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研之有物

共 155 筆相關資料

「看見」大腦記憶的生成──超解析 3D 層光定位顯微鏡
科學與新知|
May. 04 2020

「看見」大腦記憶的生成──超解析 3D 層光定位顯微鏡

  超解析 3D 層光定位顯微鏡 中研院江安世院士、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壁彰助研究員,共同開發了「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一次解構果蠅全腦的多巴胺神經網路,並可「看見」記憶蛋白在特定神經細胞突觸上的新生,此新技術可望揭開大腦記憶機制的神秘面紗。研究論文已於去(2019)年 10 月 18 日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為何媽祖每年要進香遶境?靈力回充、淨化管區!
歷史與文化|
Apr. 17 2020

為何媽祖每年要進香遶境?靈力回充、淨化管區!

  神明為何要進香遶境? 香火裊裊中,10萬信徒、九天八夜徒步,無論男女老少、貧富階級,點燃一炷炷香,與神明對話,直達天聽。臺灣的媽祖進香遶境超過百年歷史,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進香遶境有何意涵?香火又象徵什麼意義?為何年年吸引10萬信眾徒步百萬公里?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張珣研究員,她認為香蘊含許多價值與象徵,而民間信仰如同「時空膠囊」,將無數歷史、文化、政治痕跡保存下來。

【中研抗疫2】小分子藥物研發策略:優先考慮學名藥,盼及時找到救命解方
科學與新知|
Apr. 17 2020

【中研抗疫2】小分子藥物研發策略:優先考慮學名藥,盼及時找到救命解方

  中研院COVID-19小分子藥物研發 (文章更新:2020 / 04 / 17)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已在 3 月 11 號,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pandemic)」,各科技大國正如火如荼地研發特效藥物。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副主任謝興邦指出,院內已成立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研究小組,與國內各研究單位共創藥物資源共享平臺,採取「老藥新用」策略,從健保學名藥下手,以期盡速找到有效藥物。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對抗病毒另闢蹊徑!免疫過激傷敵三千、自損一萬,減緩發炎或可扭轉戰情
科學與新知|
Apr. 08 2020

對抗病毒另闢蹊徑!免疫過激傷敵三千、自損一萬,減緩發炎或可扭轉戰情

  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人體依賴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但免疫反應如果過激,反而造成器官損傷或衰竭,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長期研究發現,登革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和微泡,進而攻擊白血球,導致發炎病症。研究團隊據此研發抗體,減緩發炎反應,已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 90%,並於 2019 年 6 月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面對COVID-19等新興傳染病,此種「減緩發炎」為主的創新療法,將有機會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

大腦如何操控渴與餓的行動?小小果蠅來解密!
科學與新知|
Apr. 01 2020

大腦如何操控渴與餓的行動?小小果蠅來解密!

  破解渴與餓的神經機制 我們的動機是如何形成的?大腦如何操縱飢渴的行動?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發現果蠅腦中有一種名為 leucokinin 的神經傳導物質,它能調控不同的神經細胞,影響果蠅進行覓水或覓食的行為,更發現渴、餓的神經機制在果蠅腦中會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已於 2019 年 10 月登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中研抗疫1】四大疫苗平臺分頭合擊,已製備候選疫苗,即將進入動物實驗
科學與新知|
Mar. 26 2020

【中研抗疫1】四大疫苗平臺分頭合擊,已製備候選疫苗,即將進入動物實驗

  中研院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現況 (最後更新:2020 / 03 / 25) 新冠肺炎全球延燒全球延燒,在疫情爆發當下,最急切的是找到檢驗試劑和有效藥物,但長期來說,疫苗才是完勝新興傳染病的解方。尤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可能流感化,疫苗在未來防疫工作上愈形重要。中研院內數間實驗室正分頭並進,與詭詐多變的病毒搶時間。但,到底還要多久才有疫苗可用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胡哲銘長聘副研究員說明:中研院內已有候選疫苗,4 月將進入動物實驗,但疫苗研發不可躁進,以免引發嚴重後果。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中國夢抗肺炎?從麻風防疫史看中國如何迎戰疫病
科學與新知|
Mar. 20 2020

中國夢抗肺炎?從麻風防疫史看中國如何迎戰疫病

  中研院演講精華 COVID-19肆虐全球,中國作為疫情發源地,已累積大量確診與死亡數。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面臨大規模疾病威脅,血吸蟲病、麻風病、愛滋病等,中國政權屢屢展現獨特的防疫手段。2020 年 2 月在中研院的演講「從中國的『後帝國』語境看疾病的隱喻與防疫:從麻風病談起」,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研究員,分享她對疾病隱喻和防疫政治的觀察。研之有物整理演講精華,帶你透視中國的防疫治理。

 COVID-19疫苗研發大直擊!假扮冠狀病毒的奈米疫苗–專訪胡哲銘
環境與保育|
Mar. 16 2020

COVID-19疫苗研發大直擊!假扮冠狀病毒的奈米疫苗–專訪胡哲銘

  奈米粒子也能作疫苗! (文章更新:2020 / 03 / 16) COVID-19自 2019 年底爆發,截至 2020 年 3 月 16 日,全球已有 16.9 萬人感染,超過 6500人死亡。因專家預測 COVID-19即將流感化,疫苗研發刻不容緩!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胡哲銘長聘副研究員,2019 年曾針對另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 MERS (中東呼吸道症候群),以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製成「MERS 奈米疫苗」。他將過去經驗應用於當前危機,目前已找出「COVID-19奈米疫苗」的候選疫苗。

香蕉也有身分證!找到抗黃葉病品種的 DNA 特徵,保護台蕉專利權
科學與新知|
Mar. 06 2020

香蕉也有身分證!找到抗黃葉病品種的 DNA 特徵,保護台蕉專利權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停經後,女人還是女人嗎?」古人這麼看月經與更年期
科學與新知|
Mar. 04 2020

「停經後,女人還是女人嗎?」古人這麼看月經與更年期

  初潮與絕經,是女人重要的生命歷程。人們鮮少從性別醫療史的角度探討,陰晴不定大姨媽、更年期老女人等論述,卻始終如影隨形。當月經不再來,50 後的女人如何被看待、定義?醫療如何介入女性的身體?背後隱含了什麼身體觀?「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貞德研究員,考察古人面對「絕經」的歷史脈絡,提供對熟齡女性醫療關懷的省思。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