錄音師­――范欽慧採集自田野的素材。序曲《寂靜山徑》便源自她在太平山發起以聲音關注土地的計畫行動,「我在那邊錄音這麼多年,太平山對我而言是台灣很重要的聆聽環境……我希望這首曲子作為一個具體地景的建構,來此的遊客懂得保持聆聽的態度和尊重。」。

AD

ads-parallax

錄音師必須跋山涉水去跟自然音律相遇,考驗的不只是體力、耐力,還有專業判斷與技能。范欽慧表示,通常自然野地的錄音,除非將錄音設備長時間擺放在定點,過一段時間再取回,否則要錄到很精彩的動物聲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錄音設備也需視物種聲音的特色與棲息環境而定,例如海底的水底麥克風或不同特性的陸地麥克風等。

為了要展現這些聲音,音樂家也得做足功課,具備豐富的想像力,透過各種聲音來引導畫面。透過一系列的彈撥泛音和顫音、吹奏和敲擊樂器,觀眾可從《黑潮聲景圖》聽出黑潮層層、珊瑚繽紛閃現、南島文化意象、漁船乘風破浪,還有資源枯竭的困境…….作曲者潘皇龍試圖透過各種石頭與袋子的組合,來表現台灣東岸海浪退潮時卵石滾動撞擊的聲音,或用罄與鈸等樂器來展現海底的神祕;而他融入自身登山經驗的《百岳傳奇》,不僅聽見板塊運動岩石摩擦等聲音,還有一些中央山脈中的動物聲響,例如小雨蛙、面天樹蛙、艾氏樹蛙的蛙鳴。

在自然萬籟之餘,李哲藝《灣聲印象》則從人為聲景出發,結合古早錄音素材,試圖喚起台灣人對這塊土地的集體記憶。例如垃圾車音樂、日據光復時期的廣播片段、政令宣傳、影視廣告歌曲(如《大俠梅花鹿》對白)、歌仔戲宣教唱戲、保密防諜歌曲……這些曾經真實存在於上一代的生活拾遺,在作曲家的安排下與樂器產生對話:嗩吶vs.小販車把噗聲交錯起落、手搖剉冰機vs.胡琴表現童年情懷、篩米節奏vs.彈撥樂器(琵琶、古箏、揚琴)等。「大自然的聲音跟我用樂器寫出來的是有對話的,國樂比西樂效果好,因為自然聲響的成份比西樂高;加上對音準不易,所以有很多人性在裡頭。」李哲藝說道。

藉由這場音樂會的再現,觀眾將會明瞭:音樂不只在音樂廳發生,其實每個台灣角落都上演著,只要打開耳朵用心聆聽。誠如范欽慧語重心長地呼籲:來自大自然的聲響應該被當作環境文化資產,這個土地上的生物都有發聲權;保護好這些瀕臨絕種的聲響,讓它們不會消失。

 

採訪報導:吳靖雯

圖片提供:范欽慧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