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Feb. 02 2017

兒童性別認同發展

  • 兒童性別認同發展

    兒童性別認同發展

1

性別認同是兒童早期發展的特徵之一,而且可能是人類最具情感質素的發展向度,性別認同也反映著生物、環境與文化的複雜綜合作用。在此狀態下,研究及理解確實不容易進行,直到最近10至20年間,「性別多樣化」 (dimensionality and diversity of gender identity)的概念登場,終於到了一個可以充分對話的時刻,這應該也是學會推動本專欄的原因之一。作為一個兒青精神科醫師,當論及當代的性別和性別發展時,我們或就先扮演一個話說從頭的角色來介紹兒童的性別發展。

性別發展淵源

兒童性別發展的研究基礎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晚期以降至1970年代中期,現今性別發展的科學文獻的起源是在1920年代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當時著重於性別差異的比較,不難理解,教育體系確實能提供了一個自然的發展觀察情境;接下來就是精神分析理論、認知發展理論、生物決定論、建構論、社會學習理論等流派對於性別發展的探究,這些探究雖然分歧,也不盡然正確,不過至今在了解性別發展上仍有其意義;近期的重大轉折就是女性主義的介入。此外,性別發展的臨床研究則受益於性發展障礙(disorders of sexual development)患者的自身經驗與研究甚鉅。

AD

ads-parallax

嬰兒能夠了解性別嗎?

接下來我們可能都會有一個好奇與疑問:「嬰兒能夠了解性別嗎?」某些認真的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會令人驚訝的是,大約6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可以藉由臉部及聲音來區分眼前大人的性別了,這種區辨能力雖然尚未具有日後的性別自我意識的概念與情感成分,但是基本的雛形已經可見。

就一般的發展歷程來看,在1歲至2歲間,幼兒逐漸能夠理解男女兩性的外觀差異,然後在3歲之前,幼兒就能說出自己是女生或男生,也能區分哪些是女生/男生的玩具,到了4歲至5歲左右,許多孩子的性別認同就逐漸趨於穩定,大約在6歲至7歲,孩童能夠理解其性別是不會改變的。

隨著年齡成長,孩子受到性別角色的型塑會愈來愈多,這在學齡兒童尤其明顯,如果觀察或與國小的學童對談,會發現在這個時期,他們特別喜歡與他們同性別的同伴玩在一起,擁有與同性別同伴相同的玩具或物品。一般而言,大約70%的時間,兒童會與同樣性別的同伴在一起,剩下的時間多數則是參與混合性別的團體,只有極少的時間是與異性同伴成群。

性別不一致

但是如果一個生理性別為女生,性別認同卻傾向男生的學齡兒童,卻很有可能經常與一群男生同伴在一起,玩著追逐打鬧的遊戲。我們現在知道,在早期幼兒及兒童的性別認同發展過程中,並非男性/女性兩極而已,而是呈現像光譜般的表現,例如有些男生就是不喜歡傳統上較陽剛的活動,而有些女生則更喜歡自己具有的男性特質,如果只採單一刻板的男性/女性二分法就會很難理解這些兒童。光譜般的多樣化性別認同,仍然會隨著發展的腳步演變,其中當然有許多人在光譜上的位置是固定一致的,但還是有些人在光譜上的位置是流動的。

生理性別與自身認同有異的「性別不一致」(gender discordance)孩童,他們的性別殊異的行為可能在3歲之前就已經出現,有時會被視作暫時性或過渡性的現象。這些孩童會討厭他們生理性別所帶來某些部分,例如:一個性別認同不一致的女孩,可能會拒絕穿裙子出門,甚至為此拒絕上學。隨著年齡增長,某些性別不一致的孩童會身處於不利的情境:一個是社會壓力,另一個是同儕關係。社會壓力可能來自於父母、家人或師長等,在1960-1970年代之前,醫療人員、父母與師長幾乎全部認為性別不一致的表現應該接受矯正,即使直到現在,最新版的精神醫學診斷標準 DSM-5 已經將「性別認同障礙」此一診斷移除,不再視之為疾病,但來自家長對於改變孩童性別認同的要求,在門診仍然屢見不鮮;至於同儕關係,可能因為孩童的性別行為表現而受影響,例如某些行為較傾向女性認同的男孩,較易受同儕團體孤立、排斥、歧視或霸凌。(延伸閱讀▶一張地圖告訴你,LGBT在哪國是違法的

綜合一些歷來的研究,診斷為性別認同障礙的孩童大約有15%在青少年期仍有性別不安;就這些早期出現性別不一致的孩童而言,10歲到13歲間是一個重要時期,有部分歷經青春期之後會因為迫於社會壓力或其他機轉 (例如: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性的探索開始等) 而改變性別認同,接近社會特定期待,但是仍有孩童持續對自己的生理性別不認同,產生長期的情緒困擾及不安(此處可參考 DSM-5 診斷「性別不安」,但孩童的困難並非僅限於性別不安而已),或轉而積極尋求各種方式轉變其生理性別。不過必須說明,並非所有的性別不一致的發展路徑都如同上述一樣,也有些人是到了兒童晚期、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才開始出現性別不一致,這其中牽涉更複雜的機制,本文暫不論述。(延伸閱讀▶三張圖了解「改變性別合法化」現況

以上是簡介兒童性別和性別發展歷程,希望能鋪展出基本的理解。作為專業人員(及家長或照顧者)在面對孩童的性別議題時,我們有一些可以做的努力:

  1. 不忽視、不否認孩童的性別不一致表現:有些臨床工作人員基於善意,忽略性別不一致的表現,意圖安撫家長,卻可能使所有的人低估孩子的困難,使家長及其他人施加更大的壓力企圖改變孩子的性別認同,也無形中剝奪了整個家庭誠懇面對性別認同議題的契機。
  2. 認知並同理家長/照顧者所遭遇的挑戰、困難與心路歷程:對於許多家長而言,首先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性別認同議題;其次,無論他們支持孩子與否,家長/照顧者所接受到的社會壓力與內心掙扎並不小於他們的孩子。所以認識家長的困境並且表達我們的同理,使家長釋懷,有助於討論的進行,聚焦在對孩子更關鍵的議題。
  3. 鼓勵所有人開放所有的機會讓孩子去探索不同的性別角色:這當中不只父母親,也包括手足、祖父母、親戚、家庭友人與老師等,採取開放的態度有助於孩子能自由地表現性別行為,減少性別不安的可能,也有機會營造一個更為接納的環境,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4. 給予孩童充分的理解及支持:對於孩童或青少年,理解及支持尤為重要,讓孩子知道在性別認同上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有各種不同路徑可以達成,而且這一切並無對錯可言;給孩子希望,讓孩子知道在日後的發展路途上,他/她依舊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朋友。

撰文:劉弘仁(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
本文原刊載於台灣精神學通訊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