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13 筆相關資料
天才側寫 貝佛莉.古德曼 撰文:妮娜.斯托克利克 攝影:瑞貝卡.黑爾 她在水底進行搜尋,以幫助我們度過未來的緊急事件。 貝佛莉.古德曼讀小學時,針對她最喜歡的主題──災難──做了一系列報告。她告訴同學有關火山爆發掩埋龐貝古城、黑死病以及鐵達尼號和盧西塔尼亞號等著名船難。如今,45歲的她是一名海洋地質考古學家,她藉由發掘海岸線來尋找關於侵蝕、過往海嘯和其他災難的線索。「有趣的是現在我基本上是一名災難科學家,」她說:「所有事情都聚集在一起了。」 人類的居住地長期以來都圍繞著水源建立。古德曼研究海岸的變化如何影響人類祖先:人們是被迫離開的嗎?他們是否找到了...
她將垃圾視為寶貴的資源,重新詮釋了「不浪費,不匱乏」這句話。 在世界上多數地方,香蕉皮和塑膠吸管只不過是垃圾。對環境教育家賽莉莉來說,它們則是珍貴的物品。過去兩年中,這位27 歲的國家地理探險家走訪全球,提倡開發垃圾的潛力。賽莉莉說,將資源轉變成一次性產品的線性經濟「已不再是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她的目標是促進循環經濟,也就是「充分利用手邊資源,並將廢棄物減到最少。」從2017 年開始,賽莉莉研究了世界上其中一個最有效率的廢棄物處理系統:臺灣回收了將近一半的都市廢棄物,並將送到掩埋場的垃圾量減少到1% 以下——讓塑膠垃圾變成手機殼、廚餘變成肥料。賽莉莉認為,這是零廢...
他給人們對抗汙染的力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 年中國有超過100 萬人死於環境空氣汙染的影響。這是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而馬軍正持續對中國政府和私人公司施加壓力,以降低這個數量。 馬軍曾擔任過調查記者,寫過一本開創性的書《中國水危機》,並於2006 年創辦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這個組織旨在讓環境數據公開透明。「我們必須讓人民參與環境治理,」馬軍說:「他們必須知情。」 一開始可供分享的數據很少。但2013 年中國立誓對汙染「宣戰」,並開始公布每小時的PM2.5 濃度,PM2.5 是一種有害的細懸浮微粒汙染物。IPE 和它的夥伴竭力爭取讓汙染物質的來源公開。一年後這個目標...
她讓恐龍化石回家 在戈壁沙漠,四處都是恐龍化石。科學家在蒙古這片沙漠中發現了76 個恐龍屬,占科學界已知恐龍屬的七分之一。然而,很少蒙古人意識到這些寶藏。「恐龍化石離開了這個國家,」古生物學家波羅賽格.民津說:「知識也隨著那些化石離開了。」 波羅賽格是以廚師身分參加她首次的發掘工作,儘管她當時擁有碩士學位,也獲得父親民津.楚倫的支持,他是蒙古第一批古生物學家的其中一人。但波羅賽格設法從廚房工作中脫身去尋找化石。由於她的成功,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和紐約市立大學邀請她註冊一項雙聯博士學程。 獲得博士學位後,波羅賽格不願回到她覺得不重視科學家的地方──除非她能改變那裡。波羅賽格決定讓蒙...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