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號】另一場油業危機
撰文: 希拉蕊. 羅斯納 HILLARY ROSNER
攝影: 大衛. 古騰菲爾德 DAVID GUTTENFELDER 、帕斯卡爾. 梅塔 PASCAL MAITRE
加彭西南部的原生林綿延數百公里。1 月的一個早晨,我和奧蘭國際的幾位員工一起從小船登上恩古涅河岸邊。奧蘭國際是一家總部設於新加坡的農企業公司。我們跟隨大象的足跡鑽進森林,經過參天古木、黑猩猩的住處、一堆堆昨天剛拉的大猩猩糞便,猴子在我們上方奔竄。一位年輕的奧蘭巡邏隊員突然脫下靴子,光腳爬上了樹,回來時滿手帶著像李子的粉紅果實。
愈走愈遠的我們還找到了野芒果、可樂果,以及聞起來味道就像大蒜的樹皮。在處光影斑駁的林間空地,水塘中的魚兒濺起水花,周圍的樹上還有象牙刮擦過的痕跡。
沐浴在此處斜射的陽光下,想像這一切景物都被夷平,真的會讓人心跳都停了。
這地方不是國家公園也不是保護區,而是木伊雅油棕種植園的一部分,由奧蘭國際所經營。如果是在印尼或馬來西亞這兩個全球最大的棕櫚油供應國,伐木工人和推土機可能已經逼近,準備清掉叢林改種一排排整齊的油棕樹了。
怪手挖起一串串的棕櫚果實,要把它們堆上輸送帶送去蒸煮。亞洲的棕櫚油生產機械化程度遠高於非 洲。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這間榨油廠,每小時可處理40公噸油棕果實,產出2公噸的粗製棕櫚油。 榨油廠每天24小時運作。
狂放的葉片下方掛著超大串紅色果實的油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主要作物。數千年來,人類把油棕果實煮熟後搗爛以提煉烹飪油,果仁的外殼可焚燒當熱源,葉片還能編織成各種東西,從屋頂到籃子都行。然而過去數十年來,棕櫚油的使用量暴增,部分是因為這種油功能多樣、質地呈乳霜狀,另外也是因為這種樹非常多產,只要其他種作物(如黃豆)所需土地面積的一半,就能生產同樣分量的油。
棕櫚油現在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植物油,占了全球植物油總消耗量的三分之一。這種油在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常用於烹飪。作為原料的棕櫚油,幾乎無處不在,各式各樣的超市商品裡都有:餅乾、披薩麵團、麵包、唇膏、乳液、肥皂。甚至連應該比較環保的生質柴油裡也有:在2017年,歐盟消耗的棕櫚油中有51%是用於驅動汽車與卡車。
全世界對棕櫚油的需求持續攀升。印度用量最大,約占全球總量17%,緊跟在後的是印尼、歐盟和中國。美國目前排名第八。2018年全球消耗量預估將達6550萬公噸,相當於每人9公斤棕櫚油。
要供應這麼大的需求得付出高昂的代價。從1973年以來,分屬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婆羅洲島,已經有4萬1000平方公里的雨林遭到砍伐、焚燒、被推土機夷平, 以便種植油棕。1973年起,婆羅洲的森林砍伐有五分之一是因為油棕;2000年後,數字更上升到了47%。
本文未完,了解更多內容請參閱:《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9年3月號
立即購買: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大石網路商城/7-11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間榨油廠,工人從蒸鍋中取出已經蒸軟以便榨油的油棕果實。油棕原生於西非和中非,現在這個地區的商業種植面積也開始擴大 了,如果全面蓬勃發展, 就可能會侵占到大猩猩、 森林象和其他受脅物種的關鍵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