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4 筆相關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黃鈺婷 編譯;許祖菱 審校 《Carbon Brief》報導,一份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新研究顯示,全球暖化之下,哺乳動物被迫遷往較涼爽的地方,進而導致病毒傳播風險擴大,「無疑」將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 這份研究使用模型繪製出2070年之前,氣候變遷將如何改變3100種哺乳動物及其所攜帶病毒的地理分布範圍。結果發現,氣候變遷增加了不同哺乳動物接觸的機會,並因此提升新興疾病傳播風險。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熱點」以及亞洲和非洲的人口稠密地區最有可能受到影響。 作者表示,根據研究結果,到2070年,氣候變遷很可能成為跨物種病毒傳播的主要人為因...
聯合國在10月26日發布的《2021年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指出,世界各國未來十年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新計畫,距離要避免全球升溫達到危險程度,還差得很遠。排放差距指的是目前的承諾與計畫和避免氣溫急劇上升所需的行動,兩者之間的差距。 全球2030年中期減碳措施還不夠 下週聯合國將在格拉斯哥舉行氣候峰會,許多政府更新了他們對於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要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包括阿根廷、英國、加拿大、歐盟、南非和美國。 但最新報告發現,這些新承諾的總和,只能達成這個十年所需的額外減排量的1/7,距離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比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學家分析全球數千項珊瑚礁調查發現,自1950年代以來,全世界珊瑚礁的覆蓋面積已減半,原因是全球暖化、過度捕撈、汙染和棲息地破壞。 珊瑚礁物種多樣性 50年間下降60%以上 從澳洲1430英里(約2300公里)的大堡礁到印度洋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珊瑚礁及其維繫的魚類多樣性正在急劇下降。21世紀,這個趨勢很可能隨著地球暖化持續下去。 學者檢視在87個國家進行的1萬4705次珊瑚礁調查結果發現,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維持漁獲的額外工作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份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與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 (NOAA)共同參與的最新研究顯示,地球吸收的熱量在過去15年間增加幾乎一倍,成為全球暖化推手之一。 國際科學團隊說,地球的氣候是地球的能量不平衡所決定。能量不平衡指的是地球從太陽獲得和反射回去的能量之間的差異。 這份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的研究,以衛星和「Argo」全球海洋浮標陣列搜集回來的資料為基礎,發現地球表面現在吸收了更多的能量,比輻射回去的更多。從2005年到2019年間,地球的暖化模式幾乎增加了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