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棲地破壞

共 6 筆相關資料

蓄水工程將破壞歐亞水獺棲地 金門金沙溪人工湖縣府終允暫緩
環境與保育|
Oct. 20 2023

蓄水工程將破壞歐亞水獺棲地 金門金沙溪人工湖縣府終允暫緩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金門縣政府金沙溪人工湖工程計畫本預計最快11月施工,立委洪申翰和生態團體於10月13日召開記者會,指計畫範圍為歐亞水獺及保育類鳥類的重要棲地,也有海水倒灌與淹水疑慮,但縣府不顧生態檢核報告,仍照原方案送審。水利署表示會暫緩該案「前瞻水環境計畫」的工程撥款,而在記者會召開隔日,縣長陳福海承諾暫緩工程。

研究:全球珊瑚礁面積比1950年代少一半
環境與保育|
Oct. 01 2021

研究:全球珊瑚礁面積比1950年代少一半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學家分析全球數千項珊瑚礁調查發現,自1950年代以來,全世界珊瑚礁的覆蓋面積已減半,原因是全球暖化、過度捕撈、汙染和棲息地破壞。 珊瑚礁物種多樣性 50年間下降60%以上 從澳洲1430英里(約2300公里)的大堡礁到印度洋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珊瑚礁及其維繫的魚類多樣性正在急劇下降。21世紀,這個趨勢很可能隨著地球暖化持續下去。  學者檢視在87個國家進行的1萬4705次珊瑚礁調查結果發現,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維持漁獲的額外工作急...

研究:全球生態完整原野地僅剩3% 有賴原民社群守護 倖免於人類破壞
環境與保育|
May. 03 2021

研究:全球生態完整原野地僅剩3% 有賴原民社群守護 倖免於人類破壞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獨立報》(The Indeoendent)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地球上生態完好無損的土地只剩3%,顯示人類活動對物種棲息地的破壞程度比過去所想的要大得多。

臺灣度冬水鳥六年監測成果出爐 多種鳥類數量銳減 蘭陽平原最嚴重
環境與保育|
Nov. 26 2020

臺灣度冬水鳥六年監測成果出爐 多種鳥類數量銳減 蘭陽平原最嚴重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農委會特生中心11月16日表示,根據「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團隊分析,2014年至2019年期間度冬水鳥族群有13種水鳥數量明顯減少。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水鳥減少的原因,可能和各類型溼地的面積縮減和棲地品質劣化有關,將再執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未來計畫研擬跨國監測指標。

人類壓力步步進逼 全球13年間荒野損失面積相當於墨西哥
環境與保育|
Oct. 05 2020

人類壓力步步進逼 全球13年間荒野損失面積相當於墨西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份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野地(wilderness)正在大規模消失。短短13年內,就有190萬平方公里原始自然地景被人類活動所改變,幾乎是一個墨西哥的面積,當中熱帶莽原(tropical savanna)和草原(grasslands)因人類壓力而損失的面積最大。研究作者說,這將大幅改變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COVID-19從何而來? 專家:動物傳人疾病的共通點在「森林砍伐」
環境與保育|
Jul. 06 2020

COVID-19從何而來? 專家:動物傳人疾病的共通點在「森林砍伐」

佛羅里達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艾米.Y.維特(Amy Y. Vittor)等多位流行病學專家指出,肆虐非洲、亞洲和美洲的各大主要人畜共通傳染病都有個共同的背景──森林砍伐。 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熱帶森林砍伐是為了生產四種商品:牛肉、大豆、棕櫚油和木材。隨著單一作物農田和牧場取代了高生物多樣性的熱帶森林後,森林破碎劣化,在破碎森林中掙扎求生的動物與入侵的人類接觸機會增加,新的動物也有機會移入,導致疾病的散播,顯見自然棲地、居住在其中的動物和人類之間的相互關聯性。

SEP. 2024

深海探索新紀元

深海是鮮少有人探索的寂靜世界,本文記錄了研究船海洋探索號上的科學家團隊,潛入灰六鰓鯊獵食場進行標識任務,希望藉機窺探這片未知境地。

深海探索新紀元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