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5 筆相關資料
土衛六,又稱為「泰坦」,是土星的最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在地表存在大量液體的天體,甲烷和乙烷以液態及氣態參與地質與大氣之間的化學反應循環,與地球上的水循環十分類似。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於2025年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中提出一項全新任務構想:稱為「透鏡」(LOOKING GLASS),旨在將土衛六作為地球的「暗鏡」,深入探索其碳氫循環、地質活動與潛在外星生命相關的化學研究。
蟹狀星雲被認為是一顆恆星在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殘骸。然而,經過數十年的研究,這個殘骸仍然保留著許多未解之謎,例如究竟是哪種類型的恆星導致了蟹狀星雲的形成,以及這次爆炸的性質如何。透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紅外波段觀測,天文學家詳細研究了距離地球6500光年的蟹狀星雲的組成,收集了有助於闡明其歷史的數據。這些線索正在幫助解開這顆恆星大約1000年前爆炸的方式,並修正了我們對蟹狀星雲起源的假設。 蟹狀星雲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時核心塌縮的超新星爆炸所形成的。這次超新星爆炸於1054年被地球上的人們觀察到,當時的亮度...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為達成航空業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美國航太總署(NASA)和波音公司(Boeing)合作打造X-66A永續飛航展示機,期望降低30%的燃油消耗與碳排,協助航空業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新機預計在2028年和2029年進行測試。
美國航太總署(NASA)近期發佈了一部演示動畫,說明在衛星遙測的30年間,海平面上升的程度有多少,自1993年至2022年,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公分,這聽起來似乎不多,大約只有一個手掌寬,但是當這項變化被動畫化以後,它反而變得非常真實又驚悚。 動畫被設計成從船側的舷窗向外看,這樣的做法讓數值更為鮮明,尤其是海面高低起伏像是在拍打著船窗時更有感覺,世界各地的都市及港口幾乎都圍繞著沿海興建,隨著海平面的逐年上升,預計還有數以億計的人們將被迫遷移,當你把這個動畫放在一個4K、85吋的螢幕上播放時,它的比例與現實世界非常相似。 1993年以來,海平面一直都是由人造衛星定期測量,透過發射微波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