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古生物學

共 4 筆相關資料

鯨落恆春:全球最完整晚更新世鬚鯨化石現身恆春!
科學與新知|
Dec. 07 2022

鯨落恆春:全球最完整晚更新世鬚鯨化石現身恆春!

茂密的竹林、叢生的山棕與林投、標誌著南島語族遷徙的構樹,雜亂無章地交織在一起,靠近地面處長著入侵植物香澤蘭、馬櫻丹、昭和草,這裡就像臺灣任何一處的典型低海拔次生林,而在六個月前,沒有人知道這裡即將挖出臺灣目前最大、最完整的鯨魚化石。

那一顆.琥珀的意義
科學與新知|
Sep. 28 2022

那一顆.琥珀的意義

除了複製恐龍,琥珀還能告訴我們什麼?

臺灣也有國家寶藏!從化石窺探海洋古生物保育──專訪臺灣大學生科系蔡政修教授
科學與新知|
Jul. 08 2021

臺灣也有國家寶藏!從化石窺探海洋古生物保育──專訪臺灣大學生科系蔡政修教授

採訪撰文/李奕萱|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大自然早已將故事埋在地底 在地球漫長的46億年裡,這片土地曾經生活過無數種生物,從原核生物、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到後來的生物多樣性,在人類還未出現的年代,地球上的生命演化正蓬勃發展,而大自然早已默默的將這些珍貴史料紀錄在這片土地上。 古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痕跡許多會被當時的泥沙掩埋,在地底經過多年的擠壓、分解,生物較堅硬的部位,像是骨骼或外殼,會被保留下來跟周圍的沉積物一起變成石頭。古生物學家在野外透過分辨岩石的材質差異找出可能埋有化石的岩層,經過觀察分析,小心地將整個岩石挖出帶回實驗室進行兩到三年的清修,才是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化石...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會自己滅亡嗎?
科學與新知|
Mar. 20 2019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會自己滅亡嗎?

一篇新研究檢視恐龍在災難來臨之前的生存狀態,這或許能協助科學家更明瞭當代的氣候變遷會帶來什麼後果。

MAR. 2023

失落文物爭奪戰

在昔日殖民地要求歸還文物的聲浪下,19世紀興起的大型博物館面臨新的挑戰。

失落文物爭奪戰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