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2 筆相關資料
撰文:李永適 近幾年在不同的自然史博物館參觀時,不只一次遇上人類演化的展區封閉調整中。這不全是巧合,而是隨著新科學證據的出現,人類演化的系譜樹也必須不斷調整。其實,如果博物館沒有在最近幾年更新人類演化史的陳列,你幾乎可以確定這個展覽不會呈現關於人類演化最新的科學理論。 古人類學的難處在於理論需要建立在化石證據上,而人族的歷史以地質時代的尺度來說如此之短,遺骸保存成化石的機會如此之小,使得至今古人類演化史仍建立在有限的化石證據上。所幸近年來新證據不斷出土,讓我們能夠拼湊出更多細節,發現人類演化史比我們原來理解的更加複雜,人類演化的圖譜也就隨著我們理解的增進而發生變...
考古學家找到一種研究人類遺骸的新工具,結果顛覆了我們對過往社會性別角色的認知。 撰文:湯姆.梅特卡夫 2008年,在西班牙南部靠近塞維亞的康塞普森之瓦倫西納鎮,考古學家發現一座墳墓,是那個地區迄今所發現最豐富的墓葬遺址,裡面滿是奢華的物品,包括一根完整的象牙、一把有水晶刀刃的匕首,以及數十件珍珠母貝的珠串。 學者判斷這座墓葬的年代介於4200到5200年前,並且根據對骨骸的評估,認為這裡埋葬的死者年齡介於17到25歲之間。墳墓裡的遺骸和物品讓專家相信,這名男子在社會上屬於菁英階級。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位重要男子根本不是男性。 在2023年發表...
X 光自由電子雷射 我們身體裡的 DNA,並不是一直保持完美的狀態,DNA 每天都會不斷上演損傷和修復的交互過程。為了確保 DNA 的完整性,避免細胞損壞,會由「DNA 修復酶」來專門負責這項工作,這種酵素幾乎瞬間就把 DNA 修好。即使先進的技術只能看見生物分子的靜態結構,也就是「空間」;但是看不見酵素催化反應的過程,也就是「時間」。然而,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採訪院內生物化學研究所的蔡明道院士,他與國際團隊合作,利用「X 光自由電子雷射」(XFEL)的顯微技術和巧妙的實驗設計,首次捕捉到酵素修復 DNA 損傷的動態過程!該論文已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