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6 筆相關資料
為了拯救世上最大的海星免於滅絕,科學家正與時間賽跑,而這個努力最近有了令人振奮的進展。 攝影:喬.沙托瑞 向日葵海星的直徑可達1公尺以上,是胃口很大又四處出沒的頂級捕食者,可以吞下海膽、海螺、蛤蜊、螃蟹等全副武裝的動物。不過,在可能因為氣候變遷而加劇的一種神祕消耗性疾病侵襲下,向日葵海星的數量銳減,自2013年以來,全球數量估計減少了超過90%。為了復育這些遍布東北太平洋的獵手,美國西岸的科學家正學著以人工養殖牠們。資深水族學家梅莉莎.托雷斯任職於位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博趣水族館,2024年,她的團隊在華盛頓州科學家帶領下培育出第一批受精卵,她說當時「整座水...
消失了100年後,野生紅鶴重返美國佛羅里達州。 攝影:喬.沙托瑞 從20世紀初,佛羅里達州的代表性鳥類基本上就已經消失了,這是因為羽毛裝飾的奢華帽子風靡一時,讓獵人鎖定原生紅鶴族群為獵捕目標。 儘管1930年代邁阿密曾經重新引入一個族群,而且加勒比海的暴風雨偶爾會把野生紅鶴帶到美國某些地區,但這些鳥都沒有真正留下──直到去年的伊達利亞颶風把大約100隻意外的訪客吹到佛羅里達,事情才有所改變。這些新訪客中有五隻帶有腳環,顯示牠們來自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 數十年來,猶加敦半島和加勒比地區各地對保育的努力,已經讓許多大型群體恢復,也促進了美洲紅鶴的野生族群...
在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的高山地區,恢復古老生態系的偉大計畫正漸漸產生成效,灰狼、山貓、野牛和棕熊又開始繁盛起來。但生活在附近的人要付出什麼代價? 撰文:伊莎貝拉.崔里 ISABELLA TREE 攝影:亞斯博.杜斯特 JASPER DOEST 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的塞提克村裡,弗羅林.荷里亞.巴羅斯在兩層樓高、有木瓦屋頂的農舍外等候,一臉怒容。這名農場主人在半夜被豬棚的一場騷動嚇到。 「有隻熊從街上走過來,翻過柵欄,把門打破,攻擊棚子裡的豬。我和我的狗把牠趕走。」他說。幾小時後,那隻棕熊繞回來,以另一個豬棚為目標。此刻院子裡躺著兩隻死豬,第三隻豬仍活著,...
整理:廖靜蕙(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經過兩年時間,在農委會林務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通力合作下,復育全臺野外不到200株的葦草蘭,11月2日在貢寮種下從果莢採集、培育而成的實生苗,要讓葦草蘭再次回到野外、自然繁衍,讓老貢寮人記憶中的里山植物再次於田邊綻放。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上個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全球64個國家領導人訂下30x30目標,承諾到2030年要保護30%的陸地和海洋,以在接下來10年內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並因應氣候危機。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若能恢復30%的生態系統,對於挽救大量物種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此外,也有助吸存過去200年間累積在大氣中近半二氧化碳含量。 復育三成的生態系統 可保護七成將滅絕的物種 這份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由來自12個國家約27名研究人員合作,對森林、草原、灌木、濕地和乾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