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50 筆相關資料
顏色適應 斑點的優勢 大樺斑蝶身上的白色斑點可能有助於遷徙。 每年,有些大樺斑蝶會從加拿大南部出發,飛越數千公里到墨西哥市郊外的山區。牠們是如何辦到的?新的研究指出,成功飛抵墨西哥度冬地的大樺斑蝶,翅膀上的白色斑點比北美其他遷徙路線的大了3%。這或許意味著,大樺斑蝶翅膀上的黑白圖案會產生冷暖空氣的微小渦流,而降低牠們在陽光下翱翔時的阻力。3%看似不多,但科學家表示,對只有一顆玉米粒重量且必須飛越大陸的動物來說,一點小改變就可能真的有所助益。之前也在海鳥翅膀的圖案上發現過類似的降阻特性,未來可望藉此提高機載設備的飛行效率。 「如果想開發出飛行時間更長並利用太陽能的無人機,...
永續能源 來自太空的太陽能 科學家正在精進能夠以無線電訊號形式,將太陽能傳輸至地球的工具。 太空太陽能在幾十年前還只是狂想,但很可能就快要成真了,還伴隨著再生能源的一大突破:無時無刻都能取用太陽能,不像地球上的太陽能板會受到黑夜限制,而且,在地球上所有角落都能使用,不需要基礎設施。 而這是怎麼運作的呢?太空中的巨大結構,將會支撐用以蒐集陽光的光電板,並將其轉換成無線電訊號,傳輸至地球。這類太空任務是「我們面臨過最為精密複雜的工程問題之一。」英國太空總署負責帶領酬載系統計畫的瑪瑪莎.瑪黑什瓦拉帕說。該署正資助相關計畫研究及發展,這個任務同時也將所費不貲,預算預計達到數百億...
海洋生物學 海面下的超音波掃描 利用非接觸式的水下超音波,深入研究雌性阿氏前口蝠鱝的生殖系統。 當阿氏前口蝠鱝(Mobula alfredi)12到13個月的孕期即將結束時,腹部會出現相當大的隆起:原本蜷曲於子宮的胎兒在足月時身體展開的長度約1.52公尺。但牠的外表是從孕期的一半左右,才開始看得出變化。 因此,馬爾地夫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利用非接觸式的水下超音波圖研究其性成熟和懷孕狀態。他們最近發表在《魚類生物學期刊》的研究成果「令人擔憂。」該論文的主要作者、鬼蝠魟信託的尼夫.弗羅曼(照片中的潛水員)說。以超音波確認了哪些雌性阿氏前口蝠鱝性成熟和未成熟後,顯然科學家過去低估...
動物行為 烏龜曬月亮 雖然許多動物都會曬太陽放鬆,但烏龜似乎曬得更久。 在澳洲湯斯維爾的一次夜間獨木舟之旅,兩位生物學家偶然有了科學發現。當艾瑞克.諾德堡格和唐納德.麥克奈特沿著羅斯河划槳,他們注意到淡水龜像在白天一樣,在月光下曬背。 許多動物都和淡水龜一樣,會透過曬太陽來調節體溫和代謝。常常可以看到許多淡水龜在樹幹或岩石上休息,享受陽光。但在諾德堡格和麥克奈特的獨木舟之旅前,沒有人研究過烏龜曬月亮。 他們在湯斯維爾發現的是柯氏側頸龜,但這並不是牠們獨有的行為。這些生物學家進一步研究,並發表在最近的《全球生態與保護》期刊,記錄了至少13種會在月光下曬背的烏龜,橫跨...
潛藏寶藏的化石 近20年來,一塊化石徹底改變了古生物學家對恐龍皮膚的了解。而它可能持續帶來更多的驚喜。 撰文:麥克.格雷許科 在德國法蘭克福,森肯伯格自然史博物館的廊道上,有一位來自過去的傑出大使引起注意:這是一隻死於1.3億年前、像小狗般大小的恐龍,稱作鸚鵡嘴龍。這個生物被保存得很好,科學家們可以看到皮膚最細微的細節以令人震驚的真實度呈現。 這個標本有個官方名稱,叫作SMF R 4970,在1990年代合法性存疑的情況下,在遼寧省的一連串化石走私活動中離開中國。在德國代理商手中歷經美國和歐洲後,這座博物館於2001年買下這個化石,作為科學研究使用。(當時曾經試圖歸還化...
