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19 筆相關資料
地球有生命存在的13個條件 地球這顆行星具備良好的條件又位於太陽系和銀河系的理想位置,才得以維繫我們所知的生命。我們的星球在宇宙間歷經大約46億年的形塑後,由於一些條件偶然匯聚而生機盎然,包括有理想化學組成的地核,以及與銀河系中心隱藏的黑洞保持安全距離。 1我們的星球不斷循環利用對生命有益的碳 二氧化碳是能夠吸熱並使地表維持溫暖以維繫生命的溫室氣體之一。金星和火星靜態的地表把碳固定在空氣和岩石裡,然而地球數百萬年來持續發生的板塊運動使碳這個生命元素不斷在空氣、土地與海洋之間循環。 2我們的臭氧層能阻擋有害的輻射 古代海洋中類似植物的生物釋放氧到大氣中,並逐漸在高空形成臭氧...
地球上,被各國劃定為保護區的土地和水域加起來將近3300萬平方公里,比整個非洲的面積還要大。自1990年起,海洋保護區、國家公園、荒野保護區以及其他保護區的數量從不到5萬個增加至超過22萬9000個。 「多數國家都在盡力」保護這些資產,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派卓‧羅莎柏表示。不過要做的還有很多;雖然地球上約15%的土地享有保護區地位,但其中一半既小又孤立,這表示有規畫生物走廊的需求。 目前受到保護的海洋區只有3.5%,但很快就會有更多了。2012年一項由國家地理原始海洋計畫進行的考察,證明了南太平洋英屬皮特凱恩群島應該受到保護。2015年,英國政府承諾規畫全球最大的單一海洋...
很久以前,地球可能曾擁有屬於自己的行星環系統。這個假設中的環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來看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僅僅數千萬年。然而,這段時間足以在地球的地質記錄中留下深遠的影響。 行星環在太陽系中被認為相當普遍。四顆巨型行星都有環系統,甚至有證據表明火星也曾擁有環系統。這引發了天文學家的好奇心:地球過去是否也曾有過環系統? 如果行星環曾經存在,我們不太可能在太空中找到其痕跡;但在奧陶紀期間,約4.66億年前,隕石撞擊頻率突然增加,持續了約4000萬年。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隕石坑,而且分布非常集中。 這些隕石坑不僅在時間上密集,在地理位置上也相當接近。天文學家分析了...
地球氣候經歷了一些巨大的變化,從全球火山活動到使地球變冷的冰河期,再到太陽輻射的劇烈變化。然而,在過去的37億年裡,生命也一直在不停變動。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地球上存在一種「穩定反饋」(stabilizing feedback)機制,在數十萬年裡將氣候從邊緣拉回來,使全球溫度保持在穩定的、適合居住的範圍內。 研究人員認為一種可能的機制「矽酸鹽風化作用」的地質循環過程所導致,矽酸鹽岩石緩慢而穩定的風化作用涉及化學反應,最終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收到海洋沉積物中,並將其包裹在岩石內。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
在地球歷史的最初 20 億年中,空氣中幾乎沒有氧氣。雖然一些微生物在這一時期的後半段進行了光合作用,但氧氣聚積的量還沒有達到足以影響全球生物圈的水平。 但大約在23億年前,這種穩定的低氧平衡發生了變化,氧氣開始在大氣中聚積,最終達到了現今維持生命的水平。這種快速注入被稱為大氧化事件 (Great Oxidation Event,GOE)。是什麼觸發了這一事件,並改變了地球低氧的環境,仍是科學上的最大謎團。 在地球的歷史上,似乎有過兩次巨變,從低氧穩定態到高氧穩定態,一次在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一次在新元古代(Neoproterozoic)。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