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4 筆相關資料
三體問題一直是數學與天體力學百年的難題,最近更因小說與影集《三體》而廣為人知。最新研究顯示,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可能不僅有雙星系統,甚至存在三體系統。一組研究團隊發現,一個原先已確認為雙星的柯伊伯帶天體Altjira,實際上可能是一組穩定的三體系統。如果這項發現獲得確認,Altjira系統將成為古柏帶內已知的第二個三體系統,進一步暗示那裡可能還隱藏著許多類似的三體系統。 宇宙中充滿了各種三體系統,包括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南門二(Alpha Centauri)」星系統,或像火星這樣擁有兩顆衛星的行星系統,而我們現在發現柯伊伯帶可能也不例外。柯伊伯帶天體被確認為來自太...
冥王星與冥衛一(凱倫,Charon)是柯伊伯帶(Kuiper Belt)中最大的雙小天體系統,其形成機制一直是太陽系相關研究的焦點。最新研究提出「親吻-俘獲」(kiss-and-capture)模型,認為兩者在撞擊後曾短暫結合,最終分離並進入穩定軌道。 冥王星與冥衛一是太陽系外圍柯伊伯帶中最大的一對雙小天體系統。冥衛一的大小約為冥王星的一半,質量則約為 12%,遠比太陽系內其他行星或矮行星的衛星相對來說更為巨大。自 1990 年代以來,行星科學家一直推測,冥衛一的形成方式可能與地球的月球類似,即某個天體撞擊冥王星,拋出熔融物質,最終在軌道上聚合成一顆衛星。然而,這一理論的細節一直模糊不清...
Quaoar是一顆海王星外天體或簡稱海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 TNOs),也稱為2002 LM60,在2002年6月4日由帕洛馬山天文臺所發現。其直徑約1100公里,位於柯伊伯帶(Kuiper Belt),這是一個由類似彗星狀天體組成的冰冷碎片帶,軌道距離太陽45.1~45.6個天文單位,周期為284.5年。它有一顆已知的衛星Weywot,於2007年2月22日發現,直徑約為80公里,運行在Quaoar的24個半徑外。此次新發現的環在距離Quaoar7.4個半徑處運行,這比土星環到土星的距離要遠得多。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