黑猩猩、人類,加上鸚鵡 能計畫、攜帶並使用正確工具完成任務的第三種動物。 別小看一隻很想吃東西的戈芬氏鳳頭鸚鵡。最近有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讓牠們挑戰有腰果藏於透明紙膜後方的任務箱。在第一個測試中,鸚鵡只使用兩種不同工具就成功了,一種是短而尖的棍子,拿來戳破紙膜,另一種是長且能彎曲的管子,拿來撈出腰果。簡單!有些鸚鵡花不到35秒就解開任務了。在第二個測試中,研究人員給了鸚鵡兩個箱子,有紙膜和沒有紙膜的。鸚鵡也過關了,牠們會拿起又放下每種工具,衡量是否需要,然後再挑選合適的進行任務。最後,研究人員在鸚鵡和任務箱之間增設了障礙,意味著牠們必須攜帶工具爬上斜坡或飛過間隙,才能抵達任務箱。鸚鵡...
恆星現象 千級新星倒數計時 天文學家仔細檢視一個恆星系統的未來──並預見它將終結在一次大爆炸中。 太空中(和我們的元素週期表上)的大多數元素都源自宇宙中的極端爆炸事件。「千級新星」是這類爆炸現象之一,產生了很多比鐵重的元素,包括宇宙中大部分的金。然而,觸發千級新星需要一個特殊情況:兩個中子星互相碰撞。中子星是恆星到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的超緻密殘骸。這些碰撞的原始故事為何? 首先,《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銀河系內的恆星系統注定要以千級新星的現象終了。銀河系外圍有一個稱為CPD-29 2176的恆星系統,距離我們1萬1000光年。它含有一顆中子星,以60天的週期軌道,...
適應 玻璃蛙的消失術 這些體呈透明的青蛙會藏起紅血球,保護自己在睡覺時不受掠食者侵害。 中南美洲的玻璃蛙有半透明的皮膚和肌肉,這讓牠們白天時能隱身在棲息的綠葉上。但發表於《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這樣的偽裝術比科學家過去所了解的更加複雜。 弗氏玻璃蛙(Hyalinobatrachium fleischmanni)在睡覺時,會將多達89%的深色紅血球儲存在肝臟中。牠們的肝臟表面覆有一層晶體外膜,像鏡子一樣可以反射照入的光線,不讓紅血球吸收到光線。根據這項研究的測量結果,藉由儲存紅血球,玻璃蛙在睡覺時的透明度是清醒時的兩到三倍。 特別神奇的是,把紅血球存放在同一處好...
考古學 描繪死者樣貌 埃及人將肖像與木乃伊一起埋葬,其中有些肖像可能誇大其實。 一般認為,在古埃及的3000年歷史中,有數千萬個人和動物被製成木乃伊。木乃伊肖像則罕見得多,這些畫作詳細描繪死者生前的樣貌,並在他們死後與木乃伊一起埋葬。自2019年起,古埃及城市非拉鐵非的墓葬遺址出土了幾幅木乃伊肖像,是當地超過一世紀以來發現的第一批木乃伊肖像。 美國田納西州曼菲斯大學的埃及藝術與考古學研究所所長羅蕾萊.科克蘭說,埃及人會耗費鉅資(往往是一年的薪水)安排喪葬儀式和物品,包括肖像。這些肖像使用天然顏料混合蜂蠟或動物膠繪製,因其栩栩如生而備受珍視,不過有些畫作主角可能經過修飾,...
動物行為 章魚丟貝殼 首次記錄到章魚為保護自己而做出「投擲」行為。 俗稱暗黑章魚或雪梨章魚的Octopus tetricus為保衛領域出新招。根據最近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總刊》的一項新研究,如果另一隻生物靠得太近,暗黑章魚的反應可能是朝牠丟東西。 這種頭足類生物原生於紐西蘭和澳洲東部外海,相機拍攝到牠們投擲貝殼、淤泥和藻類,有時會擊中離牠們巢穴太近的動物。被丟的對象包括各種魚類、其他同類,甚至還有水下相機。這是首次記錄到章魚的投擲行為。 儘管科學家不確定牠們的動機,但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雪梨大學教授彼得.高弗瑞-史密斯說,這可能和「章魚的個人空間」有關。為了做出...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