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38 筆相關資料
看見隱藏的驚奇 攝影能捕捉人類肉眼無法察覺的景象,可以「教我們用新的眼光看世界」。 撰文:亞南德.瓦瑪 我在科學與攝影這兩個領域工作的時間愈長,我愈了解它們如何相互推進。 小時候,我夢想成為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傍著大海生活。在美國亞特蘭大內陸郊區成長的過程中,我透過在家裡擺放魚缸來實現這幻想。14歲時,我開始在附近的水族用品店工作。到了16歲,我在家裡已經有七個魚缸了。然後,20歲時,我被介紹給攝影師大衛.李特舒瓦格,他聘請我協助完成《國家地理》雜誌的海洋生物任務。 我們在奧斯卡.艾爾頓.賽特號上度過了十天,那是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
與世隔絕之島 北哨兵島的居民以狩獵採集為生,相當排外。儘管如此,世界仍不放過他們。 撰文:亞當.古德哈特 我們已經像帝國殖民者一樣,無情且魯莽地侵犯了哨兵人。 2018年11月,一名年輕的美國傳教士從一艘漁船游到印度洋一個偏遠的海灘後,被島上的原住民手持弓箭射殺。在安達曼群島的一小塊土地──北哨兵島上發生的死亡事件,激起了全世界的好奇心。大多數人過去都不知道我們這時代還存在這樣的地方:居民以狩獵採集為生、幾乎完全與世隔絕的一座小島。 這名有自信的傳教士是26歲的約翰.艾倫.趙,他的目標是讓他認為可能是「撒旦最後據點」的當地原住民認識基督。然...
訪問搖滾巨星科學家 布萊恩.梅是皇后合唱團的創立者之一,同時也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顧問。他結合了天體物理學和搖滾樂,創造出宇宙的和諧。 撰文:娜迪亞.德瑞克 我愈來愈發現藝術思維和科學思維其實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部分。 在倫敦的藍領家庭長大的布萊恩.梅,小時候製作了自己的望遠鏡。後來,他又製作了自己的電吉他。取得物理學學士學位的兩天後,他跟樂團成員一起在舞臺上替平克.佛洛伊德開場。那年是1968年。 如今,76歲的梅被認為是搖滾史上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最近,他跟最新型態的皇后合唱團(當初他跟羅傑.泰勒和已故的佛萊迪.墨裘瑞共同創立)一...
從義大利麵嚐科學 把物理學運用到真實生活中,可以讓科學不那麼讓人害怕、更容易理解,甚至能激發靈感。 撰文:大衛.費爾赫斯特 我們煮了更多吸管麵,一頭栽進了義大利麵「最佳」煮法的激烈爭論裡。 我們的任務很簡單:找出煮義大利麵最節儉的方式,並解釋背後的科學原理。 但我們必須考量諾貝爾獎得主的方案,以及米其林星級主廚的意見。煮義大利麵的要素只有幾個:鍋子、水和義大利麵,但變數很多,包括熱量和時間,當中涉及生態上的考量、成本分析。這一切都展現出科學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 就跟許多科學研究的情況類似,這次的靈感來自於截然不同的領域:利用細長喙管來...
袋狼重生 滅絕近一個世紀後, 袋狼( 塔斯馬尼亞虎)現在是珍貴的國家象徵, 也是復活目標。 撰文:甘迺迪.沃恩 塔斯馬尼亞虎還活著。並非真的活著──近一個世紀以來,這種澳洲有袋目掠食者一直沒被證實再現身過──而是活在對其滅絕的集體懊悔中。也活在少數科學家和企業家為使其復活、重返野外的探求過程中。 關於塔斯馬尼亞虎要先說的是,牠不是老虎,也不是只生活在塔斯馬尼亞。牠又名袋狼,是歐洲人的誤解和犯錯下的犧牲品。 這個老虎迷因源自荷蘭探險家與航海家亞伯.塔斯曼。1642 年,塔斯曼來到一個島嶼的東海岸,將之命名為范迪門斯地。塔斯曼的水手四處找淡水時...
拯救世界遺產 將一個地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能會導致它面臨開發及超限旅遊的挑戰。 撰文:羅伯特.德雷珀 世界遺產計畫有其缺陷,但僅只是它秉持的宗旨,就足以讓它依然重要。 2016年12月,奧地利維也納市政府宣布了一項當時似乎頗令人期待的消息:公部門和私部門共同合作,準備在該市具有百年歷史的維也納音樂廳外,興建一座新的溜冰場。 維也納是貝多芬、莫札特、佛洛伊德光輝的發跡之地,對於曾造訪此地的遊客來說,當地有兩個特色很快便顯而易見。首先,維也納市中心是個夢境般的建築勝地,擁有巴洛克風宮殿、完美無瑕的庭園、哥德復興風格的市政廳。第二,奧地利人熱愛...
水肺潛水教我的五件事 躍入海洋深處似乎令人恐懼,卻能改變心態,以及人生。 撰文:凱莉.米勒 我們需要海洋的程度,遠超過海洋需要我們。 潛水讓我的世界變大了。我還記得那一刻是怎麼發生的。那是我第五次潛水,我來到南太平洋庫克群島中最大的拉洛東加島,於溫暖清澈的海水中下潛。 潛水新手經常手忙腳亂,我也是。我一而再、再而三檢查潛水表,過度專注於透過調節器呼吸的感覺,不安地感受著裝備引發的幽閉恐懼感,我還得擺動雙臂,引導身體在詭異的藍色遼闊空間中前進,耗費珍貴的體力。潛水講究的是鎮定與審慎,我當時還沒有學會。 但接著我環顧四周,突然驚訝得無法動...
父權非注定 男性主導的社會也許是現今常態──但這並非由生理所決定,而歷史也向我們展現了其他可能。 撰文:安琪拉.賽尼 如果我們認命接受自己的命運源自先天性別,我們就會放棄理解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哲學家奎邁.安東尼.阿皮亞曾問,為什麼有些人認為,需要相信有更平等的過去,才能描繪更平等的未來? 我們許多人看到性別壓迫對社會的束縛,因而心中思忖,是否曾經在哪個時候,男性並不像現在擁這麼大的權力?當我們在古老歷史中尋找擁有權力的女性,當我們試著從遙遠的過去找出平等的先例,或許我們也透露出對另一種可能的渴望,只是我們擔心在這個世界裡根本沒有那樣的選擇...
土星環從何而來? 有著閃亮光環的土星可說是我們太陽系內最獨特的行星。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土星環的年齡、起源和角度。 撰文:娜迪亞.德瑞克 沒有環的土星看起來有夠無聊。超級平淡的。要是像部落客傑森.科奇這樣,把美國航太總署土星照片中的環給拿掉(如左圖)──土星就成了我們太陽系中最乏善可陳的一顆行星。當然,土星兩極還有個六角形渦旋和一些低溫氣旋,但它平凡無奇的表面,少了木星條紋的斑斕活力、海王星的搶眼藍調,以及金星令人窒息的陰鬱。 就算是鏽紅色的火星,看起來也有趣多了。 還好,在過去45億年的某個時刻,宇宙替這位地球的鄰居升級了:它在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